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方向却又如此相通。”比亚迪汽车30年宣传片里的一句话,在影像领域同样适用。伟大不能被计划,但可以被积累。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并非遥...
2025-10-26 0
中国移动三季度财报一出炉就引发热议。
有人说这份成绩单“不好不坏”,前三季度7947亿的营收就比去年多了0.4%,几乎没动;但也有人盯着1154亿的净利润,觉得能多赚4个百分点已经不错。
不过把财报翻透了才发现,这背后藏着传统业务的尴尬、现金流的隐忧,还有新业务的希望,活脱脱一幅运营商转型的“冰火图”。
先看最直观的营收数据,前三季度7947亿,同比仅增0.4%,说句“原地踏步”毫不夸张。
但有意思的是,归母净利润反倒达到1154亿,比去年多赚了4个百分点,净利润率还升到了14.5%。
这钱到底是怎么赚的?这里面藏着两本账。
一本是“外快账”:财报里提到的非经常性损益贡献了82.5亿,其中光是金融资产买卖就赚了80.8亿,相当于净利润里近7个百分点是“副业”带来的。
另一本才是“主业账”,扣掉这些偶然收入后,净利润还有1071亿,同比涨了6.6%,这数据反而更实在。
能在营收疲软时保住利润,全靠“省出来的钱”。
前三季度营业成本跟去年基本持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还都降了,可见内部费用管控抓得有多紧。
但这种“节流”的法子也有瓶颈,三季度单季的经营利润率已经降到31.7%,比去年同期跌了1.3个百分点,显然成本控制的红利快顶不住了。
好在单季度数据透出点暖意,三季度营收2509亿,同比涨了2.5%,比前两个季度的表现强不少。
业内猜测,这可能跟9月份开学季的通信需求爆发有关,但能不能稳住还不好说。
作为拥有10.09亿移动用户的“巨头”,中国移动的用户基本盘看着稳固,但里面的水分不少。
最显眼的就是Q3的移动ARPU值(每个用户每月平均收入)降到了48元,比上季度少了1.5元,3%的降幅不算小。
这事儿其实大家都有体感:现在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上百G流量,比几年前划算多了。
数据也能佐证,三季度手机上网DOU(每户每月流量使用量)已经涨到17GB,同比涨了8.1%,但流量卖不上价,“增量不增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普华永道的报告早就预警,全球运营商的ARPU值预计每年都会降2%,中国移动只是踩了行业的共同节奏。
用户规模也快摸到天花板了。
前三季度5G用户新增2300万,总数达6.22亿,但移动用户总数才净增一点点,整个市场早就从“抢新用户”变成“守老用户”。
为了留住人,中国移动最近搞了“网龄三重礼”,网龄长的用户能享受到贷款优惠、专属理财等福利,说白了就是用权益绑住用户,毕竟10亿用户可是公司的“生命线”。
宽带业务倒是还在涨,前三季度净增1420万用户,总数达3.29亿户,但这部分业务的利润空间本就有限,想靠它拉动整体收入太难。
如果说营收和利润的反差是“小惊喜”,那现金流的表现就是“大惊吓”。
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才1610亿,比去年同期少了631亿,降幅高达28.1%,跟净利润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钱到底去哪了?翻报表能找到两个关键原因。
一是应收账款飙升,从年初的757亿涨到1115亿,增幅47%。
这跟政企业务扩张脱不了关系,这类业务往往账期较长,虽然国家规定大型企业给中小企业付款不能超过60天,但政企项目的结算周期经常会拉长,导致钱要不回来。
二是采购花钱太多,买商品、付劳务的现金花了4926亿,同比涨了7.8%,比营收增速快了十多倍,自然挤压了现金流。
更让人紧张的是“钱袋子”在缩水。
货币资金从年初的2423亿降到1611亿,少了812亿,33.5%的降幅意味着公司的财务弹性越来越小。
但该花的钱还得花,前三季度在5G网络、算力设施上的投资没停,光投资支付现金就达755亿,同比涨了21%。
这种“花钱如流水、收钱慢吞吞”的状态,要是持续下去可不是好事。
有意思的是,不止中国移动这样,中国联通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也降了13.96%,看来运营商转型期的现金流压力是行业通病。
传统业务拉胯的时候,新兴业务成了“救命稻草”。
