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重大意义

今日快讯 2025年09月24日 05:24 2 aa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重大意义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入人心。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统筹全局,对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具有深远意义。


发展人工智能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举措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发展人工智能是我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加强顶层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单靠市场机制和企业自发行为难以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快速突破。对此,《意见》在顶层设计方面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它系统勾勒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各级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等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全国一盘棋”的战略统筹,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内耗,将力量集中到攻克最紧迫、最重大的技术难题上,形成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强大合力。


突破“卡脖子”瓶颈。《意见》不仅关注应用层面,还致力于构建从底层算力、算法框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增强自主可控能力。这意味着国家将大力支持人工智能芯片、高性能计算、底层开发框架、大模型等基础领域的研发,旨在从根本上扭转在关键硬件和基础软件上可能受制于人的局面,筑牢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根基,确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贡献中国智慧。《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彰显了大国担当,即不仅追求自身技术发展,更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制定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安全、标准等规则体系。


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人工智能+”行动的核心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的是为了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强劲的动力。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意见》系统部署了人工智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旨在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流程智能化变革,实现柔性生产、质量优化和供应链协同,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人工智能在服务业的应用,催生智慧物流、金融科技、智慧文旅等新模式、新业态,正在深刻改变服务方式和消费体验。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的本质,是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深度融入传统生产要素,通过优化配置效率,引发乘数效应,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意见》前瞻性地布局了培育智能经济的战略目标。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正在催生一系列智能原生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创作、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治理等,都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诞生的全新经济形态。这些创新将推动我国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进而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重大意义


人工智能是践行科技向善理念、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的有力抓手


科技创新的宗旨在于服务于人。《意见》体现了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旨在让人工智能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推进智慧治理。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实现对全域状态的感知与理解,为全面系统利用与治理各类社会与环境要素提供基础支撑。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实现对政务信息的资源整合和对公共需求的精准预测。例如,在城市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可赋能交通调度、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被动“遇见”转向主动“预见”,打造智慧城市,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优化公共服务。《意见》对“人工智能+”民生福祉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和健康领域。例如,在医疗方面,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应用,能够缓解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助力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能够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提升效率、预测风险和创新赋能,为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是构建敏捷、协同治理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略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数据安全、算法偏见、伦理失范、就业冲击等诸多风险和挑战。《意见》出台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它展现了我国在鼓励创新与规范治理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旨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治理道路。


构建“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动态敏捷”强调治理要跟上技术发展的速度,具备前瞻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采用试点示范、标准先行、“沙盒监管”等机制,允许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创新试错,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监管规则,实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良性循环。“多元协同”明确了治理并非政府单方面的责任,而是要形成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这种共治模式有助于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筑牢安全防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意见》将安全贯穿始终,强调“推动模型算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国家将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技术研发、提升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全方位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屏障。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也为所有人工智能从业者划定了一条清晰的安全“红线”,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