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苹果官网支持页面显示,苹果已经在 10 月 10 日正式停止并下架 Clips 可立拍应用,非常罕见。相信不少人对这个应用既熟悉又陌生,因为这款应用...
2025-10-12 1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摘得桂冠,这已是日本拿下的第26个自然科学类诺奖。
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日本又赢了。”
但从中国视角看,这事的焦点不止是“他们得奖”,而是“我们能学到什么”。
毕竟,这不是日本第一次“喜提诺奖”。早在2001年,日本政府就放出豪言:50年内拿下30个诺奖。
现在才过了不到一半时间,他们已经完成了七成任务,节奏快得让人不敢眨眼。
中国的赶超之路又在哪里呢?
从国家层面讲,日本的科研投入一直不含糊。
根据《金融时报》的数据,日本每年科研经费长期稳定在GDP的3%以上。而中国到2024年为止,官方数据是2.5%。
这差的不仅仅是一点点的百分比,而是持续几十年的复利。
但光砸钱不够,日本厉害的地方在于,把“基础研究”和“技术转化”这两件事绑在了一起。像诺奖得主吉野彰所在的旭化成,和中村修二搞蓝光LED的日亚化学,背后都是企业实验室和高校研究的协同成果。他们不是等成果成熟再来“转化”,而是一开始就让研究和应用互相“搭手”。
还有就是时间的耐心。坂口志文的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初见端倪,直到今天才等来诺奖。这类例子一抓一大把。小柴昌俊在1980年代做的实验,等了17年才拿奖。
科研突破,得允许它“失败个十年八年”。
所以,日本不靠“爆款”,靠的是“慢炖”。科研不是短跑,是马拉松,关键是别跑偏了方向。
很多人以为诺奖就是科学家的事,但日本的情况说明,诺奖其实早已和市场挂钩。
比如吉野彰的锂电池研究,不仅拿了奖,还直接带动了日本在全球电池材料供应链中的份额,2023年就占了40%。这不是科研成果,而是产业竞争力。
癌症免疫药Opdivo的例子也类似。本庄佑的成果落地后,让小野药品的年销售额冲到了50亿美元,整个药企因此跃升成国际玩家。
当然,也有些成果不直接赚钱,但“溢出效应”不容小觑。
田中耕一的质谱技术,虽然没让岛津制作所赚大钱,却极大提升了日本在精密仪器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2024年,日本相关仪器出口增长了15%,这背后就有一部分“诺奖红利”。
还有一种模式更隐蔽。比如光纤技术虽然是华人科学家高锟的成果,但日本的住友电工通过优化和制造工艺提升,如今牢牢占据全球市场三成份额。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把“跟随”变成了“领先”。
诺奖并不是我们要达到的终点,而是发展“加速器”。一旦成果和产业链对上了节拍,科学奖项就成了经济实力的跳板。
中国不是没有实力。像新能源、5G这类领域,中国的产业化能力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宁德时代的专利数全球第一,这说明我们在“把技术用起来”这件事上,已经很成熟了。
基础研究这块,中国还不够扎实。根据科睿唯安的数据,中国的顶尖论文数量不少,但转化率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
要改变这种局面,得从体制上“松绑”。比如日本有“特聘教授”制度,不以短期成果评估科研人员,而是给他们时间和资源去“慢慢搞”。
中国在这方面,也开始有动作,比如一些高校开始延长科研周期,减少“发论文KPI”的压力。
企业也要更主动。现在一些头部企业,比如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已经开始布局长期科研投资。但整体上看,中国企业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还处在“试水”阶段。
要想走得远,就得像日本那样,把企业实验室和高校研究“绑在一块”,形成闭环。
最关键的,是市场这块牌。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这是其他国家羡慕不来的优势。如果能用产业需求来“反向牵引”科研方向,就能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李海燕在一次访谈中就提过,中国的市场潜力,完全有能力把科研“推着走”,关键是怎么“推得巧”。
坂口志文的诺奖,对日本来说是荣誉,对全世界来说是一种提醒,基础研究不是“烧钱玩票”,而是国家竞争力的压舱石。
中国当然有自己的节奏,也有自己的优势。但从日本这条路看过来,真正的“科技强国”,不是靠几个爆点创新,而是靠一整套能“从实验室走到市场”的系统。
如果我们能坚持“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升级”这条链路不放松,未来十年,中国的诺奖数量或许还比不上日本,但产业影响力却完全可以凭借努力后来居上。
我们的目标只有正视差距,“师夷长技”迈步更好的中国崛起之路。
参考信息:诺奖启示录:日本科技发展路径对中国政策制定的启示2025-06-23 19:24·科技导报
日本为何获诺奖多2016-10-10 03:30·新京报
诺奖生理医学奖揭晓!陪跑多年“花落”免疫学,将为细胞疗法带来更广阔前景2025-10-06 20:56·上观新闻
相关文章
据苹果官网支持页面显示,苹果已经在 10 月 10 日正式停止并下架 Clips 可立拍应用,非常罕见。相信不少人对这个应用既熟悉又陌生,因为这款应用...
2025-10-12 1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摘得桂冠,这已是日本拿下的第26个自然科学类诺奖。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日本又赢了。”但从中国...
2025-10-12 1
近期各家都在预热新机,并且官宣了发布时间,在本月中旬就要大量上市了,主流厂商的大部分配置都得到爆料,做工设计和外观也很清晰,就等发布后定价了,中端手机...
2025-10-12 1
今天给各位分享微乐卡五星可不可以装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程序微乐卡五星有没有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微...
2025-10-12 1
手机大厂的竞争还是“卷”到了折叠屏。在十天内,包括vivo、荣耀、小米三大手机厂商均发布了新款折叠屏手机,有的强调轻薄,有的重在智能,有的希望“内外兼...
2025-10-12 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7月10日电 (记者 王坚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0日通报称,该所南沙海洋生态环境实验站(南沙站 科研人员联合驻礁环保...
2025-10-12 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天津7月10日电 (记者 周亚强 通讯员 曾乐男 郑皓宇 记者10日从驻津央企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获悉,由其承建的陕西东庄水...
2025-10-12 19
小米在去年10月推出的小米15系列,不出意外又成为了大爆款。小米15标准版尽管使用的依旧是直立长焦镜头,依旧是最受欢迎的骁龙8至尊机型之一。有望在9月...
2025-10-12 1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