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国产芯片公司生变故!靠8个项目拿下3000万,科研团队去向成谜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21日 17:50 0 admin

前言:

上交所的一则公告最近在资本市场炸了锅。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在IPO暂缓审议后,不到一个月就二次上会通过,还当天提交注册,从申请受理到冲刺注册只用了不到4个月。

这家主打光通信前端芯片的企业,计划募资8.09亿元搞新项目,看起来势头正猛。可翻开招股书仔细看,藏在亮眼进度背后的疑问却越来越多。

作为一家芯片公司,报告期内靠软件产品拿了超3000万元退税,软件收入占比常年两成左右,但从头到尾没说清软件开发团队在哪,手里仅有的8项软件著作权里,还有3项可能只是内部行政系统。

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

国产芯片公司生变故!靠8个项目拿下3000万,科研团队去向成谜

3000万退税

先说说那3000多万退税的来龙去脉。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的文件,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3%的部分能即征即退。

优迅股份说自己卖的是嵌入式软件,正好能享受这个政策。从招股书数据能算出来,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期退税金额分别是993.41万元、698.05万元、957.87万元、439.54万元,加起来有3088.87万元。

因为这几年增值税率是13%,享受退税相当于减免了10%的税率,倒推过去这几年的软件销售收入分别约9934.1万元、6980.5万元、9578.7万元、4395.4万元,占当期总营收的比例在18.43%到29.30%之间。

两成左右的收入来自软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翻遍优迅股份的招股书,想找软件业务的具体情况比登天还难。

收入多少只靠退税金额倒推,开发团队的人数、构成、核心人员背景一个字没提,软件业务的成本结构、项目投资金额也完全没披露。

再看公司的核心技术,七大技术集群里21项核心技术,只有数模混合及智能控制处理技术群里的高兼容性通信接口技术提到了“软件配置”,其他技术跟软件几乎不沾边。

同样是做芯片、靠软件拿退税的公司,别人家是怎么披露的?龙芯中科在招股书里明明白白写着,研发组织有芯片研发部、系统研发部和龙芯实验室,系统研发部专门负责处理器相关基础软件开发,还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支持。

截至2021年底,龙芯中科有539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5.57%,软件团队的定位和规模清清楚楚。芯海科技也不含糊,招股书里提到2020年之后,用现有芯片快速完成了红外额温枪的硬件、软件和算法开发。

国产芯片公司生变故!靠8个项目拿下3000万,科研团队去向成谜

科研团队去向成谜

而且公司几个重点研发项目,像高能效人机交互芯片项目、面向智能硬件的智慧健康核心芯片项目,分别配备了52人、89人的研发团队,连每个项目的人力投入都写得明明白白。

对比之下,优迅股份对软件业务的遮遮掩掩,难免让人心里打鼓,支撑起数亿元收入的软件业务,到底是谁在做?

更让人疑惑的是软件著作权的情况。截至2025年6月30日,优迅股份只有8项软件著作权。这个数量是什么概念?

同期芯海科技累计有254项,龙芯中科有205项,就算是跟优迅股份退税规模差不多的时期,芯海科技在2020年3月底也有134项软件著作权,是优迅股份的十好几倍。

更关键的是,这8项软著里还有3项看起来不太“对口”。

“研发费用自动分配软件”“外协订单自动生成系统V1.0”“基于EXCEL的工资管理系统V1.0”,光看名字就知道,这些更像是公司内部用来算账、管订单、发工资的行政系统,跟嵌入式软件没什么关系。

而根据退税政策里的定义,嵌入式软件得是嵌入在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里,跟着硬件一起销售,还得是硬件组成部分的软件产品。

这么算下来,优迅股份手里符合要求的软著可能就只剩5项了。

再看这5项软著的开发时间,“高速光通信收发数据处理及诊断系统V1.0”是2022年4月完成的,“光模块专用微处理器监测系统V1.0”是2024年6月完成的。

也就是说,公司在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这段时间里,很可能只靠剩下的3项软著,就实现了数亿元的软件销售收入,还拿到了3000多万退税。

要知道,芯片公司想靠软件拿退税可没那么容易。

国产芯片公司生变故!靠8个项目拿下3000万,科研团队去向成谜

不回复?

有人统计过优迅股份的同行,裕太微所在的模拟芯片设计行业、盛科通信所在的数字芯片设计行业,总共82家A股上市公司里,招股书披露享受相关退税的只有19家,占比23.17%;2025年上半年年报里提到享受退税的也只有27家,占比32.93%。

而且这27家享受退税的公司里,除了3家没披露软著数量、1家只有1项之外,其他公司的软著平均数量约105项,是优迅股份的十多倍。

优迅股份凭这么少的软著拿到退税,这些软著的“含金量”到底够不够?还有研发投入的问题,也能从侧面看出点端倪。

报告期内,优迅股份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费用率分别是16.68%、21.09%、17.59%、14.24%。而同期境内外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研发费用率,剔除股份支付后分别是20.55%、30.01%、29.68%、27.87%,比优迅股份高了一大截。

单看具体公司,Macom、裕太微、盛科通信这些同行,研发费用率更是常年高于优迅股份。对于芯片这种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是核心竞争力,优迅股份在研发上的投入低于同行,又怎么支撑起需要技术积累的软件业务?

从10月14号到17号,有媒体专门就软件著作权、嵌入式软件退税这些问题,给优迅股份发邮件、打电话,但直到现在都没收到回复。

国产芯片公司生变故!靠8个项目拿下3000万,科研团队去向成谜

结语:

IPO审核向来注重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真实性,优迅股份在软件业务上的模糊处理,无疑会让投资者对公司的业务结构、核心竞争力产生疑问。

毕竟,靠软件拿到这么多退税、贡献这么多收入,却连开发团队、核心技术细节都不愿披露,这样的“谜团”不解开,就算成功上市,也很难让市场真正认可。

接下来,监管层会不会就这些问题进一步问询?优迅股份又能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咱们还得继续关注。

国产芯片公司生变故!靠8个项目拿下3000万,科研团队去向成谜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