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0月13日消息,数码网红博主 @詹志斌同学 今日在微博发文称,自己在闲鱼平台出售价值 800 元的闲置物品,但买家收货后说物品无法使用,...
2025-10-13 0
半导体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悄然而深刻的技术转型。在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爆发的推动下,曾被视为"实验室技术"的多束电子束直写光刻正重新获得产业界的关注和投资。这项技术有望打破传统光学光刻在特定应用领域的垄断地位,为快速迭代的AI芯片设计提供更灵活的制造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几乎垄断了先进制程芯片的生产,其高昂成本和有限产能成为整个行业创新的瓶颈。然而,AI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游戏规则。与传统芯片不同,AI芯片更注重快速试错和定制化设计,这为电子束直写技术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SecureFoundry等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多束电子束系统,正是对这一市场需求的直接回应。
技术突破重新定义制造可能性
SecureFoundry近期发布的Hyper-Beam Array超光束阵列光刻系统代表了电子束直写技术的最新进展。该系统采用65,000条并行电子束,能够在15分钟内完成100毫米晶圆的图案化处理。与传统光学光刻需要昂贵掩模不同,这种直写技术允许设计师在单片晶圆上同时测试多种设计变体,大幅缩短从设计到验证的周期。
这种技术突破的意义不仅在于速度提升,更在于其带来的制造灵活性。传统光刻工艺中,每次设计变更都需要重新制作掩模,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而电子束直写技术通过软件定义的图案化架构,使得设计变更可以实时反映在制造过程中,为快速迭代的AI芯片开发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Multibeam公司的多列电子束光刻系统同样体现了这一趋势。该公司声称其系统的吞吐量比传统电子束光刻高出100倍以上,已成为市场上生产率最高的高分辨率无掩模光刻系统。SkyWater Technology作为首个客户的订购,标志着这项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ASML的电子束计量与检测产品 (图源:截取自ASML官网)
从技术参数来看,这些新一代电子束系统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SecureFoundry的系统支持22纳米至65纳米工艺节点,能够处理100毫米至300毫米基板。Multibeam的系统则提供150毫米、200毫米和300毫米三种配置,满足不同规模客户的需求。
资本市场的信心重建
投资界对多束电子束技术的态度转变,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这项技术商业化前景的重新评估。Multibeam在2025年7月完成的3100万美元B轮融资中,Onto Innovation、Lam Capital、联华电子资本和联发科技资本等行业重要玩家的参与,展现了供应链上下游对这项技术的认可。
Onto Innovation首席执行官Michael Plisinski在投资声明中指出,对于1微米以下互连的封装,电子束直写光刻技术具有巨大潜力,可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实现更高密度的芯片互连。这一表态反映了行业对电子束技术在先进封装领域应用前景的看好。
Lam Research的投资更是具有战略意义。作为半导体设备制造商,Lam Research对技术趋势有着敏锐的嗅觉。该公司企业战略与先进封装高级副总裁Audrey Charles表示,异构芯片互连对于实现更低功耗、更高性能的AI芯片至关重要,而Multibeam的电子束光刻系统能为新兴Chiplet应用提供前所未有的图案化灵活性。
Multibeam的MEBL系统 (图源:Multibeam)
这种投资热情的背后,是对传统光刻技术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局限性的认识。EUV光刻机虽然在大规模量产方面具有优势,但其高昂成本和复杂的维护要求,使得小批量、高定制化的芯片生产变得不经济。电子束直写技术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产业生态系统的逐步完善
电子束直写技术的商业化不仅依赖于设备本身的技术突破,更需要完整产业生态系统的支持。Synopsys等EDA工具厂商开始与电子束系统厂商合作,开发专门的数据准备和版图处理软件。这种合作表明,电子束直写技术正在获得更广泛的产业链支持。
从应用角度看,电子束直写技术在AI芯片领域的优势日益明显。AI芯片的设计周期相对较短,需要快速验证不同的架构方案。传统光刻工艺的长周期和高成本,难以满足这种快速迭代的需求。而电子束直写技术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恰好契合了AI芯片开发的特点。
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子束直写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随着Chiplet架构的兴起,芯片之间的互连密度不断提升,对光刻精度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束技术在处理复杂几何形状和高密度图案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先进封装的理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都强调了技术的"本土化"特性。SecureFoundry明确表示其系统专为科研院所、防务承包商与商业伙伴提供"灵活的本土化解决方案"。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这种定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回顾历史,电子束直写技术曾多次被寄予厚望,却又屡次受挫。从IBM最初的概念提出,到Mapper Lithography的破产,再到ASML的技术转向,这项技术经历了数十年的起伏。然而,AI时代的到来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前的电子束直写技术不再试图完全取代光学光刻,而是寻求在特定应用领域发挥补充作用。
展望未来,多束电子束直写技术能否真正实现商业化成功,仍需要时间验证。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项技术已经找到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应用场景。在AI芯片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电子束直写光刻有望成为半导体制造技术组合中的重要一员。
相关文章
DoNews10月13日消息,数码网红博主 @詹志斌同学 今日在微博发文称,自己在闲鱼平台出售价值 800 元的闲置物品,但买家收货后说物品无法使用,...
2025-10-13 0
半导体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悄然而深刻的技术转型。在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爆发的推动下,曾被视为"实验室技术"的多束电子束直写光刻正重新获得产业界的关注和投资。...
2025-10-13 0
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为期三天的首届西部(成都)健康促进博览会(简称“西部健博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本次展会汇聚全国超13个省(市...
2025-10-13 0
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从ChatGPT的实时交互到自动驾驶的路测突破,AI已经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核心变量。而这场较量的背后,美国正以...
2025-10-13 0
今天,众多非洲嘉宾来到上海世博中心,出席以“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在“工程科技前沿”主论坛上,...
2025-10-13 0
领益智造应邀出席2025年《财富》可持续发展峰会###10月10日,以“智能时代,智惠共生”为主题的2025年《财富》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福州成功举办。据...
2025-10-13 0
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能源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聚变能原料储量极为丰富,而且其产能过程几乎零碳排放,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无限供应的清洁电力。从 20...
2025-10-1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