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AI要替代中产?美国中产储蓄率4.2%,日本12%高收,中国如何应对

排行榜 2025年11月04日 12:17 1 aa

这几年“中产”俩字快被玩坏了。

山姆的牛排、西贝的面条、始祖鸟的冲锋衣,甚至连亚朵499元的枕头,都被贴上“中产标配”的标签。

可真要问“谁才算中产”,别说咱们普通人懵,连专家都吵不出个结果。

身份迷局

说句实在话,中产的定义就是一本乱账。

欧美那边按收入中位数算,大概是家庭收入在中位数的2/3到2倍之间;中国学术圈更简单,大多把三口之家年收入10万到50万当成标准。

AI要替代中产?美国中产储蓄率4.2%,日本12%高收,中国如何应对

清华大学李强教授还从职业上划分了四大集团,像干部知识分子、金融科技新中产都在里头。

但2025年的最新数据一出来,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庄聪生透露,咱们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已经突破4亿,其中65%都在民营经济里讨生活。

可这4亿人里,差距大得能噎死人:上海中产家庭平均月入3.2万,兰州的中产却只有1.1万,差了快3倍。

更有意思的是主观感受。

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往“中产”堆里凑。

比如日本70年代经济飞黄腾达,人均GDP刚到5000美元,就有60%的人觉得自己是中产。

可到了2025年,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打了脸:年收入50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以下的低薪群体占比飙到58%,高收入群体只占12%,真正的中产早被挤压得没地方站了,这就是大前研一所说的“M型社会”。

其实说白了,现在的中产更像“高收入的无产者”。

看着挣得多,可手里没能自动生钱的“产业”,房子是自住房不能变现,工作是给老板打工,哪天岗位没了,中产身份也就塌了。

越努力越心慌

现在的中产活得那叫一个矛盾:表面穿冲锋衣喷千元香水,背地里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

郑智化那首《中产阶级》唱得真对:“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

先说工作这根“救命稻草”,现在脆得一折就断。

全球AI市场都突破5000亿美元了,以前以为AI先替代流水线工人,结果先被砍的是月薪3万的中层。

AI要替代中产?美国中产储蓄率4.2%,日本12%高收,中国如何应对

深圳有家科技公司,用AI工具Manus做数据分析、写周报,直接把8个中层岗砍到2个。

有个金融分析师熬三天做的财报PPT,实习生用AI半小时就搞定,最后被辞退时,人力说“公司不需要昂贵的Excel艺术家”。

美国硅谷更惨,软件工程师失业率从2023年的2.1%飙到2025年的4.7%,曾经的“金饭碗”说没就没。

再看钱袋子,更是干巴巴的。

美国中产储蓄率降到15年来最低的4.2%,房贷占收入比例超30%,手里压根没余钱抗风险。

咱们中国中产也好不到哪去,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28%,比国际警戒线高一大截。

日本更夸张,东京核心区房价较2019年涨了45%,普通中产买房得不吃不喝18年,这辈子都未必能凑够首付。

最坑的是那些“消费陷阱”。

以前韩国中产疯狂追奢侈品,连假冒品都成了身份象征;现在欧洲中产也醒了,奢侈品消费降了12%,都跑去二手平台Vinted淘货,用户一下涨了37%。

咱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不是私家车买不起,是觉得地铁更有性价比,可转头就花几千买耳机、香水撑面子。

还有“中产破产七件套”,房贷、鸡娃、乱投资啥的,好多人就是被这些“面子工程”拖垮的,北京有个大厂员工,月供3万耗尽收入,房价跌了还卖不掉,只能硬扛。

自救还是等政策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产的困境不全是个人问题,但真要破局,还得靠自己先醒过来。

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里早说过,得搞“意识改革”。

说白了就是别再被“中产标配”PUA了,那些动辄几十万的学区房、没必要的课外班,能躲就躲。

2025年不少人已经行动起来了:印度中产在线教育支出年增29%,但都选性价比高的课程;巴西41%的中产靠零工经济补贴家用,开Uber、做兼职,多赚点钱防身。

AI要替代中产?美国中产储蓄率4.2%,日本12%高收,中国如何应对

技能升级更不能等。

现在不是流行AI画图、写文案吗?以前做设计助理的,学了Midjourney接私活,比上班挣得还多。

自由职业者里的中产占比都从2020年的15%涨到28%了,关键是得做“AI替代不了的事”,比如精准给AI下指令,或者重构工作流程,做“不可标准化”的人。

当然政策托底也很关键。

咱们国家2025年扩招200万高职生,就是想让蓝领也能当中产,像技师、高级技师,收入未必比白领低。

美国特朗普搞的“大而美法案”号称要振兴中产,可4.9万亿美元减税里62%都流到年收入超50万的家庭了,普通中产能不能捞着好处,还得打个问号。

结语

说白了,中产慌的不是穷,是怕掉阶层。

一边得自己捂紧钱袋子,别被消费陷阱套牢,抓紧学新技术,做AI替代不了的人;一边也盼着政策能给点实在的,多些稳当工作、少点生活负担。

毕竟中产稳了,咱们大多数人的日子才真能踏实。

那些所谓的“标配”都是虚的,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才是真的中产底气。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