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北京机器人产业加速:AI 与具身智能为引擎

AI科技 2025年08月20日 18:14 1 admin
北京机器人产业加速:AI 与具身智能为引擎

8月17日,具身天工Ultra获得100米赛跑冠军。

全场唯一全自主奔跑完赛的天工Ultra夺得世界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史上“百米飞人”,宇树北京分公司灵翌科技斩获1500米金牌,清华火神队获得全球首个5V5足球赛冠军,银河通用G1机器人全自主识别药品分拣、松延动力小顽童获自由体操和立定跳远的冠军,星动纪元获得原地跳高冠军……据北京市经信局统计,本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26个赛项中北京队斩获11块金牌稳居首位,这些北京企业和北京赛队凭什么夺冠?

在松延动力创始人兼董事长姜哲源看来,北京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在于:人才和高校多且密集,并坚定看好。长期来看,机器人会是研发主导的产业,北京具有优势。他认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有助于企业对机器人极限性能的压榨和提升,提高公众对机器人的关注。

新京报记者 陈维城 韦英姿

北京赛队基本实现“全自主”完赛

田径比赛无疑成为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最具人气项目之一。在田径赛场上,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北京人形”)自主研发的具身天工Ultra以全自主方式独立完成1500米、400米和100米比赛,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并以21.50秒的成绩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项目的冠军,成为人形机器人史上首个百米“飞人”。此外,具身天工Ultra获1500米亚军,400米则包揽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三个席位。

这是具身天工Ultra继机器人马拉松大赛采用UWB半自主导航后的又一重磅升级,实现了复杂动态环境下实时环境理解与自主运动规划。赛场上,具身天工Ultra以高于3米/秒的速度通过大曲率弯道,未因串道、冲出跑道、干扰其他选手而受到犯规处罚,展现了自主导航与动态控制相融合的强大能力,为未来机器人实现多地形多场景自主移动作业奠定基础。

北京人形在“慧思开物”平台下最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已可让机器人具备点对点导航、动态障碍感知和实时自主避障能力,面对路面障碍也可自主规划避障路线,未来在工厂、特种作业、家庭等应用场景均可完成环境感知和自主路径规划。此次,北京人形的天轶2.0在场景赛物料整理中夺冠。

在足球项目中,清华大学火神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都使用了加速进化Booster T1作为参赛平台。这个平台提供了稳定的硬件性能和成熟的AI底层技术支撑,包括开源的视觉、导航、运控和决策算法,能满足赛事中自主感知、动态决策、多机协同等核心需求。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相比之前的马拉松,这次参赛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在运动能力、速度、稳定性、可靠性上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智能程度,这次机器人奔跑全程依靠视觉感知、运动规划和智能决策完成,是全场唯一全自主导航完成比赛的机器人,这意味着机器人“大脑”技术革命性地进步。

“摆脱遥控器的束缚,走上自主控制路线,才是真正迈向智能化的关键一步。只有实现自主性和泛化能力,机器人才能体现具身智能的价值,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对机器人而言,自主控制不仅是技术突破的方向,更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机器人中心副主任刘航欣认为。

北京具有人才、高校等全链条产业生态与场景优势

除了北京人形,北京还涌现出银河通用、星海图、松延动力、加速进化、星动纪元等明星企业。北京市产业资本首程控股重点关注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方向,于2024年参与设立并管理“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规模总计100亿元人民币。在机器人相关领域,也投资了宇树科技等头部企业。

北京市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自2019年起,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目前已培养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获批手术机器人注册证33个,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30家,均居全国首位。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今年上半年实现40%的增长,产业发展居全国第一梯队。

“北京有足够的优秀年轻人才和高校资源,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机器人仍然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北京公司的投入,我们希望有更多AI的突破。”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同时,他介绍道,北京分公司灵翌科技参赛获得1枚金牌和2枚银牌,既有杭州工程师也有部分北京工程师参与其中。

