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链”动产业新未来》:“链”出实力 打造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链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9日 20:24 0 aa


《“链”动产业新未来》:“链”出实力 打造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链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表计费,还是工业生产、智能制造都与衡器计量技术密切相关。既是生活上的计费管家,也是工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如今,计量事业跃进到“一切皆为数据”“万物皆可计量”的数字时代。湖南近年来也一直着力打造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链,以不断创新的计量技术进一步赋能相关产业体质倍增。专栏《“链”动产业新未来》,今天请听《“链”出实力 打造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链》。

在威胜集团智能车间,机器人挑起了生产大梁,车间内已实现流水线自动化柔性生产。平均5.5秒就可装配一台智能电表。作为电表行业的龙头企业,威胜集团始终引领行业。从机械表到电子表再想智能电表迈进。如今还在继续向新领域探索,最新研发的电碳表不仅能计算企业用了多少电,还能显示用电的间接碳排放,可以让企业结合自身需求优化用电安排,节能降碳,技术领跑的背后是长期的科研投入。威胜集团副总裁王建忠:

“我们将营业额的9%投入到研发里,持续多年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湖南这边深厚的人才储备。威胜集团有800名研发技术人员,有70%的人都来源于湖南本土高校。”

深厚的人才储备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探伤”是钢铁冶炼过程中最关键的质检环节,今年5月,衡阳镭目科技研发的电磁超声智能探伤计量系统完成生产验证,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这套系统,能在刚才传送速度为2.5米每秒的生产线上用电磁超声波计量钢板内部曲线的大小、位置、探伤速度是传统技术的2倍。衡阳镭目科技电磁探伤项目经理王君君:

“算法和系统优化上面,我们集成了人工智能,它整个系统不需要人工操作,可以自动跟系统进行无缝衔接。”

如今,衡器计量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湖南已累计超过3000家,2024年,湖南在衡阳设置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优势向产业园集聚。今年5月,产业园首开区成功签约20家企业,包括7家上市公司以及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今年,首开区目标落地企业40家以上,带动衡阳市智能计量产业产值达220亿元。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艳雁:

“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一批高能级的创新联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更多国字号计量机构落户衡阳。”

目前,全省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链规上企业达697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3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5家,推动衡器计量产业从设备制造向计量服务全链条协同转型。

在构建产业生态的同时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国际标准互认,是产业向全球化、高端化迈进的必经之路。湖南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相关探索。长沙天恒测控是电子测量领域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参与了包含4项国际标准,21项国家标准在内的90多项标准的制定。过去,由于受制国外垄断、贸易保护等问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存在不小阻力。近年来,企业瞄准国家在光伏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加快直流电能电量技术研发,帮助企业实现快速突围,抢占国际市场。长沙天恒测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志军:

“我们在装备出海这一块也正在发力,有一款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能计量的便携式产品,这个全球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

锚定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湖南正在积极搭建公共平台,加快科研投入,聚焦行业共性和前沿问题高标准建设衡山实验室。同时正在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存进碳交易的公平、准确。湖南计量检测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江:

“实现湖南检测,全球认可。推动我省计量产品挺进国际市场。与高校、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定向地培养复合型计量技术人才。”


记者:刘金楷

编审:周红、果夫、冉自春


《“链”动产业新未来》:“链”出实力 打造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链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