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7日 18:37 0 aa

说起最近的诺贝尔奖,日本又刷了存在感,医学和化学两个奖项都落在了日本人手里,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大家一边感慨日本的科学底蕴,一边忍不住拿中国比。

确实,日本这25年拿了22个自然科学奖项,平均一年快一个,搁谁看着都眼热。可你仔细想想,这不光是运气,日本的路子走得早,政策和环境都对头。

中国呢?研发投入早就追上美国了,专利数据全球第一,但基础研究这块儿还得加把劲儿。别急,中国的变化已经在路上了,预测2030年左右,诺奖的批量产出期就该来了。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日本诺奖连中两元,为什么总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日本的诺贝尔奖这几年像开了挂,2025年10月6日,生理学或医学奖给了大阪大学教授坂口志文,他和两个美国科学家一起,因为免疫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两天后,10月8日,化学奖又花落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进,和别人共享,表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开发。

这俩人都是京都大学出身,坂口志文毕业于滋贺县的普通高中,北川进是1951年生,现在是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特别教授。到这儿,日本本世纪前25年,已经有22位自然科学奖得主,包括三个美籍日本人,总数31个诺奖。难怪有人说,日本的免疫学是家传手艺,人才辈出。

这成绩不是天上掉的,得从1995年的《科学技术基本法》说起。那时候日本正被西方指责贸易搭便车,经济压力大,就立法定调,每五年一期规划,第一期1996到2000年,主攻基础研究,后续几期继续推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纳米技术这些领域。到2023年,日本基础研发占比14.6%,大学自治权大,政府管得松。

京都大学就是典型,考核不盯论文数量,原创为主,学生大三前随便换系选导师。理化学研究所更牛,经费30%砸基础,汤川秀树他们那辈儿就这样出成果。学术自由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让科学家自己挑路,不用老想着短期产出。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再看中村修二,这位蓝光LED发明人,1954年5月22日生在日本爱媛县一个农村家庭,1965年转学到兵库县尼崎市的小学,1973年进德岛大学电气工程系,1979年本科毕业,1980年硕士毕业后进日亚化学工业公司。这公司小,员工就几百人。

他从提纯镓金属干起,1989年公司买了MOCVD设备,他独立调试,1993年搞出高亮度蓝光LED。2000年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当教授,2014年和赤崎勇、天野浩共享物理学奖。他有200多项美国专利、300多项日本专利,发表800多篇论文。现在还是UCSB教授,专注固态照明。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日本政坛乱归乱,科学没耽误。2025年石破茂当首相不到一年就下台,高市早苗赢了自民党总裁选举,本以为要当第一位女首相,结果公明党退出联盟,事儿黄了。

10月12日,《朝日新闻》说,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要和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联手,三党议席超自民,10月14日他们在涩谷咖啡馆碰头,商量推出自己的首相候选人。

自民党内老将船田元建议石破茂复职,高市早苗转总裁,实现党政分开。10月17日这会儿,首相指名选举还在拉锯,野田佳彦直言如果高市重用不干净的旧安倍派,会很失望。政坛走马灯似的,但科研环境稳,诺奖就源源不断。

日本的模式有它的道理,基础研究占比高,自由度大,得主多是后发制人类型。下村脩普林斯顿博士后才发现荧光蛋白,田中耕一没留学没SCI却拿化学奖,中村修二从乡镇企业起步。

这些人起步不显山露水,但环境养人。2025年6月13日,日本政府白皮书承认基础能力下降、人才不足,可巅峰期的高光还在闪。说到底,日本走在了前头,中国得学着点,但别全抄,得结合自家情况。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中国科技家底厚,原创突破还需补短板

中国这几年科技数据亮瞎眼,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比2020年涨48%,强度2.68%,超欧盟平均,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基础研究经费2497亿元,涨超70%。

企业端更猛,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费用1.43万亿元,增长2.78%,平均强度3.59%。专利呢?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企业达52.4万家,数量372.7万件,PCT国际申请全球第一。

2025年4月央视报道,2024年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475.6万件,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也第一。到2025年10月,北京稳居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第一,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北跟上,中部省份如湖南全国重点实验室占比近20%,SCI论文13万篇,超17%。

这些数字听着牛,但诺奖为啥还没批量?问题出在基础研究占比上,2024年才6.9%,离2035年8%目标差一截,发达国家12%到23%。论文总量全球第一,可《科学》《自然》《细胞》三大刊占比6.7%,原创少。

