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无人机之王低头:大疆的“清库存”与“失人心”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0日 13:44 0 admin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无人机之王低头:大疆的“清库存”与“失人心”

文|李道哲

2025年10月8日深夜,#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退货维权#的话题突然冲上热搜榜高位。距离双11预售启动尚有近一个月,这家以“价格刚性”闻名的消费级无人机巨头,却以“史上最大幅度促销”打破了行业默契——Mini4Pro航拍机直降1478元,Pocket3云台相机最高让利900元,户外电源、无线麦克风、扫地机器人等全品类价格集体“跳水”,降幅覆盖200元至1300元区间。短短6天的促销窗口,像一把尖刀划破了大疆与用户间多年形成的共识:“新品迭代才降价,早买早享无套路”。

无人机之王低头:大疆的“清库存”与“失人心”

社交平台上,有人庆幸“30天无理由退货”刚好在手,连夜申请退掉3499元的Pocket3标准版,准备重新下单长续航版;也有人卡在7天价保期限外,面对700元价差只能自嘲“被割韭菜”;更尴尬的是线下用户,9月中旬在桂林授权店听店员一句“大疆很少降价”而果断剁手,不足一月便眼睁睁看着官方渠道跳水,门店至今未能给出统一补偿方案。律师的表态更是冷静而直白:企业有自主定价权,只要符合法定退货规则,法律无责;但市场情绪的裂痕一旦产生,品牌要为“心理落差”付出更长周期的信任成本。

这是大疆创立十八年来首次因“价格”被集体维权。过去,它用技术迭代构筑了“硬降价”逻辑:新一代图传、新一代避障、一英寸底,每12-18个月固定节奏推出,老款自然让路,消费者形成稳定预期;加上渠道管控严格,线上线下同价,价格体系像飞控算法一样精准。然而,今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出货量同比下滑11%,运动相机、云台相机赛道也被手机防抖、AI剪辑抢走风头。大疆需要一场非常规促销,在旺季来临前把渠道水位迅速拉低,为即将发布的Air3S、Mavic3ProII让路,同时对冲海外市场因汇率波动带来的季度收入缺口。

无人机之王低头:大疆的“清库存”与“失人心”

问题在于,当技术迭代周期被市场需求强行压缩,大疆第一次把“清库存”置于“品牌体验”之前。过去两年,它不断扩张品类——扫地机器人、户外电源、无线麦克风——试图从“天空”延伸到“地面”与“声音”,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事实:非无人机品类缺乏技术护城河,定价权掌握在小米、Anker、科沃斯等性价比玩家手里。为了抢份额,大疆只能沿用消费电子最原始的手段:降价。而降价一旦脱离“新品替代”叙事,就变成了对老用户的直接收割。

渠道差异则放大了这种收割感。线上自营店有7天价保、30天无理由退货,京东、天猫平台甚至提供“一键退差价”保险;线下体验店却沿用传统3C零售逻辑:拆封激活后非质量问题不退,降价属于商业风险由消费者承担。大疆对授权店仅有“建议零售价”指导,缺乏统一补偿基金,导致各地门店只能“一事一议”——有人拿到配件补偿,有人被婉拒,信息碎片化进一步激化情绪。消费者第一次发现,原来“官方”并不官方,渠道之间竟存在如此巨大的权利落差。

更深层的矛盾,是大疆品牌神话与消费电子现实之间的拉扯。过去,它像苹果一样拥有绝对技术溢价,可以把毛利率稳在50%以上;如今,无人机技术进入边际递减区间,4K/6K、三向避障、10公里图传对普通用户已性能过剩,而AI跟拍、一键成片又被手机以更快节奏迭代。大疆必须面对“消费品化”:库存周转、渠道分层、价格弹性、用户预期管理,每一项都是传统家电厂商用十年血与泪换来的经验,而它必须在一年内补课。

财报显示,大疆2024年消费级业务营收占比首次跌破60%,毛利率同比下滑4.3个百分点;库存周转天数从2019年的53天升至86天,资金占用急剧放大。此次突袭式降价,表面是双11前置,实质是一次库存出清压力测试——测试粉丝忠诚度、测试渠道承压能力、测试品牌溢价边界。测试结果是:技术信仰再坚定,也抵不过700元价差的“真香定律”;30天无理由退货再人性化,也填不平线下渠道的政策洼地。

无人机之王低头:大疆的“清库存”与“失人心”

律师说,企业没有义务提前预告降价。这句话没错,但在社交媒体放大器面前,合法只是底线,不是护身符。小红书上一篇“线下买大疆被背刺”的笔记,三天点赞破十万,比任何官方声明都更具传播力;抖音直播间里,“Pocket3降价700”成为弹幕高频词,直接拉低新品意向客单价预期。大疆必须意识到,当消费级产品走出专业玩家圈层,进入大众电子消费品丛林,就不再是“技术即正义”的单一维度竞争,而是价格、服务、情绪价值的综合博弈。一次不被提前沟通的降价,足以让用户把“理工男”滤镜换成“割韭菜”标签,而标签一旦贴上,撕下来的成本远高于省下的库存利息。

好消息是,大疆已经开始修补裂痕。据了解,10月10日起,上海、深圳部分直营店已启动“差价补偿”登记,用户可选择等值配件或延保服务;线上客服被临时授权“超期价保”申请,最长可延长至订单签收第15天。但这些补救仍停留在区域自发层面,缺乏一纸面向所有渠道的官方公告。对于年销额突破300亿元的超级硬件公司而言,建立统一、透明、可预期的价格保护机制,已不再是“用户关怀”,而是维系品牌资产的核心基础设施。

无人机之王低头:大疆的“清库存”与“失人心”

历史经验表明,消费电子行业没有永恒的技术红利,只有持续的用户信任。苹果曾在2017年因“电池门”遭遇全球诉讼,最终花费5亿美元和解,却换来iOS透明电池健康度与低价更换电池政策,反而加固了生态壁垒;特斯拉2021年突袭降价引发老车主维权后,迅速推出“忠诚度积分”与FSD折扣,把危机转化为用户运营契机。大疆能否借此事件完成从“技术公司”到“消费品牌”的成人礼,关键不在于这一次降了多少钱,而在于能否把价格体系、渠道政策、用户沟通纳入一套可预期、可验证、可回溯的制度框架。

突袭式降价可以清理库存,却清理不掉消费者对品牌耐心的消耗。无人机市场的天花板渐行渐近,扫地机器人、户外电源、麦克风等新赛道强敌环伺,大疆的下一波增长,必须建立在“用户愿意提前锁定”而非“等待降价抄底”的基础上。技术革命的故事讲久了,听众也会疲惫;只有把价格、服务、体验写得像飞控代码一样严谨,大疆才能继续在天空——以及地面——自由飞行。(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