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不仅是体育竞技!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对四川有何启示?

AI科技 2025年08月17日 09:56 0 admin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韦维 北京报道

8月14日晚,北京迎来了一场大雨,这导致原定8点举行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延迟了15分钟,但运动会的举办地——国家速滑馆,还是涌入了1万多名观众,他们冒着大雨观看了整场开幕式。

对于机器人产业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见证的时刻。这一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题的运动会,为期3天,吸引了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参赛,全面展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这不只是简单的体育竞技,更是对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极限测试’。”一位企业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商业化问题依旧前路漫漫,但随着技术临界点的日益临近,人形机器人的曙光正在到来。

不仅是体育竞技!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对四川有何启示?

宇树科技机器人参加田径比赛。

选手们表现如何?

性能更强、发挥更稳定,跑步速度超过了普通人

8月15日上午8点,距离首场比赛——1500米决赛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但国家速滑馆场内的赛道旁,早已挤满了观众和媒体长枪短炮。

“我们怀着好奇和期待,想看看机器人选手们的表现。”一些市民表示,为了能够观看这场比赛,他们一大早就来排队了。

选手们的表现如何?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与今年4月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相比,机器人选手的性能更强了。

以1500米决赛举例,获得冠军的北京灵翌科技有限公司跑出了6分34秒的成绩,这一速度超过了普通人。此外,亚军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季军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也跑出了6分54秒、7分10秒的成绩。

“对于普通人来说,1500米比赛已经跟不上机器人了。”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赛后说,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他们在算法上进行了改进,整体表现比上半年进步明显。

发挥更稳定,也是不少市民对机器人选手的印象。一个直观的表现是,在今年4月那场马拉松比赛上,20支队伍参赛,仅有6支队伍完成比赛,而此次1500米决赛中,有39支队伍参赛,完赛率超过8成。

运动会不仅考察机器人的稳定性、爆发力,同样也考验着精准控制、群体协同能力。

不仅是体育竞技!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对四川有何启示?

机器人参加篮球比赛。

在国家速滑馆的边廊上,篮球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两两组队的篮球机器人选手,通过犀利的突破、精准的三分,引来不少观众欢呼。

记者注意到,在赛场上,当持球机器人需要进攻时,另外一个机器人会进行挡拆,为持球者拉出投篮空间;防守时,两个机器人则会彼此配合,进行联防干扰,限制对方进攻。

“高速比赛中,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既需要机器人个人能力,又需要机器人间紧密合作。”参赛选手之一、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张心赫说,精准控制、协同配合等能力,将帮助机器人进行精细化作业、群体协作。

比赛还考验了机器人们的干活能力。在场景赛中,大会将工厂、仓储中心、医院、酒店等场景搬进运动场,机器人选手将进行搬运、整理、分拣、分装等环节的比拼。

在一场物料整理的比赛中,选手们分别从5个不同高度的地方取下物料箱,并将物料箱放置在另一侧的车上,完全自主完成理解任务、环境感知和动作规划等。

“我们希望通过比赛,让人看到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干活,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位参赛队员说。

不仅是体育竞技!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对四川有何启示?

机器人参加足球比赛。

为何要举行运动会?

不仅是性能的试验场,更为未来商业化搭建桥梁

“就这样啊!”空门不进,将自己队友绊倒……足球赛场上,机器人失误连连,让观赛的市民们直摇头。

这样的“翻车场面”在赛场中并不鲜见。跑步机器人半路掉零件,变成“断臂维纳斯”;搏击机器人准备向对方攻击,突然卡滞摔倒;长跑机器人偏离跑道,撞向正在操作的工作人员……

不少网友好奇:机器人有诸多不足,为何要办这场运动会?

首先,这是一场机器人技术的大练兵。

“这不是秀,而是试——试极限、试系统、试协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本次大会设置了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等26个赛项、487场比赛项目,将从运动竞技、表演展示、落地应用等层面考验人形机器人的综合能力。

一些参赛企业感受颇深。

“运动会充满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极为考验机器人的技术和能力。”参赛选手之一、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杨毅超说,运动会提供了极限挑战平台,将考验机器人关节结构、能耗效率、散热能力、运动算法、软硬件协同等核心问题,任何技术缺陷和设计漏洞都会被放大,成为下一个技术改进的切入点。

其次,这也是一座人形机器人通往商业化的桥梁。

“竞技比赛极具观赏性,这使得机器人运动会成为连接公众和前沿科技的桥梁。”大会组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竞技的本质,就是不断挑战极限与突破自我,机器人运动会点燃的,不仅是赛场的火焰,更是产业革新的烈焰。

回顾过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比如,今年4月,北京亦庄马拉松结束之后,亚军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凭借N2机器人的优异表现,斩获了超过2000台商业化订单。

再比如,不久前,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机器人产品在巴西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摘金,产品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

不少参会的代表都说,运动会将激发更多技术突破和产业浪潮,在未来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四川有何启示?

将赛事连接产业,推动创新和产业“双向奔赴”

令人遗憾的是,本次运动会上,鲜有四川企业、四川产品的身影。不少网友疑惑:是四川机器人产业发展滞后了吗?

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这和四川选择的发展路径有关,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不同,四川企业大多立足于产业技术和场景优势,深耕制造物流、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文化旅游等垂直领域,通用型人形机器人企业成立时间相对较晚,数量也较少。

但一场机器人运动会,也让四川看到了机遇。

“尤其是一些头部企业的前沿动态,对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上述负责人表示,企业在算法上的优化,让机器人稳定性更好,在一体化关节等技术上突破,让产品爆发力更强,这些都是四川未来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

运动会考察的不只是单台机器人的孤立性能,还有整个生态系统的成熟度。

“不论是算法训练的数据质量、硬件供应链的稳定、运营维护的响应速度,都决定着比赛成败。”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振宇尤其关注谐波加速器、关节模组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在比赛中的表现。

在他看来,竞技比赛不仅是本体企业的比拼,更是产业链企业的较量,希望在比赛中,找到那些在高强度赛事中稳定性得到充分验证的企业,通过合作,让自家企业的产品体态更轻盈、运动能力更强。

专注于康养领域的中科源码(成都)服务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祯发通过直播观看了部分比赛,他尤其关注一些田径类项目。“这些项目考验人形机器人稳定性、身体协调性、抗干扰等能力,将拓宽机器人在康养领域的应用边界。”

从更大层面来讲,机器人运动会对城市的意义也颇为重要。

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章说,北京通过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活动,和创新消费节日、广泛的大众参与,开放了商超、医院、物流等真实场景,同时支持场景为适配产品进行改造,不仅为技术迭代提供“实战沙场”,还推动了创新和产业的“双向奔赴”,这一点对四川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