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1日 08:32 0 aa

当报告显示全球95%的激光雷达出自中国企业,外界就会觉得这是条“躺赚”的赛道!

毕竟新能源车满街跑,智驾系统离不了这“感知眼睛”。

可光鲜数据下却藏着刺眼的亏空。

一边是“全球霸主”的市场地位,一边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

网友忍不住追问:这钱到底进了谁的口袋?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中国激光雷达生存困境

上海嘉定工业区的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巨大的机械臂在产线上精准舞动,每20秒就有一台激光雷达下线。

这个占地5.2万平方米的工厂,2024年生产了超过50万台激光雷达支撑起禾赛科技全年20.8亿元的营收。

然而,就在这家"全球首个盈利激光雷达企业"的隔壁,另一家头部企业速腾聚创的车间里,工程师们正对着2025年上半年1.49亿元的亏损报表紧锁眉头。

这个看似矛盾的场景,折射出中国激光雷达行业的真实处境,手握全球90%的市场份额,却陷入亏损状态。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冰火两重天

2025年9月18日,禾赛科技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铜锣,首日市值飙升至358亿港元。

但鲜有人知,这家"全球激光雷达第一股"在2024年一季度还亏损1750万元,直到二季度才勉强扭亏为盈。

其盈利的关键,在于打破了行业"低价内卷"的恶性循环。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禾赛的麦克斯韦智造中心里,工程师们展示着他们的"秘密武器",第四代自研芯片将激光雷达核心器件成本降低99.5%,全自动化产线实现每20秒下线一台产品。

这种垂直整合能力,让禾赛在2024年交付量突破50万台时,仍能维持42.6%的毛利率,更重要的是禾赛在2024年第四季度斩获欧洲顶级车企的独家订单。

覆盖其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多款车型,凭借高性能产品避开了国内市场的价格战,但行业整体仍深陷泥潭。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2025年上半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突破100万颗,同比增长71%,但单颗价格从2022年的8000-10000元暴跌至2000-3000元,降幅超过70%。

速腾聚创等企业因核心客户流失、产品同质化严重,上半年亏损额扩大至1.49亿元。

这种"量增利减"的现象,暴露出中国激光雷达行业的怪象。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产业链困局

苏州一家激光雷达企业的芯片,成本占比超过40%,却完全依赖日本滨松和索尼的进口,尽管长光华芯等企业已实现部分激光芯片的国产化,但SPAD/SiPM等高端探测器仍被海外垄断。

这种技术依赖,让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处处受制,下游市场的压力同样巨大。

在合肥某车企的采购部,负责人正在与激光雷达供应商进行第18轮谈判:"隔壁车企的同款雷达已经降到2300元,你们能不能再降500?"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这种近乎苛刻的压价,源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为了降低整车成本车企不仅要求供应商降价,还倾向于扶持自有供应链。

速腾聚创就曾因两家大客户转向自研雷达,导致2025年上半年ADAS业务收入锐减17.9%。更严峻的是,行业技术路线逐渐趋同。

目前主流企业都在研发半固态、芯片化激光雷达,产品性能差异微乎其微,这种同质化竞争,最终演变成惨烈的价格战。

2025年上半年,禾赛ATX系列以2300元的价格打入10万元级车型,直接挤压了速腾聚创等企业的市场空间。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破局之路

在深圳某物流园区,数十台配送机器人正穿梭于楼宇之间,它们头顶的激光雷达在阳光下闪烁。

这些搭载禾赛JT系列雷达的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743.6%,成为禾赛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动力。

机器人市场的崛起,为激光雷达行业带来了新希望。

与车载市场不同,机器人客户更看重产品性能而非价格,速腾聚创的E1R雷达凭借SPAD-SoC芯片技术,在割草机器人市场获得库玛科技120万颗订单,毛利率高达25.9%。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这种高毛利特性,让机器人业务成为企业的"利润缓冲垫"。

2025年上半年,速腾聚创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8.2%,带动整体毛利率从13.6%跃升至25.9%。

但新赛道同样暗藏风险。

在杭州某机器人企业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纯视觉方案。"一旦完成模型训练,我们就能去掉激光雷达,成本至少降低60%。"

这种技术替代的威胁,时刻悬在激光雷达企业头顶。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更重要的是,华为、图达通等巨头正虎视眈眈,准备将车载雷达技术平移至机器人领域,新一轮价格战似乎不可避免。

在上海交大的实验室里,教授团队正在攻关水下激光雷达技术,传统905nm激光在水中测距不足5米。

而他们研发的1550nm波段雷达,有望将探测距离提升至10米以上,打开泳池清洁机器人这一百亿级市场。

这种原始创新,或许能为行业开辟新的蓝海,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在加码,并明确了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地位。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禾赛等企业正在推动"硬件+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型,为机器人客户提供硬件调试、算法优化等增值服务,服务费占比已超过10%。

站在麦克斯韦智造中心的观景台上,看着产线的繁忙景象,禾赛战略发展副总裁乐晓磊感慨道:"我们用了10年时间,把激光雷达从几十万元的奢侈品变成2000元的消费品。

未来10年,我们要让它成为智能世界的基础设施。"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激光雷达行业的终极目标—从"全球份额第一"迈向"全球价值第一"。

全球九成激光雷达是中国造!每年亏损上亿元,网友:钱进谁口袋了

结语

在禾赛工厂的一侧,速腾聚创的工程师们还在加班调试新的雷达方案,在另一侧华为的研发团队正在攻克固态激光雷达的技术瓶颈。

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正在上演着中国高端制造的蜕变故事。

或许,当核心器件不再依赖进口,当商业模式不再局限于硬件销售,中国激光雷达终将走出"亏损怪圈",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