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机器人“肇事逃逸”全球围观,宇树创始人道歉背后藏玄机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17日 01:31 0 aa

金属骨架撞向人类肉体的15秒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掀起一场关于机器人伦理的狂欢。

YouTube、Reddit、X平台,不同角度的视频片段疯狂传播——中国宇树科技的H1人形机器人赛场上撞倒工作人员后,毫无停顿地继续冲向终点。全球网友集体围观这场“机器人肇事逃逸案”,评论区刷屏质问:它甚至没有停下来确认人类是否受伤!

“这违反了阿西莫夫第一定律!”海外网友引用经典科幻法则发出抗议。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否则应被立即“销毁”的伦理准则,在真实世界遭遇挑战。

然而当镜头拉远,真相出人意料。撞人瞬间的遥控器交接画面,意外揭示了事故背后真正的“元凶”


01 一场全球围观的“肇事逃逸”,真相大反转

当宇树H1以3.8米/秒的速度在赛道上飞驰时,观众的目光被这台曾登上春晚表演扭秧歌的机器人吸引。身高1.8米的金属身躯灵活摆动,即将套圈对手时突然减速,在场地中央悠闲转圈——堪称赛事中最“凡尔赛”的瞬间。

但欢呼声未落,意外发生。

撞击前一秒,两名人类操作员正在交接遥控控制器。手递手的瞬间,两人的视线都离开了机器人前方的路径。就是这短暂的“控制真空期”,机器人径直撞上了工作人员。

“高端的商战,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方式。”网友调侃称这是击败对手的“终极策略。真相却是人类操作失误酿成的事故,让机器人背负了“肇事逃逸”的恶名。

02 遥控迷思:速度与安全的艰难抉择

令人费解的是:一场机器人跑步比赛,为何需要人类遥控?

机器人跑步是高度不稳定的运动。宇树另一款机器人G1在今年4月的半程马拉松中就曾中途摔倒。现有技术无法完全解决动态平衡问题——传感器精度不足,算法反应速度跟不上复杂地形变化。

“人工遥控能让机器人在即将失衡时获得及时干预。”业内专家点破关键3。尤其在追求极限速度时,遥控操作成为宇树选择的“速度外挂”

这一策略效果显著:H1最终以6分34秒完成1500米比赛,摘得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金。但代价同样沉重:“比较废同事”,创始人王兴兴坦言操作员需要接力跟跑,体力消耗巨大。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同场竞技的亚军天工Ultra机器人全程未用遥控。而“肇事者”H1自身其实具备无遥控自主运动能力——速度与安全的抉择中,宇树选择了前者。

03 运动会上的“脑力”分级:哪些项目不敢放手?

机器人运动会的赛场上,不同项目对自主性的要求形成鲜明技术光谱

在自由搏击区,人类操控员远程指挥机器人出拳踢腿。这里测试的是硬件极限性能——关节能否承受重击?电机扭矩是否足够维持平衡?金属骨架碰撞的火花中,工程师们验证着机械结构的可靠性。

而在足球赛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机器人完全自主判断何时出脚、何时防守,甚至能识别队友实施战术配合。

“算法还是同一套,但下半场表现明显优于上半场。”观察者发现机器人竟能像人类运动员一样“找回状态”。这些场景背后,是对机器人“大脑”而非“四肢”的终极考验。

04 机器人背锅背后:一场技术伦理的认知失调

当宇树H1挂着金牌却背着“肇事”污名时,创始人王兴兴在赛场边道出行业苦涩:“机器人正常走路、跑步,关注比较少。一旦出问题,讨论就会爆炸性增长。”

社会对机器人容错率远低于人类——人类运动员比赛中相撞会被视为意外,机器人撞人则被上升为“安全危机”。这种认知差异暴露了公众对新兴技术的矛盾心理:既期待革命性突破,又对每个失误过度敏感。

王兴兴呼吁对技术发展持开放心态:“每个行业都有起伏,我们应该更开放地接受这些起伏”。这一表态背后,是对创新环境的深刻认知。机器人犯错时,指责不应掩盖探索的价值

05 从“遥控门”到自主未来:机器人长跑已启程

撞人事件48小时后,宇树宣布重磅转型:“下次比赛全自主,没有难度。” 王兴兴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技术路线的战略调整。

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已经公布:明年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人形机器人将挑战21公里赛道。从1500米到半马,从遥控到自主,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完成一场技术耐力跑。

当2025年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H1转身成为赛道上的奔跑者,再到未来马拉松的挑战者,中国机器人的“运动生涯”正在加速进化。


社交媒体上,宇树撞人视频仍在病毒式传播,但风向已然改变。Reddit网友最新热评获得高赞:“人类交接遥控器失误让机器人背锅,这剧情比《黑镜》更讽刺。”

王兴兴站在“冰丝带”赛场边,看着H1机器人佩戴的金牌。这位创始人清楚,这场意外让全球看到了中国机器人,而明年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将是更盛大的舞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