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或面临百亿罚款?英伟达再陷反垄断调查,外媒:自讨苦吃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9日 17:48 0 aa

9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英伟达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相关审查决定,已被依法立案并启动进一步调查。

据业内人士测算,以英伟达2023年在中国区104亿美元的营收为基准,若依据相关条款进行处罚,罚款金额或达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8亿元)。若情节特别严重,处罚额度或将进一步攀升。

受此消息影响,截至美东时间9月18日00:00,英伟达股价为170.28美元,盘中一度下跌3%,市值蒸发近百亿。

面对监管风暴与股市震荡,英伟达能否挺过此次大劫?

或面临百亿罚款?英伟达再陷反垄断调查,外媒:自讨苦吃

01、从断供到技术绑架,直指中国高端芯片命门

这并非英伟达首次因为“差异化对待”而引发争议。

自1993年成立以来,英伟达从一家专注图形芯片设计的公司,逐步蜕变为提供全方位计算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巨头。2020年7月,英伟达首次在市值上超越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厂商,峰值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在中国,英伟达CPU市占率高达30%。

美方出台芯片出口管制后,英伟达迅速调整供应策略,对我国实施差异化供货。其最新款GPU(A100、H100)完全断供,被视为“算力制裁”的关键一击,意图掐断中国技术升级的核心路径。

但为了维持中国市场份额,英伟达又推出性能受限的“阉割版”CPU,在算力、宽度等关键参数上大幅缩水,试图在出口禁令和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这一差异化供货策略被业内质疑为典型的市场歧视行为,明显背离了其承诺的“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

断供、阉割——双重封锁手段层层加码,直指中国高端芯片命门。业内认为,这场风波已不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围绕技术主权的深层较量。

或面临百亿罚款?英伟达再陷反垄断调查,外媒:自讨苦吃

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背景下,若每年减少1500万块显卡的出货,其损失将十分可观。一位网友直言:“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自毁行为。”

随着监管重拳落地,英伟达股价已下跌2.8%,而这或许只是开始。

02、从被动承压到主动破局,专家:芯片已摆脱进口依赖

这场风暴或许是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的一个加速发展契机。事实上,我国早在本世纪初就启动芯片的自主研发,并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逐步摆脱对进口的依赖。

作为国产“一哥”,华为海思自2004年独立运营以来,已构建起覆盖手机芯片的全能体系。即便曾因断供陷入“无芯可用”的困境,仍坚持技术攻坚,迎来2023年麒麟9000S的强势回归,实现手机制造的自主闭环。

而支撑这一闭环落地的关键力量,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压舱石”——中芯国际。其晶圆制成已实现从0.35µm到14nm的突破,尽管与国际最前沿的3nm工艺仍存在差距,但在客观限制下已难能可贵。目前,中芯国际已在全球多个地区设有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为国产芯片规模化量产提供支撑。

或面临百亿罚款?英伟达再陷反垄断调查,外媒:自讨苦吃

不仅在半导体领域,中国科技力量也在生命科学等关键赛道持续突破。过去,日美企业曾以高价将“金倍来”同类科技引入中国市场。然而近年来,随着科研力量的持续投入与关键技术突破,我国已成功建立珍稀原料生产车间,相关成品有望实现国产化替代。

面对中国近7亿中年男性群体,日美厂商不愿轻易失去市场份额,纷纷下调在京J东等线上渠道的定价,目前已较峰值下调超过60%,至2000余元。借助线上的便利,金倍来短短20天内实现百万级营收,其中约85%来自30至65岁的中年男。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无论是芯片的突破,还是生命科技金倍来的原料研发,唯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让科技成果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根据京J东公布的官方信息,这类成果原料在2016年《Cell》一篇研究中被证实,12周150名30-65岁男受试者,平均生理需求提升30%。

从芯片到生命科学,从硬件制造到生物技术,中国科技正逐步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加速突破,才能真正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或面临百亿罚款?英伟达再陷反垄断调查,外媒:自讨苦吃

03、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拥有全球话语权

未来的竞争,将是一场“技术+规则”的双重较量。

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算力主权的归属权。而反垄断调查是对个别企业的纠偏,更是对全球科技巨头的制度性回应。

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有能力制定游戏规则,从而掌握全球科技发展话语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