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200万成本打造全球顶流!Deepseek登上自然杂志,到底赢得了什么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9日 18:24 0 aa

前几年,人们对人工智能非常陌生,大多数人觉得这一高科技产物和日常生活毫无瓜葛。

短短数年过去,人工智能迎来飞速发展,尽管当前仍有诸多待解问题,但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领域,正切实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2025年9月17日,中国人工智能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

DeepSeek-AI团队的梁文锋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发表关于开源模型DeepSeek-R1的研究成果,并登上当期封面。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整个行业关注,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讨论,本质上是未来数十年AI时代话语权的正源之争。

当官方媒体第一时间报道此事,便意味着它远超单纯科研范畴。

这对于中国AI产业体系中的企业及创业者而言,无疑是一个清晰明确的信号。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达成自主可控之态,并且还跻身全球前列,可让社会各界安心投身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

200万成本打造全球顶流!Deepseek登上自然杂志,到底赢得了什么

如果说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是一次突破,此次成果发布则将影响扩大至整个产业链上下游。

从资本市场便能清晰看到联动效应,在DeepSeek登上《自然》封面后的一周,跟踪AI芯片领域的科创芯片ETF(南方)涨幅超过10%。

不少人会疑惑,DeepSeek专注AI大模型研发,为何会带动芯片板块上涨?

核心逻辑在于DeepSeek的开源属性,技术可供全行业使用,但此前OpenAI多次暗示DeepSeek存在“抄袭”,如果这种说法成立,使用这个技术的企业将面临巨大潜在风险。

如今DeepSeek通过发表论文公开技术细节,不仅正面回应争议,更向全产业链传递关键信息:这是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可支撑万亿级AI产业稳定发展。

这一信号迅速引发产业链共振。

DeepSeek论文发布后,华为第一时间公布AI芯片线路图。

阿里则宣布在原有3800亿元AI支出基础上继续追加投入,真正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

在资本市场中,AI行业的核心载体当属人工智能指数。广泛涵盖两大领域,一是上游的算力硬件,二是下游的应用软件,都是AI行业在资本层面的关键架构。

200万成本打造全球顶流!Deepseek登上自然杂志,到底赢得了什么

该指数的爆发始于年初DeepSeek首次发布技术成果,开源属性与自主可控特性,让更多行业看到入局可能。

企业无需担忧技术授权风险,可放心投入研发与应用,资本随之涌入,推动板块持续走高。

跟踪这一指数的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近三四个月涨幅达93%,接近翻倍,直观体现全产业链的受益态势。

拆分来看,上游算力硬件领域表现同样亮眼。

跟踪AI芯片类指数的科创芯片ETF(南方),近三个月涨幅达60%。

此前,尽管有DeepSeek这样的算法突破,但大规模应用时易受限于国外算力硬件。

如今国内芯片技术成熟,企业敢于加大算力投入,直接带动AI芯片板块增长。

200万成本打造全球顶流!Deepseek登上自然杂志,到底赢得了什么

有了算法与算力支撑,应用层面的拓展成为必然。

AI应用覆盖医药研发、影视制作、游戏开发等多个领域,其中与AI关联度最高的当属机器人行业。

DeepSeek-R1的价值,远不止于推动资本市场波动,更在于其技术突破与方法论创新,为全球AI发展提供新路径。

成本优势的背后,是方法论的革新。

DeepSeek团队采用纯强化学习(RL)框架,引入“组相对策略优化(GRPO)”算法,训练过程中仅依据最终答案的对错给予奖励,而非让模型模仿人类推理路径。

这种方式看似“粗放”,却让模型自主涌现出自我反思、自我验证、生成超长推理链条等高级能力,有时甚至会生成成百上千个token反复推敲问题。

在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 2024)中,这一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DeepSeek-R1-Zero的准确率从15.6%跃升至77.9%,使用自洽解码后更达到86.7%,超过人类平均水平。

《自然》杂志评论指出,这证明模型无需人类推理示范,仅通过强化学习就能形成复杂思维模式。

经过多阶段优化(包括强化学习、拒绝采样、监督微调及二次强化学习),最终版本的DeepSeek-R1不仅在数学、编程等硬核任务中表现突出。

在写作、问答等通用任务上也保持流畅性与一致性,真正实现“让AI学会自己思考”。

200万成本打造全球顶流!Deepseek登上自然杂志,到底赢得了什么

同时,DeepSeek首次正面回应“蒸馏”争议。

团队在与《自然》审稿人的交流中明确表示,R1并非通过复制OpenAI模型生成的推理示例学习。

基础模型虽与其他大语言模型一样训练于网络数据,会吸收互联网上已有的AI生成内容,但核心算法完全独立设计。

这一成果的诞生,与创始人梁文锋的经历及团队理念密不可分。

1985年,梁文锋出生于广东湛江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小学老师,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坚韧的探索精神。

2002年,17岁的梁文锋考入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7年,他继续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师从项志宇,专注机器视觉研究。

硕士期间,他和同学一起投身于将机器学习运用于金融市场的尝试,积极探索全自动量化交易。

而那时,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暴正以席卷之势肆虐世界。

尽管面临诸多机会,包括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创业邀请,梁文锋却坚定选择独立创业,坚信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世界。

硕士毕业后,梁文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量化交易结合,创办雅克比投资与幻方科技,十余年间稳步发展。

2023年,他将目光转向通用人工智能,创办DeepSeek,正式开启AI大模型研发之路。

短短两年内,团队连续发布V2、V3模型,不仅拉低国产大模型推理成本,更以高性价比震撼全球市场。

200万成本打造全球顶流!Deepseek登上自然杂志,到底赢得了什么

梁文锋的团队建设理念同样独特,他坚持“能力为先”,核心岗位多由应届毕业生或工作经验仅一两年的年轻人组成。

他们或许不是在中国找到前50名顶尖人才,但可以自己培养。

这种内部培养模式意义非凡,在成本受限的情形下,助力团队完成模型从基础至推理的全流程更新,成为实现低成本突破的关键所在,彰显出独特而高效的价值。

DeepSeek-R1的意义,已超越一个高性能模型本身,更像是一份“方法论宣言”。

它向世界展示了一条不依赖天量标注数据、更具可持续性的AI进化路径,打破“资金即壁垒”的行业魔咒,将AI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科学创新。

这不仅是中国AI的高光时刻,更是全球AI迈向“推理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未来的AI竞争,很可能从“数据与算力的军备竞赛”,转向“算法与智慧的创新竞赛”,而DeepSeek-R1,已然为这场新竞赛吹响了号角。

200万成本打造全球顶流!Deepseek登上自然杂志,到底赢得了什么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