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南宁渠道”:智联东盟通世界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19日 06:09 0 aa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瑾雯 周仕兴

邕江奔流,汇聚合作机遇;青山叠翠,谱写共赢新篇。

自2004年以来,每年如期举办的东博会,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多领域友好合作的桥梁,达成《南宁宣言》《南宁共识》等成果,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独特的“南宁渠道”。

20多年来,广西南宁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南宁渠道”不断拓宽畅通,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东博会上,人工智能成为新亮点,多领域交流持续深化,南宁正焕发新的生机,智联东盟、面向世界。

枢纽能级大跃升 夯实“南宁渠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如火如荼、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现场有条不紊、17条广西经中越双方共同确认的国际道路运输线路齐头并进……南宁正以交通为笔,绘就面向东盟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崭新图景。

在南宁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如积木般被龙门吊精准抓取,装上整装待发的中越班列。最快仅需14小时,这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便能跨越山海,抵达越南河内。今年1—7月,国铁南宁局始发中越班列发送2.1万标箱,同比增长207%。中越班列已成为中国与越南及东盟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陆路通道。

不仅是铁路,航空货运也插上智慧翅膀。“邕之翼”智慧航空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国机场口岸首创的智慧联合调度,让报关查验、缴费提货一站式线上完成。货物平均通关耗时压缩超2小时,“虚拟卡口”更使中转时长减少4小时,为企业节省成本约1100元/吨。

数据背后,是南宁通道能级的全面跃升。邕州海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南宁对东盟进出口176.4亿元,同比增长18.3%;对欧盟进出口43.3亿元,同比增长91%。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南宁积极拓展中东新兴市场,对中东地区进出口61.9亿元,同比增长4.65倍。

曾经的交通末梢,正以通达八方的“硬联通”重塑经济地理。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智慧交通新场景交融共振,南宁这座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在中国-东盟经贸往来最前沿全速奔跑。

聚势赋能新经济 驱动产业创新

通道的升级,为经济血脉注入了奔流的活力;而经济的繁荣,更需要产业的“硬核”支撑与创新的“智慧”引领。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主动对接国内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高水平科创平台与智库,吸引众多创新团队和校友企业落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项目选址到投产运营,我们切身感受到南宁各级政府的专业和高效。”深圳国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李金璐说。南宁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吸引企业的“软实力”,更是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的“硬支撑”。

目前,南宁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聚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选商引资”,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南A中心),重点引入算力、芯片等产业链项目。截至目前,南A中心已签约国内人工智能项目51个,落地项目40个,签约东盟6国企业16家。

作为南A中心首批签约企业之一,人民出行(南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北寒告诉记者:“南宁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目前,公司累计获得超千万元奖补资金,技术研发与迭代升级得到了有力支持。”

南宁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南宁渠道”功能,聚焦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在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的场景应用与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助力高质量共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新格局。

民心相通促共赢 同绘美好蓝图

从越南海防市的凤凰花节,到澳大利亚的“中国春节”庆典;从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到连续3年举办的南宁-河内经济走廊交流大会……一场场人文交流盛宴,让“中国绿城 老友南宁”品牌跨越国界、深入人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目前,南宁已与31个国际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其中东盟国家友城达10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友城进东博6年间,“南宁国际友城进东博”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参观,友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累计培养东盟国家留学生70余名,持续拓宽着双方情感共鸣与文化互鉴的通道。

不仅在文化领域,南宁更以创新科技赋能产业合作升级。日前,南宁市征集东盟国家人工智能需求,推出81项《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覆盖智慧农业、医疗、物流等多个领域,推动中国AI解决方案走向东盟。今年东博会首次设立“面向东盟的中国AI出海未来独角兽企业榜单”,并组织10余家AI企业设置特展,助力中企开拓东盟市场。

作为服务企业出海的重要支点,广西东盟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已为多家企业提供印尼、泰国等地一站式本土化服务。

从文化共融到科技共创,从友城握手到产业共赢,南宁正以更加开放的怀抱,书写中国和东盟民心相通的新篇章。

(光明日报南宁9月18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9日 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