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在最新一次发射任务中再度折戟——朱雀二号E-Y3甲烷动力火箭在发射试验中出现异常导致任务失败。消息一...
2025-08-19 0
8月15日,我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在最新一次发射任务中再度折戟——朱雀二号E-Y3甲烷动力火箭在发射试验中出现异常导致任务失败。
消息一出,“火箭失败”消息刷屏,质疑声和调侃声此起彼伏。
有人说这是“国产商业航天不行”的铁证,有人甚至拿它和马斯克的SpaceX做对比,嘲讽朱雀的技术不成熟“。
这种表面上的对比,刺痛了不少航天人的心,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的商业火箭之路,到底该往哪走?
作为全球首枚成功点火的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承载着中国民营航天对于“新一代低成本火箭”的希望。
液氧甲烷推进剂被视为未来航天的主流选择,不仅比传统的液氧煤油更清洁,而且具备更高的复用潜力。
SpaceX的星舰、蓝色起源的新格伦,无一不是选了这一方案。
也正因如此,朱雀二号从立项开始就被视作“对标马斯克”的产品,是中国商业火箭冲击国际市场的一次关键尝试。
2023年7月12日,该公司创造了历史性时刻——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全球首次成功发射液氧甲烷火箭入轨,领先于SpaceX和蓝色起源等国际巨头。
火箭采用的天鹊发动机是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研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达到67吨,具备多次启动能力。
今年5月,蓝箭航天又成功完成了朱雀二号E Y2的飞行试验,显示出其技术迭代能力。
毫无疑问,在新一代环保火箭技术方面,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意义重大,也折射出中国民营航天从“模仿者”向“探索者”的转变。
火箭研制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SpaceX的猎鹰9号早期同样连续爆炸十几次,马斯克本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都几度濒临破产边缘。
SpaceX在反复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才铸造了猎鹰9号如今几乎“百发百中”的商业接单能力。
不过,话虽如此,但一个残酷的事实也摆在面前:虽然我国商业航天还需要时间成长,可即便飞得起来,发射市场的成本劣势恐怕也“在劫难逃”!
根据《中国航天》杂志的数据,传统长征系列火箭,比如长征二号丁,在低轨发射中的报价为每公斤2.82万元。
而对比之下,SpaceX的猎鹰9号依托于成熟的可回收体系,已经把成本压缩到每公斤8700元,足足便宜了三分之二。
哪怕没有《沃尔夫条款》这种人为设限,中国的“一次性火箭”也会在市场中慢慢丧失竞争力。
火箭是一种交通工具,本质上是为需求服务的。SpaceX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没有等市场出现,而是自己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星链计划。
猎鹰9号之所以能保持高频率发射,原因不是国际上有多少客户抢着用,而是因为SpaceX要为自己的一万多颗卫星提供上天通道。
星链卫星为SpaceX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回报。截止2025年,星链的全球用户数已突破600万,每年仅宽带费就带来几十亿美元收入,还不算设备销售和维护。
更夸张的是,未来营收预期有望突破千亿美元,相当于在轨道上搭建了一家“世界500强”。
这种模式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发射次数越多,成本越低,低成本又带来更多发射,形成了一个滚雪球般的商业闭环。
换句话说,SpaceX是在用星链“养”猎鹰9号,而不是单纯依靠外部市场。
而朱雀二号乃至中国的其他商业火箭,还缺乏这样一个能支撑其持续发射的商业模式。
没有需求,就谈不上摊薄成本;没有订单,就更不可能像马斯克一样,敢在短时间内把火箭送上天几十次,用失败换经验。
很多人会说:中国真的没有需求吗?美国的星链目标是部署超过4.2万颗卫星,中国的星座计划同样是数万颗规模。
我国不是早就规划了规模不输于星链的巨型星座项目吗?例如,12292颗“国网”卫星和15000颗“千帆星座”。
这些计划一旦全面铺开,将同样需要成千上万次火箭发射,完全可以为中国版“猎鹰9号”提供肥沃的土壤。
问题在于,这些需求什么时候落地,谁能真正吃下订单?这些计划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它们大多由“国家队”掌握。
为了确保任务稳定,关键发射自然会优先交给长征系列火箭,民营火箭公司能分到的任务,往往是规模有限、风险可控的边缘订单。
与之相比,SpaceX则是自己做东、自己下菜、自己吃掉,利益闭环完全掌握在手里。
即便我国商业航天公司真的拥有了大批量卫星发射订单,恐怕也依然难以撕开马斯克的市场缝隙,更难在短时间内抢占国际订单。
为什么?问题的核心仍然是“成本”和“模式”。
如果一枚火箭只能用一次,就像一架飞机飞了一趟航线后就报废,成本高到令人难以想象。而可回收火箭的意义,就在于改变了这个“用一次就扔”的逻辑。
猎鹰9号的成功证明了:单个助推器重复飞行二十多次已成常态,只要复用次数足够,火箭的边际成本可以被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国际客户最关心的不是火箭技术多先进,而是两点:第一,成本够不够低;第二,发射是否足够稳定。
猎鹰9号在这两点上都做到了极致。它既能以不到一万美元一公斤的价格提供入轨服务,又能保持几乎每周一次的发射频率。
而中国的可复用火箭目前与猎鹰9号相比,目前来看还相差甚远,国际客户会选择谁,其实不言自明。
事实上,朱雀二号之所以选择了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这种燃料燃烧更清洁,残留物少,也是为了方便发动机的重复点火和检修,它的目标也是向可复用研究。
换句话说,它是在为中国的“猎鹰9号时刻”提前铺路。所以,相信不远的将来,我国可回收火箭也将稳定运营,并把发射成本“打下来”。
相关文章
8月15日,我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在最新一次发射任务中再度折戟——朱雀二号E-Y3甲烷动力火箭在发射试验中出现异常导致任务失败。消息一...
2025-08-19 0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
2025-08-19 0
8月17日,由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主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牵线支持的“大山·星芒计划”——空天动力科普教育活动在铜仁市江口县第三中学举...
2025-08-19 0
IT之家 8 月 19 日消息,根据德媒 Hardwareluxx 从 NZXT 恩杰官方处获得的新闻稿,恩杰即将在 8 月 20 日推出新款主板 N...
2025-08-19 0
8月8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启幕。本届大会汇聚全球200余家顶尖机器人企业与超400位行业权威专...
2025-08-19 0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管子玉教授、张金风教授、左磊教授分别牵头获批自然科学一等奖,全英...
2025-08-19 0
8月16日至17日,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天津市津南区竞答活动暨科普消夏嘉年华在永旺梦乐城(天津津南)一层中庭举行。活动以“科技赋能生活·...
2025-08-19 0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19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全球芯片架构公司ARM已聘请亚马逊前AI芯片部门高级总监拉米·辛诺(Rami Sinno)担任高级...
2025-08-1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