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20发全胜!6年磨砺,烟台凭什么破局中国商业航天?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2日 02:46 0 admin
20发全胜!6年磨砺,烟台凭什么破局中国商业航天?

“飞天”担当

杨春娜 | 文

10月11日,黄海之滨被一层薄雾笼罩。走过6个春秋的东方航天港,再一次被万众瞩目。

上午10点20分03秒,“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的第二次远征,也是烟台海阳保障的第20次海上发射。在20战20捷的逐梦之旅中,烟台航空航天产业版图越来越清晰。

1

引力一号,再问苍穹

上午10点,距离观礼台不远的海上发射平台,捆绑式箭体如白色巨塔矗立。

“10分钟准备!”“3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发射中心指控大厅里,指挥员高亢的声音传递到发射场内的每个角落。所有人屏气凝息,静待那一绚烂时刻。

20发全胜!6年磨砺,烟台凭什么破局中国商业航天?

“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现场 摄影/唐克

10点20分03秒,随着“点火”指令的下达,一条橘红色的火龙从火箭的底部猛地喷射出来,反推托举着引力一号火箭拔地而起。遥望着火箭稳稳升空,发射场附近的观众们顿时欢呼起来。

眼见着火箭越升越高,很快隐没在天际间。10分钟左右,发射场上空传来发射成功的指令。人群再一次为之沸腾,掌声与欢呼交织在我国唯一的海上发射母港。

作为东方航天港第20次海上发射的“主角”,“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由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并在海阳总装,采用三级半构型,总长29.4米,集束捆绑4台固体发动机作为助推级,起飞重量405吨,起飞推力6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可支持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星”发射。本次发射,是继2024年1月首次飞行试验后的第二次飞行试验,为后续批量生产、高频发射和满负荷运载应用奠定基础。

随着火箭腾飞,3颗卫星入星海。其中,吉林一号宽幅星,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用于获取对地观测遥感影像,可为国土资源开发、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数据服务。

此次发射中,东方空间坚持自主创新,构建了自主可控的研发、试验、生产、发射能力,打造“一站式便捷发射”模式,在5公里内完成火箭总装、转运到具备发射状态,打造24小时至7天实现单次发射的能力,大幅提升火箭发射准备过程的效率、降低成本。

2

6年逐梦,20战20捷

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欢快的锣鼓点响起,海阳大秧歌舞起来,人们用最热情的方式庆祝引力一号连战连捷。万米沙滩见证着2000多个日夜的奋斗,也见证着每一次胜利的欢呼。

时间回到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采用“一箭七星”方式,成功将捕风一号A、B星等七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

20发全胜!6年磨砺,烟台凭什么破局中国商业航天?

我国首次民营商业运载火箭海上发射

自此,烟台开启了向海问天的逐梦之旅。6年来,烟台商业航天领域“高光时刻”不断涌现,不断创造“第一”:

2022年10月7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两颗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我国固体运载火箭首次近岸海上发射,海阳也成为国内唯一的海上发射观礼目的地;

2024年1月11日,“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将搭载的3颗云遥一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2023年9月5日,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一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启星座21—24星四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我国民营火箭首次海上发射;

2024年2月3日,捷龙三号遥三运载火箭,将星座首颗业务星“烟台2号”等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烟台二号”是东方航天港“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的首颗业务星,实现了用“烟台箭”发“烟台星”,标志着星座快速组网正式启动……

20发全胜!6年磨砺,烟台凭什么破局中国商业航天?

东方航天港

截至目前,东方航天港已成功保障我国海上发射任务20次,累计发射卫星130颗,同时,保障我国3次液体火箭动力试车任务和2次液体火箭飞行回收试验,锻造了“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搭建起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四位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引力一号远征苍穹,海上发射再启新程。从保障首飞到常态化实施海上发射,烟台用20次成功实践,诠释了商业航天“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变革,推动我国海上发射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3

千亿集群,站上风口

有人说,海阳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是“无中生有”的发展。事实上,对于烟台乃至山东来说,对航空航天产业这一千亿产业集群的布局有着深思熟虑。

2019年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选中海阳港作为发射技术服务港,以一箭七星方式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三级政府敏锐捕捉到商业航天产业的巨大潜力,认为借助独特的海上发射资源,有望成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场之外的重要补充,填补市场空白。省市县三级政府果断行动、协同发力,抓住了发展的黄金窗口期。东方航天港应运而生。

目前,烟台航空航天产业已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配套优势,具备成熟的星箭研发生产、高端装备制造、空天信息处理应用能力。全市现有链上企业76家,其中规上企业29家,市级倍增计划企业11家。聚力提升“火箭、发射船、发射团队”等服务保障能力,自主研发我国首艘专业海上发射船,创新建设“水平+垂直”星箭对接厂房,建设李德仁院士工作站和东方航天港研究院,组建专业化保障队伍,具备了“近海一周两发、远海两周一发”的发射能力。

烟台市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标志性产业链重点培育,全力构建园区、基金、创新平台等产业垂直生态,依托东方航天港招引产业项目30余个、总投资超300亿元,联动高新区卫星研制应用、开发区空天海装备智造、龙口市航空航天材料等,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1年至2024年底,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共实现产值542亿元,产业链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

20发全胜!6年磨砺,烟台凭什么破局中国商业航天?

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一天,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海阳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烟台定位为“山东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核心区”,其中多项具体政策更是直接惠及烟台,这片热土再一次站上了发展的风口。“十五五”时期,商业航天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烟台市将聚焦打造国内最具特色的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区,推动商业航天产业从“发射引领”到“全链跃升”的新跨越。

太空浩瀚,征途漫漫。烟台的航天梦想,正在飞向辽阔的苍穹……

责编:张苹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