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16日 19:21 3 admin

2025年11月,欧盟突然说出:准备统一取消对150欧元以下跨境包裹的免税政策,这项决定,看似是在整顿税务制度,实则背后指向非常明确,主要是中国电商。

德国财长克林拜尔更是在会议上直接发出激烈言论:“我们不需要中国垃圾,”这句话一出口,直接将这场政策调整从技术话题拉进了舆论漩涡。

中国电商这几年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而这其中的“红利”似乎让欧盟部分国家感到了压力,于是通过征税来“平衡竞争”,只是,这种做法真能解决问题,还是给自己添堵?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欧盟突然变脸

这次政策变化的起点,是11月13日召开的欧盟财长会议,在会议上,要取消对低价包裹的免税政策。

德国认为,当前的政策让中国商品轻松进入欧盟市场,价格低、速度快,本地商家根本没法竞争,欧盟方面也表示,要“恢复公平”,不能让规则被利用。

话虽这么说,但从数据上看,这次政策调整对谁影响最大,其实一目了然,据报道,2024年进入欧盟的小额包裹中,有九成以上来自中国,总量高达46亿件,这说明,“取消免税”并不是普遍打击,而是有明确指向。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财长克林拜尔的那句“我们不需要中国垃圾”成了焦点,他的话虽然粗暴,但背后透露出的,是德国在经济困境中的焦虑。

德国这几年经济一直不见起色,制造业乏力,消费疲软,电商平台也被外部竞争压得喘不过气,面对中国电商的攻势,德国选择了用政策设限,而不是提升自身竞争力。

法国的立场也差不多,本土电商和零售商对中国平台早已有所不满,两国联手推动征税,看起来是为了“公平”,但实际上,是在为本国产业争取缓冲期。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真正买单的,可能是普通消费者

征税的初衷是保护本地产业,但问题是,市场不是靠政策就能控制的,商品价格上去了,最终承担成本的还是消费者。

这种事,美国已经“演练”过一次,今年4月,美国政府也取消了对800美元以下中国电商包裹的免税优惠,结果不到一个月,关税从原本的120%被迫调低到54%。

为啥,就是因为消费者受不了,有研究显示,美国用户多掏了110亿美元的成本,买的东西不但贵了,还慢了。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欧盟现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原本几十欧元就能买到的小商品,加上关税、清关费用,价格可能直接翻倍,物流时间也可能变长,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来说,这种变化可能让他们失去唯一的平价购物选择。

更何况,欧洲本地的电商平台在效率、价格和产品丰富度上,本来就不占优势,靠关税限制外来商品,只能让市场失去活力,长期来看,不但消费者失望,商家也会因为缺乏竞争而丧失改进的动力。

德国的经济状况本来就不容乐观,能源危机让企业成本飙升,消费者购买力也在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征税不仅不能提振经济,反而可能加剧通胀,给市场再添一把火。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靠征税筑墙,挡不住趋势

欧盟的算盘很清楚,就是想靠征税来给本土产业争取喘息机会,问题是,中国电商的优势并不是靠偷税漏税撑起来的,而是靠完整的产业链和灵活的供应系统。

从设计、生产到配送,每一个环节都压缩了成本,哪怕加了税,中国商品的价格可能还是比欧洲本地产品便宜,这种情况下,征税就成了“多此一举”:消费者不满意,本地企业也没变强,反而损害了中欧之间本来脆弱的贸易关系。

更尴尬的是,中德之间马上还要开一次高级别财金对话,时间定在11月17日,本来,这应该是一次加强合作、缓解摩擦的机会,现在却因为这一纸新规,气氛变得紧张。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如果中国方面决定反制,或者在合作上态度变冷,那欧盟可能会得不偿失,尤其是德国,本来就依赖中国市场和供应链,如果因为这一政策导致中方态度转变,损失的可能比现在想象的还要大。

欧盟表示,这项征税政策将在2026年正式实施,接下来的几个月还要和成员国进一步商讨细节,到时候,不排除有国家提出异议,毕竟并不是所有欧盟成员都支持这种“保护主义”做法。

要搞清楚规则怎么定

德国财长的一句话,把这场本该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变成了中欧贸易关系的新敏感点,“不要中国垃圾”这句话,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容易引发误解和情绪化对抗。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欧盟想要保护本土市场可以理解,但方法不能太粗暴,在全球化时代,想靠筑墙来阻挡外来商品,已经不现实,更何况,中国电商的成功,不是靠“走后门”,而是靠效率、规模和用户体验。

如果欧盟一味用关税回应竞争,只会让市场变得更封闭,让消费者付出更多代价,而保护主义的收益,往往只是表面风光,背后是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

中国和欧洲本来就是互补的贸易伙伴,一个有制造优势,一个有市场空间,把合作变成对抗,只会让双方都受伤,想要真正实现“公平竞争”,靠的不是限制别人,而是提升自己。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欧盟这次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确实是个大动作,但不管是出于经济考虑,还是政治压力,最终的效果如何,还要看接下来怎么执行、怎么沟通。

德国和法国希望借此扶持本地企业,但别忘了,一个真正强大的市场,靠的是竞争中成长,而不是关上门来自娱自乐,如果把外来的商品一律看作“威胁”,那市场就会越来越小,消费者选择也会越来越少。

中欧之间的合作空间仍然很大,只要双方能坐下来谈清楚规则、厘清标准,其实很多分歧都能找到解决办法,最怕的就是,在情绪和误解中做出决定,最后既伤了关系,也损了利益。

欧盟要对中国电商收税,德国财长一句话引争议:“不要中国垃圾”

全球经济不是“我赢你输”的比赛,而是一场你来我往的长期合作,欧盟要想走得远,还得学会在开放中保持竞争力,而不是靠关税筑墙。

信息来源:

好大的口气!德国财长支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我们不要中国垃圾 2025-11-14 09:45·观察者网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