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飞跃雄关 智筑空港——科技创新为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2日 20:38 0 admin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通讯员 李世雄 梁毅

  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工程作为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以“平安、智慧、绿色、人文”四型机场理念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市政配套35kV外线造成机场供电功率因素低及影响供电安全消缺分析研究》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得到了中国知识产权局和中国民航机场协会的认定和认可,在实际运营中节约了费用支出,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对我国新建和改扩建机场均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工程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万吨、年飞机起降1.5万架次设计。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总投资12.13亿元,2023年3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工期3年。项目建设指挥部自组建之初便确立了“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核心理念,以“筑牢民航安全防线”为宗旨,以“工匠精神”为引领,聚焦机场运行中的问题和痛点,攻坚克难,深耕创新,在建设“四型机场”过程中淬炼技术、凝聚团队。

飞跃雄关 智筑空港——科技创新为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巧妙技改”每年为机场节约电费支出达120万元

  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工程35kV中心变电站投运后,因功率因数补偿不达标(国家规定功率因数标准不低于0.85,现场只有0.35左右),连续8个月被当地供电部门额外收取力调电费罚款661578.78万元,占总电费33.42%,此罚款项平均每月占机场支出电费的三分之一左右。

  针对这一难题,项目建设指挥部多次对各现场测量数据比对分析,召集技术人会开展专题技术攻关,经过综合分析找到了问题的原因。由于嘉峪关酒泉机场净空管制要求,本次机场配套两回35KV供电外线由架空线路和埋设电缆组成,过长的地埋电缆产生大量的容性无功电量,导致反馈到上级电源点出线侧的功率因数过低,产生大量额外支出力调电费罚款项。经项目建设指挥部科技创新团队深入分析研究、科学论证,确定在35kV中心变电站10kV系统增加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简称SVG)方案,满足功率因素补偿需要,可以解决机场用电功率因数低造成的罚款项,永久减少此项电费支出。

  2024年4月中旬指挥部完成技改,在嘉峪关酒泉机场35kV中心变电站加装两套10KV户外式SVG装置安装并投入使用,次月电费清单显示,功率因数达到0.97,远高于0.85标准,持续了数月的力调电费罚款项取消。此项技术改造,每月可以节省电费支出约10万元,每年为机场公司节约电费支出约120万元以上。通过本次“巧妙技改”,投入费用在一年内可以全部收回成本,两套SVG装置日常巡检到位,可以连续稳定运行10~15年以上,技改成果对我国新建和改扩建机场高压供电外线系统设计均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这项“巧妙技改”成功后,项目建设指挥部围绕研究成果撰写了《电缆线路对机场供电系统的无功影响研究》发表在《中国设备工程》2024年第9期,供机场建设行业间技术交流。以此为基础,项目建设指挥部科技创新团队起草的《市政配套35kV外线造成机场供电功率因素低及影响供电安全消缺分析研究》于2025年8月荣获中国民航机场协会安全管理优秀案例优胜奖。

飞跃雄关 智筑空港——科技创新为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巧用发明”保障助航灯光供电系统安全运行

  在民航机场运行保障体系中,助航灯光系统是确保航班夜间及低能见度条件下安全起降的关键设备,而助航灯光一次供电电缆接头则是该系统的核心连接点。长期以来,由于助航灯光一次供电电缆接头制作工艺缺陷,导致密封失效,渗入水分和潮气,造成助航灯光各回路电缆绝缘阻值降低,这一问题已成为全国各机场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对机场运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项目建设指挥部将机场助航灯光系统通病,即一次电缆接头绝缘问题,作为攻坚痛点首选课题,加以攻关。从实际运行危害来看,电缆绝缘阻值过低可能引发两种严重后果:一是在需要时无法启动助航灯光系统各回路运行;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因绝缘阻值持续下降导致电缆接头击穿事故。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助航灯光系统失效,导致机场航班无法正常起降,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直接威胁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此类故障具有隐蔽性,排查难度较大,各机场运维单位只能利用夜间航班间隙较长时间段进行排查。遇到复杂故障时,有时需要连续数天才能定位并消除隐患,在此期间机场只能带隐患运行,机场承担着巨大的安全压力和维修负担。

  项目建设指挥部经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深刻认识到助航灯光电缆绝缘阻值降低是影响机场运行安全的重大隐患,更是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必须作为重点问题优先解决。为此,指挥部收集了各类故障电缆接头进行破拆分析,通过材料性能测试、工艺还原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研判。最终,精准识别出传统工艺存在的五大核心缺陷:密封材料耐候性不足,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易老化开裂;绝缘层切削角度偏差导致贴合不紧密;防潮层施工工艺不科学、不规范;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施工随意性大;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责任无法追溯。这些看似微小的工艺缺陷在各类气候环境长期影响下会被逐渐放大,最终导致接头故障。基于对问题根源的准确把握,指挥部确立了“优化工艺、革新材料”的技术路线,全力攻坚这一行业难题。

  为解决传统工艺缺陷,项目建设指挥部开启了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的攻坚之路,围绕助航灯光一次电缆接头制作工艺展开多轮技术研讨,反复进行工艺模拟与材料测试,不断优化方案,经过不懈努力取得突破性成果,研发出一套稳定可靠的“机场助航灯光一次电缆接头制作与防水防潮侵入新工艺”。该工艺从四个维度实现了全面创新。材料方面,选用耐候性强、防水性能优异的新型密封材料;工艺工序方面,明确绝缘材料切削角度标准,规范绝缘层与防潮层的叠加缠绕方式;人员培训方面,编制《助航灯光电缆接头制作标准化手册》,开展岗前实操培训与考核,确保施工人员100%掌握新工艺;在质量监督方面,建立“施工人员-质量监督员-技术负责人”三级实名制管控体系,实现每个接头的责任可追溯。

飞跃雄关 智筑空港——科技创新为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该工艺经过严格的实践检验。在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中,对制作完成的约2000个电缆接头进行近两年的跟踪检测,所有接头均保持优良的防水防潮性能,电缆绝缘阻值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彻底解决了传统工艺存在的安全隐患。该成果以简单、实用、高效的特性,在实践中展现出显著成效与深远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消除了助航灯光一次电缆接头因受潮进水引发的绝缘劣化风险,确保持续可靠的电力保障,更有效提高了机场助航灯光电缆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极大提升机场助航灯光供电系统运行安全裕度,在全国民航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庆阳、金昌、嘉峪关等机场的助航灯光项目建设与维护中,并在全国多个机场得到推广应用。

  新工艺研发成功后,项目建设指挥部科技创新团队围绕研究成果撰写了《民航机场助航灯光YJYD和DYJY型电缆接头制作工艺存在缺陷及改进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国设备工程》期刊上。同时,将新工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于2024年3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这是甘肃民航获得的第一项飞行区场道设备类发明专利。此项成果还于2025年8月获得中国民航机场协会安全管理优秀案例卓越奖。

  一项“巧妙技改”,一项“巧用发明”,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工程指挥部这两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实践表明,即便在助航灯光、中心变电站等这样技术成熟的领域,只要秉持工匠精神,研究细节、勇于创新,仍然能够找到提升空间。项目建设指挥部科技创新团队用实际行动为“工匠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既是对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更是对行业责任的坚定担当;既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能力,更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创新意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