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搬迁再启程 热土续长歌

景点排名 2025年05月12日 18:20 0 admin

六十载筚路蓝缕,一甲子伟业蓬勃。1965年,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在国家“三线建设”的浪潮中应运而生,作为我国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验证与鉴定中心,60年来,强度所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秉持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不断书写着中国航空强度事业的新篇章!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赓续。泛黄的老照片,字迹模糊的手稿,斑驳的加载设备......每一件都珍藏着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史诗,它们共同记录了一代代强度人砥砺奋进的历史篇章。值此强度所60周年所庆之际,我们开辟【物语拾光】专栏,通过探寻老照片、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多维呈现强度所发展历程,立体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航空强度事业。今天发布第六期《搬迁再启程 热土续长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搬迁再启程 热土续长歌

这是1993年强度所搬迁西安后的大楼照片。它以挺拔的身姿矗立,外立面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耀着科技之光,那层层叠叠的窗户犹如智慧的眼睛,凝视着中国航空强度事业的未来。大楼周边绿树成荫,配套设施齐全,与往昔的艰苦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彰显着强度所迈向新时代的蓬勃气象。

1965年,强度所在“三线建设”的时代浪潮中诞生,成为我国应对国际封锁、自力更生开展航空科学技术研究的关键布局,支撑中国航空工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但与全国大三线建设的企事业单位一样,强度所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地理环境恶劣、交通闭塞、通讯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社会负担沉重等困难,始终处于与艰难环境抗衡与斗争之中。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尤其是科研队伍后继乏人,据统计,1982年强度所35岁以下青年知识分子总数已从1966年的260余名减少至不足100名......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搬迁再启程 热土续长歌

强度所深刻认识到,要实现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1965年建所即为第一期工程建设,但直至1978年,该工程尚未进行验收)。1978年12月,强度所起草了关于“六二三所二期工程建设问题的请示报告”,明确提出集中在西安市建设强度研究试验基地,这是强度所建所13年以来,首次以文件形式专题向部领导机关提出另行择地建所的建议和方案。随后,强度所积极向上级机关诉求,1984年3月以后,对于强度所申请列为三线调整单位的意见从上到下基本达成了共识。经多方争取,1986年11月24日,国务院三线办批复同意强度所迁建西安,至此,强度所搬迁西安市建设终于尘埃落定。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搬迁再启程 热土续长歌

面对“搬迁西安”的曙光,强度人既满怀期待,又深知前路艰险。强度所日夜鏖战,先后克服和解决了选址征地风波、迁建资金短缺、职工情绪波动等困难,完成了准备工作。1993年9月1日,历时4个月的搬迁工程落下帷幕,26个基层行政单位和600余户职工家属从耀县、长安向西安新址进行了迁移,强度人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山洪冲不垮的信念、数据纸带磨不灭的忠诚,如期完成主体搬迁西安的目标。

清晨,旭日东升、朝霞艳丽,从强度所生活区走出了成群结队的学童,他们欢笑雀跃着奔向新学校,一拨拨职工走出崭新的单元楼房,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迈向航空科研事业新征途。强度所从耀县、长安山沟到西安新址的搬迁,不仅是一次地理坐标的转移,更是一场关乎使命的精神淬炼。这场搬迁,是强度人的精神长征,更是丹心耀空的誓言回响,秦岭褶皱中的岁月,曾以山洪为墨,在泥泞中书写科研人的坚守,西安电子城的灯火,终以钢铁作笔,在云端续写航空报国的长歌。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