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西 发自 深圳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一个问题,在当前的智能手机中,如果AI需要成为具有自主意识、会主动实现功能的“常驻能力”,而不只是一...
2025-09-23 0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长段宝岩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天眼FAST 500m大射电望远镜及应用》的“思政第一课”,展现中国科学家勇攀科技高峰、坚持自主创新的精神风貌,鼓励青年学子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讲座由副校长李娟教授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长段宝岩教授为师生上课 校方供图
“思政第一课”是该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旨在将价值引领融入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段宝岩以我国自主建造、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其科学目标、创新设计、技术突破及重大应用价值。该设施不仅是天文观测领域的国之重器,更成为激励青年一代投身科学、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教材。
同学提问 校方供图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围绕创新思维、科研方法、个人成长等话题踊跃提问,段宝岩结合“中国天眼”的研发经历及自身科研实践,为同学们耐心解答。他鼓励青年学子夯实数理基础、保持好奇之心,既要胸怀大志、“仰望星空”,也要培养“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关键还是要‘脚踏实地’”
同学:您在进行“中国天眼”这类重大科研项目时,最初是怎样获得创新灵感的?又是如何实现那些创新性突破的?
段宝岩: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想得那么远,最开始那叫做“仰望星空”。1994年,我从英国留学回来时,正好国家提出要建设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说到底,也是因为国家强盛了,才有能力做这样的大事。
关键还是要“脚踏实地”。我的导师叶尚辉教授是天线领域的专家,几十年一直在做该领域研究,我作为学生与助手,自然受益,大量天线、射电望远镜的图像就存放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当时提出巨型射电望远镜光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时,也没去想未来会怎么样。所以说,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先把当前的事干好。
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课程学好,并保持一颗好奇心,这就够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遇到实际问题时,好奇心会给你一个动力,这些积累也自然用上了。
“拆解复杂的大学问”
同学:在您这么多年科研生涯中,最困难的是哪一部分?您是如何解决的?
段宝岩:我认为最难的是“从物理思路到数学表达”的过程。其实咱们做理工科研究的,常常都是卡在数学上。做研究通常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物理上说清楚,物理上是怎么回事?我想干啥事?我想用什么思路去干成这件事?二是数学表达,关键是把这种物理思路转化为数学模型,你得写出漂亮、准确的数学方程,去拆解一个复杂的大学问,否则就不是科学。三是上升为理念,提出一个领域或一类问题都能遵循的设计准则。
我写博士论文时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一个数学模型反复推演都出不来,很煎熬。这时除自己继续苦思冥想外,我还主动找数学、物理专业的同事讨论。虽然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解决,但交流过程中思路会打开,得到很多启发。所以,跨学科交流非常重要。
“科学的世界是由一群‘傻子’创造的”
同学:您在学生时代是否也曾对专业方向感到迷茫?又是怎么样坚持的?当您遇到一些看似不可能攻坚的困难时,如何保持自己的驱动力的?
段宝岩:我是1977年参加的高考,1978年3月进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电子机械专业学习的。按照那时的规定,读完高中,需劳动锻炼两年以上才有可能上大学,确实是如饥苦读、似渴求知。我所学的专业在“西电”是“少数民族”,属于边缘学科,当时还有一位同学因不喜欢专业退学了,说实话,我在大学刚入学的时候确实也茫然过,但当时没有这个“胆量”,只是感觉要面对现实、稳定情绪。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这个专业的价值,它涵盖机械、结构、电磁场、微波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培养的是多学科综合交叉型人才,知识既专深又宽广。所以,当存在迷茫、情绪波动时,重要的是要有定力、能坚持下去。
第二个问题,面对困难,我认为要有“傻子精神”——别总计较得失,先埋头苦干。我们做研究,肯定要吃苦。现在的学生有时容易畏难,见到硬骨头就绕道走、往后退,这样很难取得突破。科学的世界是由一群“傻子”创造的,先不问有什么利益,也不管有没有人做过,问这干啥?先干,干就是了,而且最终一定要把事情干成。要有攻城拔寨的勇气和自信,这很关键。
“三点思考与希望”
同学:请问您对我们学生有什么期许吗?
段宝岩:我希望大家要有“低头做五年规划,抬头看十年发展,走起路来奔向五十年前程”的眼光、视野,只空谈没用,最重要的是把当前的事做好,保持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保证睡眠、坚持锻炼——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想分享三点思考与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第一,做好两个转变。对于本科生,要实现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以及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对研究生而言,要从接受知识转向创造知识、应用知识。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全新的起点——环境、生活方式、学习目标、人际圈和知识结构都在发生很大变化。这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次质的飞跃。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中学阶段是伏案学习,大学里则要站起来四面瞭望。”大学不是高中的简单延长,研究生也不是本科的五年级、六年级,而是立志立业的“学徒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需要充实知识、锤炼能力、提升素质,也要促进思想成长、心智成熟和体魄强健。只有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这一转变。关键在于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勇于动手,培养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目标远大,做好人生规划。
第二,打牢知识基础。本科阶段在学习方法和自律上比高中要求更高;研究生阶段则重在创造与应用知识。它始于确立方向、掌握方法,重在反复实验、科学论证,归于深化提炼、孕育成果。无论是哪一个阶段,扎实的基础都至关重要。尤其是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这是你们作为理工科学生的看家本领。若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物理学家的科研之路也走不远;工程师要是缺少了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也悟不透工程当中的基础问题。此外,说到基础,不仅仅指“数理化”,更涵盖发现、挖掘和破解科学难题的能力,这才是工程科技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提升学术品味,做有品位的研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使命。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优秀的品德,也要培育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科技报国的能力,还要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完美的品格,以及独特的学术品位。
文|记者 余晓玲
相关文章
克雷西 发自 深圳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一个问题,在当前的智能手机中,如果AI需要成为具有自主意识、会主动实现功能的“常驻能力”,而不只是一...
2025-09-23 0
9月19日,克拉玛依市首届人工智能应用大赛决赛暨创新成果展举办。市民参观创新成果展。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24个项目团队从初赛和复赛...
2025-09-23 0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长段宝岩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天眼FAST 500m大射电望远镜及应用》的“思政第一课”,展现中国...
2025-09-23 0
内容来源:2025年9月18日,前哨科技特训营分享。分享嘉宾:王煜全,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科技投资人,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
2025-09-23 0
快科技9月22日消息,在成立五周年之际,长江存储零售品牌致态正式推出了旗下新品牌——致态小翼,首批共有两款新品。新品牌将“数字人生,翼启体验”作为口号...
2025-09-23 0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政策后,美西方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想在中国之外,建立起一套全新稀土生产供应体系,理论上讲,这是完全行得通的,稀土精炼,无非四个要素,美西...
2025-09-23 0
今天 OPPO 官方正式举办了流畅技术沟通会,预告即将发布的 ColorOS 16 系统。据悉,全新 ColorOS 16 的流畅技术架构迎来重大升级...
2025-09-23 0
手机江湖烽烟再起,一场高端旗舰的巅峰对决即将上演。小米17系列官宣9月25日发布,直接跳过16对标iPhone 17,这背后是国产品牌与国际巨头的全面...
2025-09-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