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防御滦河1号洪水,多亏有了它!

排行榜 2025年08月03日 12:32 0 aa
防御滦河1号洪水,多亏有了它!


7月28日

滦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

潘家口水库迎来建库以来第二大洪水

海河水利委员会

科学精细联合调度

潘家口、大黑汀水库

预泄预腾库容

两座水库联合调度削峰率达到91%

大幅度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守住了防洪安全底线

今天带你解锁潘家口水库


防御滦河1号洪水,多亏有了它!


“引滦入津”的主体工程

滦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东北部

河水水质好、开发潜力大

20世纪70年代前

滦河上游支流上虽建有一些中小型水库

但尚未进行根本开发

丰富的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华北地区干旱问题逐渐加剧

京津地区用水愈发紧张


考虑到水资源问题已严重影响到

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为抓紧解决京津供水问题

1973年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兴建引滦工程

实行跨流域调水

工程由引滦枢纽工程

引滦入津工程

引滦入唐工程

三部分组成


防御滦河1号洪水,多亏有了它!


实施引滦入津的首要任务是

修建水库,拦蓄滦河上游来水

为跨流域调水提供供水水源

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

是镶嵌在滦河干流上的两颗明珠

其中潘家口水库

承担引滦入津、引滦入唐蓄水任务


潘家口水库

位于河北省唐山、承德两地交界处

控制流域面积3.37万平方千米

占滦河总面积的75%

设计总库容29.3亿立方米

是开发滦河水利资源、

调节径流、除害兴利的重要控制工程


防御滦河1号洪水,多亏有了它!

潘家口水库 图片源自海河水利


工程分两期施工

1975年10月

潘家口水库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工程的建设任务交由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

六十一支队承担

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参建部队提出

“提前一年截流、提前一年蓄水、

提前一年发电、节约投资5000万元”的目标

并积极进行技术、工艺和施工方法创新

把原计划全年截流的大围堰

改为在枯水期截流的小围堰

消减了20万立方米的堆筑量

大力推广滑动模板等新工艺

研究创造在混凝土中

掺木质素、粉煤灰等施工方法

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省了水泥

大坝工程质量超过了设计标准

工程荣获国家勘测设计金奖


1979年12月

潘家口水库下闸蓄水

1981年4月并网发电

1985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

二期工程于1984年开工

1991年完工

潘家口水库及大黑汀水库的建成

为跨流域向天津供水创造了前提条件


防御滦河1号洪水,多亏有了它!

潘家口水库 图片源自海河水利


如今

潘家口水库

平均每天向天津、唐山两地

输水100余万立方米

有效保障了两座城市的

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

近些年

两座水库联合调度互补优势

在发挥防洪减灾作用的同时

实现了蓄水、发电等多目标共赢


从网箱遍布到绿水青山

潘家口水库作为引滦入津的主体工程

直接决定了滦河水进入天津时的水质

水库蓄水后

当地移民搬迁28000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库区移民依托潘家口库区水面优势

发展网箱养鱼生产

但由于库区养殖户不断增多

水质每况愈下


防御滦河1号洪水,多亏有了它!


为了防止水库水质恶化

2016年开始

河北省唐山、承德两市

开始集中清理两大水库网箱养鱼

到2017年5月全面完成时

共清理近8万个网箱

累计出鱼8.6万吨

滦河上游水土流失、重要干支流

得到有效治理

引滦全线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

库区动植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有力地保障了引滦供水安全


防御滦河1号洪水,多亏有了它!

在潘家口水库,游客乘船欣赏露出水面的长城 图片源自新华社


潘家口水库修建后

喜峰口、潘家口两座关城

和部分长城被淹没到水下

形成独特的“水下长城”景观

随着水位变化

“水下长城”时隐时现

成为不少户外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


如今

从前的养鱼大户们

结合“水下长城”等

探索发展旅游生态产业

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防御滦河1号洪水,多亏有了它!

潘家口水库晨景 图片源自新华社


万顷碧波

正沿着输水线路一路南下

滋养着沿岸每一寸土地



中国水事综合海河水利、新华社、人民网、天津日报、北方网等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 | 孟京 罗景月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孟京

校对 | 王子月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