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表示,人形机器人大脑是接下来的关键,瓶颈在于数据,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小模型,无法避免是现实场景的数据。虽然现实场景数据又出现了虚拟数据,称为合成数据,但我们坚持使用真机数据,这并没有收敛,一定要在现实训练才能获得。

“目前,乐聚的小脑和本体研发核心在深圳总部,大脑板块放到了北京。大脑和数据分不开,必须始终关注数据,我们已经建立了1万多平方米的数据训练场。北京的优势在于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众多,目前已经有一个70人的大脑相关研发团队。”冷晓琨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对新京报记者介绍,北京机器人相关人才、高校多。更值得分析的是交叉学科优势,现在机器人兴起与原来不同,二三十年前以机电一体化为主,后来逐渐以控制为主,现在以智能为主,尤其是集成智能,清华在这方面储备多。国家解决产业和生态问题后,更容易发展。

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看来,北京市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核心优势,一是政策与资金双重赋能。北京市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产业,2023年出台《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对核心技术攻关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二是全球顶尖的科研与人才储备。北京集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在机器人操作系统、多模态大模型等领域突破显著。三是全链条产业生态与场景优势。北京形成“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四是具有顶级国际赛事与平台引领。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机器人中心副主任刘航欣进一步总结北京市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一是人才资源丰富,汇聚了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科研基础;二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基础雄厚,能够为机器人研发提供算力、算法和软件等底层支撑;三是北京的产业基础与本地涌现的创新型机器人企业之间具有有机结合的巨大潜力,有望形成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与应用场景的协同发展;四是北京积极打造应用和展示平台,先后举办中关村论坛、科幻大会、机器人马拉松、世界机器人运动会等活动,为机器人技术落地和产业推广创造了丰富的机会。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技术与应用的“双向奔赴”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一个很好的测试硬件,以及算法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平台。”作为本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最大赢家,王兴兴感谢北京与主办方。

松延动力创始人兼董事长姜哲源认为,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一定会增加市场对机器人行业的认知和关注度,也为公司提供了展示技术的舞台,对公司发展有积极影响。

“本届大会的人形机器人之所以格外引人瞩目,是因为其在全球范围内集中展现了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成果,规模和应用深度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北京在研发、资本与应用场景方面的优势,这种技术与应用的双向奔赴,正是人形机器人板块热度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首程控股董办总经理康雨介绍。

从产业周期来看,2025年被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多项核心技术已经从实验室阶段迈入量产可行的拐点。动力系统、高力矩伺服关节、全身协调控制算法等关键环节的成熟,使得产品在稳定性、灵活性和成本控制上都有明显提升,这为教育、制造、服务、康养等多元场景的落地创造了条件。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会提升社会的热度,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足球运动赛是多智能体的协作,对机器人的挑战就更大。且5V5场地更大,对视觉识别和速度要求就更高,这就是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方面。”加速进化创始人程昊提到。

刘航欣认为,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能够让更多人直观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成果,提升公众对机器人的接受度和期待感。赛事按照统一标准对不同产品进行公平测试,为企业提供了可对比的评测环境,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在竞争和展示的推动下,企业不断优化设计、提升稳定性和性能,从而带动整个机器人产业在可靠性和实用性上的进步。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对产业发展具有多维影响,宋向清从技术和标准层面来看,可以加速推进技术突破与标准引领。从产业和市场层面,可以加速推进产业生态构建与全球市场拓展。从人才培养与公众认知层面,可以加速人才团队梯次建设,并加快公众认知,提升社会普及度。从国际合作与品牌塑造层面,可以深化全球产业链合作,缔造国际性大品牌,并推进多国家、多企业、多层面合作共赢。

“总体来看,北京市凭借政策、科研、生态三重优势,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创新策源地,其人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特色领域处于全国领跑地位。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举办,不仅加速技术突破与产业集聚,更通过‘赛训结合’模式塑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未来,随着具身智能行动计划的推进,北京有望在2027年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成为全球人机协同的标杆城市。”宋向清表示。

北京机器人产业加速:AI 与具身智能为引擎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