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AI科技 2025年07月28日 14:14 0 admin

近日

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

红点奖(Red Dot Award 2025)

正式揭晓获奖名单

城市设计学院邓俊副教授领衔的跨学科团队

以一款面向服务场景的

人形机器人五指灵巧手

从全球逾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荣获红点 Winner innovative design奖项

该获奖作品是湖北省

“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专项行动”启动以来

首个问鼎国际顶级设计奖的

机器人整机核心部件

和珞珞珈珈一起了解一下吧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红点奖——全球设计品质的“试金石”


创立于1955年的红点奖与德国iF、美国IDEA并称世界三大设计奖,2025年继续以“创新性、功能性、耐用性、情感价值及可持续理念”五大维度严苛评审。该获奖作品类别为Innovative Design,约占全部获奖作品的2%。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获奖作品类别为Innovative Design,约占全部获奖作品的2%


学科交叉:一次“武大模式”的生动实践


该灵巧手以机器人学院李淼教授团队的“腱绳轻量化结构”为技术底座,运用信息管理学院姜婷婷教授团队基于生理测量的用户体验模型,设计端由城市设计学院邓俊副教授团队主导,将“数智设计”理念注入形态、材料、结构与人机交互:
轻量化:整机420g,仅相当于一罐可乐;
模块化:3分钟快拆快装,维护效率提升65%;

数智化:基于大模型的个性化定制与快速迭代;
多功能:可完成按、握、拧、拉等多种手势动作;

适配性:可适配人形机器人及工业机械臂;
人本体验:符合东方人手型尺寸,运用柔性材料实现亲肤触感。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人才培养:在真实项目中锻造拔尖创新力量


团队吸纳了来自产品设计、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等多个学科专业的10余名学生,涵盖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师生以人形机器人及虚拟数字人为设计对象,开展人智交互与数智设计相关研究和设计实践,保障了学校首款人形机器人“天问”亮相湖北“新春第一会”,并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国际用户体验创新大赛最佳社会价值奖、武汉大学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大赛特等奖,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研”。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邓俊老师:


以“创新”为使命,以“数智”为对话语境,以“设计思维”串联各学科专业,不断实践和探索新的创新范式,我们有信心冲击更高的奖项,创造更大的价值!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李淼老师:


我们运用仿生学、超材料结构设计了这款刚柔耦合灵巧手,能够实现精细操作与高灵敏感知。现已在多家医院试点应用,未来有望在残疾人假肢、康养服务等领域大规模推广。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姜婷婷老师:


实现人智交互中用户行为、心理、生理全方位体验测量,以人本数据驱动智能产品设计,信息管理力量不可或缺,开创设计信息学,奔赴人智共生美好未来!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袁佳俊同学:


我主要负责灵巧手的结构设计,保证它能够顺利稳妥地装配起来,不干涉、不出错,方便维护。感谢团队,大家一起把理想一点点变成了现实。


团队表示,将继续发挥好学校多学科优势,进一步开展跨学科设计实践与协同创新,助力学科交叉、促进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跨学科团队问鼎红点奖


以无畏的探索

用过硬的实力

将未来的愿景

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在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

在数智赋能中坚持创新

越来越多的武大人

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内容来源: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编辑:刘苏墨

责编:谢伊米

审核:珞珈宣传“聚力计划”参与单位

城市设计学院 施焕军

张佳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