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从“一箭七星”到“全链生态”:烟台海阳何以成为中国商业航天新地标?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1日 20:35 0 admin

10月的烟台海阳,黄海碧波荡漾,海风轻拂着航天大道。11日上午,黄海海域的发射平台上,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当天,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会议召开,260余位领导、专家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绘产业蓝图。

这一天,发射的轰鸣与思想的碰撞在海阳交织,奏响了商业航天的奋进序曲。

从“一箭七星”到“全链生态”:烟台海阳何以成为中国商业航天新地标?

图: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

一箭三星升空,见证“海阳速度”与“中国力量”

“10、9、8……点火!”11日10时20分,随着指令下达,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拖着橘红色尾焰直冲云霄,在空中划出一道40度左右的“凤凰摆尾”轨迹,20秒内完成上百公里航向调整,精准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不仅是引力一号的第二次苍穹远征,更标志着东方航天港迎来第20次海上发射任务。

作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由东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6.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支持“一箭30星”发射,显著提升了我国中低轨卫星规模化发射能力。“现在是‘箭等星’,卫星来了紧接着就能走发射流程,今年订单排得满满当当。”东方空间品牌总监王帆的话,道出了产业的火热态势。

这般高效源于独特的产业布局。在海阳,6公里长的航天大道串起火箭制造、卫星产业、海上发射等功能区,火箭从总装厂房到发射平台,48小时内就能完成“出厂即发射”全流程。“制造、发射、回收环节‘物理相邻’,让产业链效率比传统模式提升50%以上。”东方航天港集团董事长高中前介绍,再加上全球首艘全海域机动发射与回收智能化平台“东方航天港”号的助力,发射周期大幅缩短。

从“一箭七星”到“全链生态”:烟台海阳何以成为中国商业航天新地标?

图:“天龙三号”在海阳海上试车圆满成功

从“一次发射”到“全链生态”,工业底蕴托举航天梦

谁能想到,如今的航天新城曾是“一张白纸”。2019年长征十一号“一箭七星”完成我国首次海上发射,烟台抓住契机,以国有资本战略性投入撬动产业发展,让东方航天港从单一发射点成长为全链条生态圈。

这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烟台工业底蕴的厚积薄发。作为制造业强市,万华化学、南山铝业的新材料可造箭体,整车整机制造的机械、电控技术能直接转化为航天配套,中国科学院兰化所、哈工程烟台研究院等院所更提供了技术支撑。如今,这里已集聚中国长征火箭、星河动力航天等30个航空航天项目,总投资达322亿元,形成“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完整链条。

作为国内唯一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布局了海上发射技术区、发射回收试验区等功能区块,形成了海陆联动、制发一体、出厂发射、回收复用的能力,可实现火箭出厂—转运—上船2小时快速响应。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焉杰介绍,“截至目前,山东已累计成功保障19次海上发射任务,将12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

从“一箭七星”到“全链生态”:烟台海阳何以成为中国商业航天新地标?

图:“天龙二号”发射

政策护航引凤来,千亿集群加速崛起

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滴灌。据介绍,烟台将航空航天产业列入6条标志性产业链,出台《培育发展航天(卫星)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建立“链长抓总、链办统筹、链主领建、区市协同”机制。在省级层面,卫星海上发射、遥感定位导航等技术研发已纳入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良好生态吸引企业纷至沓来,产业前景令人期待。目前,引力一号(遥三)发射已提上日程,2026年将实现一季度一次的常态化运营。引力二号火箭预计年底基本具备首飞条件。从星箭研制到卫星应用,从发射服务到航天文旅,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成型。

“烟台山海相拥,有1000多公里黄金海岸线,更有34平方公里东方航天港的广阔舞台。”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明康在推介时发出邀请。今年上半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7%,这片兼具颜值与实力的土地,正以航天为笔、海风为墨,在黄海之滨书写着产业跃升的新篇章。

记者:李焜染 编辑:俞丹 校对:王菲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