2025年4月求是文章点出四短板:投入不足、成果偏少、环境待优、人员比例16.3%低于理想24.4%。应用研究强,工程师红利玩效率成本,但诺奖爱原创,提问题比解问题重要。菲利普·阿吉翁的经济学奖书《创造性破坏的力量》说,基础研究需要学术自由,应用是死框架。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中国竞争多站在前人肩膀上,芯片、新能源、量子这些G2格局里,中美互掐,其他国家看戏。可基础原创慢工出细活,日本1995年基本法就是因为贸易战逼的,现在中国环境有点像。

2025年《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在武汉发布,从投入产出成长三维度建指数,北京上海广东领跑。地方动作快,2025年度上海基础研究计划“探索者计划”出炉,针对尿路上皮肿瘤的尿液核酸研究啥的。

8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一批重大研究计划指南,原子级制造、人机物融合软件、RNA药物创新这些。饶毅最近文章说,中国过去20年科学发展快,重要发现发明在积累,2035年后诺奖会越来越多,到2050年超日本。日本高峰2000到2040年,之后降。中国今天像20多年前日本,认识到基础重要。

10月11日邹晓冬采访说,现在评标准盯文章影响因子,容易追热门,得找空白区,让科学家安心开拓。季者是2025化学奖得主奥马尔·亚吉的学生,师从五年,强调创新不修补别人错的,努力实验才出成果。7月7日中国科协发2025十大前沿科学问题,从前沿引领创新战略四个方面选,严谨把关。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破除旧框,基金委改革点燃原创引擎

中国已经在动真格,2018年推“破四唯”,唯论文职称学历奖项,2020年加“破五唯”唯分数,教育评价方案深化。2025年3月19日,基金委信号大,将“杰青”“优青”更名,避免帽子化,确保激励成长。

人才项目改革持续,分类评价机制建,五元价值: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高校科研成果评价从“破五唯”导向下,政策文本分析显示,实施现状抓方向,学术生态健康。

基金委职责扩展,资助基础应用基础和人才培养。2024年组建新一届咨询委员会,重大研究任务咨询,聚焦偏基础偏交叉,凝练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选题。

2025年1月,更名后项目健康发展。科技部重组,高技术中心划入基金委,机构改革后职责任务广。2025年《中国科学基金》文章说,改革后基金委全方位报世界基础前沿,提升中国科学家国际显示度。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地方跟进,2025年两会科技预算增10%,基础经费目标超8%。第三中全会8月公报强调创新管理改革。NSFC局长采访展开图表,详述经费分配,2024年获363亿,资助应用基础。

广东设交叉中心,基础设施报告10强省市占比85%。2025年6月9日,科技日报报某教授29岁晋升,背后是改革,让兢兢业业干实事的人上位。决策咨询报告被摘编,认定一流成果。

这些改革不是空谈,导向科研评价激发活力。2025年7月24日,李志民说,自上而下一步一脚印,分类评价稳。教育部回应,联合科技部清理五唯,高校人才称号统计排行纠偏。知识管理论坛6月30日文章,高校成果评价制度表征变革路径,扭转不科学导向。

2010年后日本基本法加“问题解决型”科研,顶层设计回应用时代,中国类似,资产不多基础不牢,先应用再基础。2020年日本修订基本法,更名《科学技术创新基本法》,加人文社会科学,确保研发人员培养。咱们的方向对,时间一到,花就开了。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门槛一过,诺奖批量期中国来抢镜

2019年韦志超建“诺贝尔科学奖产出双门槛模型”,一国总量GDP超2100亿美元、人均超3.2万美元,就能批量产出,数量和总量GDP正相关。

2018年中国阶段像日本的1962年,预计2030年迎来诺奖成果批量生产期,大爆发在后。饶毅预测,2035年后中国获诺奖越来越多,科学发展自然积累,到2050年超日本。日本31个奖,中国得追,但路径对头,差距会拉小。

2025年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综合排名第10,创新产出第5,投入第19。全球创新指数,中国首次前十。企业创新主体凸显,百强集群成色足。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踏实干,诺奖天平往东移不是梦。世界乱,科技稳,中国的爆发期,就在眼前。

满屏都在羡慕日本,中国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