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院士共议:能源与AI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今日快讯 2025年09月20日 15:59 0 aa

未来,算力中心有可能是耗能大户,它能否装上AI大脑,给自己节能降耗呢?9月19日,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主论坛在广东科学馆举行,多位院士共同探讨能源与AI的“双向奔赴”。

主论坛主旨报告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四位院士分别从能源、计算数学、高性能计算以及新材料等方面,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院士共议:能源与AI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在《AI与能源融合》主旨报告中称,我国能源利用面临多种难题,“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GDP世界排名第二,但单位产值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他表示,如果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就能节省30多亿吨的标准煤,“节能空间非常大”。

他指出,随着AI的发展,未来的耗能大户很可能就是算力中心。因此,能源的发展,首先是节能。AI+能源,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才是工业、生活等各方面节能的方向。

院士共议:能源与AI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钱德沛在《关于未来计算的一点思考》主旨报告中也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对算力需求巨大,功耗成为主要技术挑战之一。以美国计划建设的StarGate智能超算系统为例,其投资1000亿美元,预计投入100万个GPU,计划2028-2030年建成,全负荷运行需要5GW,接近三峡水电站发电量功率的1/4。

当前,我国超级计算机跨过了E级门槛,向后E级迈进,正酝酿“十五五”高性能计算方向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钱德沛认为,后E级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需要解决能耗、可靠性等多个方面技术挑战。

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教授汤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韩恩厚分别作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学习》《新能源领域耐腐蚀关键材料与安全保障技术》主旨报告。

据悉,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由广东省科协主办,也是论坛全新改版后的首次活动。论坛为期四天,围绕“科技赋能 向新自强”主题,设置一个主论坛和七个平行论坛,近60场学术活动、400多个高水平学术报告(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报告16场)。涵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网络安全、新材料、创新医疗器械、智慧视光、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是一场学术交流盛宴。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邹长森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