财报里没明说DICT业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赚了多少,但从全年数据能看出端倪,2024年移动云收入突破1000亿,同比涨了20.4%,在公有云IaaS市场排到第四位,仅次于阿里云、华为和中国电信。
尤其是AI热潮起来后,这块业务更是踩上了风口。
自从DeepSeek大模型火了之后,中国移动的GPU利用率直接从20%飙到68%,翻了3倍多,每天的Token调用量都在翻倍。
现在他们不仅给中小企业提供算力,还帮央国企做从模型开发到运维的一体化服务,甚至想做AI领域的“台积电”,不管客户想用什么大模型,都能在它的平台上搞定。
5G专网也没闲着,全年搞了700多个千万级大单,收入87亿,同比暴涨61%。
在智慧工厂、智慧城市这些领域,移动的5G方案已经铺了不少。
车联网更是重点突破,前装连接累计达6506万个,跟25家头部车企都有合作,“车路云一体化”的试点也在推进,这都是未来的增长点。
国际业务也悄悄发力,前三季度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收入达228亿,同比涨了10.2%。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把国内的技术方案输出到海外,这部分业务的潜力还在释放。
中国移动现在的处境很明确:传统业务是“基本盘”但在萎缩,新兴业务是“增长极”但还没顶上来,正处在转型的“阵痛期”。
接下来能不能破局,就看这四个问题能不能解决。
首先,ARPU值能不能止跌。现在流量资费越来越低,光靠用户规模撑不住收入。
中国移动已经在试“网龄权益”,但更关键的是怎么把5G的优势变现,比如推更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而不是一味靠低价抢用户。
其次,现金流怎么平衡。政企业务扩张不能光看订单量,得管好账期,不然钱收不回来都是白搭。
同时资本开支得更精准,2025年计划把25%的资本开支砸在算力上,这笔钱能不能尽快回本,直接影响现金流健康。
再者,新业务能不能赚钱。移动云虽然营收破千亿,但利润率跟互联网厂商比还有差距。
AI业务现在看着热闹,GPU利用率上去了,但怎么把短期需求变成长期收入,还得好好设计商业模式。
最后,5G的价值怎么挖。现在6.22亿5G用户,不能只用来刷视频。
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这些垂直领域的商业化,才是5G真正的“金矿”,这需要跟行业客户深度绑定,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
总的来说,中国移动的三季报算不上“优秀”,但也没到“糟糕”的地步。
它就像很多传统巨头的缩影,一边扛着旧业务的包袱,一边摸着新业务的石头过河。
AI和云业务能不能真正接棒,明年的财报大概就能见分晓了。
相关文章
“我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方向却又如此相通。”比亚迪汽车30年宣传片里的一句话,在影像领域同样适用。伟大不能被计划,但可以被积累。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并非遥...
2025-10-26 0
从红极一时到无人问津,70000家KTV倒闭曾几何时,KTV是每个年轻人周末的精神寄托。约三五好友,一间包厢里灯光暧昧,麦克风传来熟悉的旋律,谁唱得准...
2025-10-26 0
提起拉卡拉,很多年轻人可能没咋听过。但80后们肯定不陌生。在广东一带,刷卡被称为撸卡,这也是拉卡拉名字的由来。曾经,它可是A股“第三方支付第一股”。然...
2025-10-26 0
中国移动三季度财报一出炉就引发热议。有人说这份成绩单“不好不坏”,前三季度7947亿的营收就比去年多了0.4%,几乎没动;但也有人盯着1154亿的净利...
2025-10-26 0
继“先享后付”“先用后付”等金融产品之后,“先住后付”也来了!近日,京东科技联合自如推出的行业首个“先住后付”金融服务引发关注,用户使用自如App租房...
2025-10-26 0
(文/观察者网 张志峰) “双十一”大促来临之际,时隔近一年,五粮液再度发布《致消费者告知书》,打假电商平台“非授权店铺”。 10月19日晚间,五粮液...
2025-10-26 0
“这哪是送货?简直是拿命在赌!” 北京网友 “小楠” 刷到的视频里,山姆配送员的电动车被货物裹成 “移动堡垒”—— 车把挂着两桶 5 升装食用油,踏板...
2025-10-26 0
最近雷军和小米的新闻有很多,特别是关于小米SU7和YU7两款汽车,新闻更是多。也不知道为什么,抖音为什么老是推荐这样的视频给我。因为我看了一下家里,和...
2025-10-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