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10岁少年发明“发电”单车,获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AI科技 2025年09月25日 12:02 0 admin



  街头常见的共享单车,在他的奇思妙想中变成了可以收集能量、点亮路灯的“移动充电宝”。近日,合肥10岁少年徐木莀,凭借其创意发明“一种可返还能源的共享单车装置”,在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中,与来自国内外众多优秀青少年同场竞技,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

10岁少年发明“发电”单车,获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徐木莀将马达连接在电路板上。

  会“发电”的单车

  抱得一等奖归来的徐木莀,在实验教室里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获奖发明。

  眼前这个由3D打印技术精心制作的共享单车模拟装置,虽然尺寸迷你,但车把、车轮、脚踏板等部件一应俱全。整个装置分为两部分:一辆完整的共享单车模型和一个特制的停车电源装置。

  “目前这个还是模拟装置,但基本功能已经可以实现。”徐木莀一边介绍,一边用手摇动脚踏板。随着车轮开始旋转,内置在脚踏板上的微型发电机启动运转,内部的永磁体和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流,原理就像缩小版的风力发电机。当共享单车停入停车点后,就可以通过前轮的无线传输供电。

  “我们设想,在未来,当共享单车停入这种特制的车桩时,用户骑行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就能被回收储存,可以为路灯、信号灯等市政设施供电。”徐木莀告诉记者。

10岁少年发明“发电”单车,获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徐木莀斩获全球发明大会全国一等奖的作品。

  源于生活的灵感

  这一发明灵感从何而来呢?徐木莀告诉记者,放学路上,看到街边的共享单车与某些区域昏暗的路灯,在他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发明一款产品,既可以让大家把共享单车规范停到车桩里,又可以让路灯更亮?”

  然而,从灵感的火花到成型的作品,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整个发明过程充满了探索与迭代。

  “第一个版本我们把共享单车的停放点设置在公园里,想做那种打卡点,但后来发现在公园的场景太局限了。”徐木莀介绍,他们的发明从1.0版的公园概念点,历经四次重要迭代,才发展到如今4.0版的集发电、蓄能、无线返能、APP积分于一体的成熟设计。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和验证想法的可行性,他和团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调研。他们还主动寻求专业指导,访谈了安徽建筑大学的老师,获得了将停放点融入“15分钟生活圈”等宝贵建议。

  技术实现环节更是挑战重重。徐木莀回忆,他们需要自学并运用激光切割技术制作车架,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还要进行编程控制显示屏。“困难是有的。”徐木莀坦诚地说:“比如,我们最初设想在轮胎上安装压电陶瓷发电,但发现可能会损坏轮胎,骑行体验也不好,太颠了。后来在老师指导下,改成了更高效的脚踏板旋转发电模式。”编程和让两个脚踏板联动也曾困扰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和老师的点拨才得以解决。

  “希望发明能真的落地”

  谈及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感受,徐木莀很兴奋:“比赛的时候还没那么紧张,但知道是一等奖,我们都很激动。”这份成功的喜悦,源自于长达数月的坚持与付出。

  事实上,这项获奖发明只是徐木莀科创道路上的一个精彩缩影。自一年级起,他就对科学探索表现出浓厚兴趣,坚持创作科普视频,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被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科普大使”。

  “我们希望未来这个发明能真的落地。”采访最后,徐木莀望着自己的作品,眼中闪烁着期待。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刘小容/文 罗浩宇/图

  实习生 万天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