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无印良品闭店10家,胖东来却成打卡地?实体店活下去3个底层逻辑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4日 04:01 0 admin

北京世茂工三的无印良品门店里,打折促销的牌子挂了满墙,不少货架已经空荡荡,门口的闭店通知格外显眼。

同一时间,河南许昌的胖东来门店里排起长队,外地游客拿着攻略打卡,连货架上的馒头都要靠抢。

2025年的线下零售圈,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无印良品在全国闭店十余家,而胖东来、山姆、霸王茶姬这些品牌却在逆势扩张。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早就给出信号:2024年电商增长率首次跌破10%,比前一年降了3.8个百分点。反倒是线下社区商业火了起来,成了实体零售的新增长点。

很多人问线下生意是不是不行了,其实不是线下不行,是老一套的开店思路彻底失效了,那些活得好的实体店,早就摸透了新的生存逻辑。

无印良品闭店10家,胖东来却成打卡地?实体店活下去3个底层逻辑

不是线下没客流,是旧模式留不住人

无印良品闭店的消息冲上热搜时,不少人说“实体零售不行了”,但上海的vivo门店里,总有人拿着手机反复体验拍摄效果,连导购的讲解都听得格外认真。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藏着线下生意的第一个真相:不是没人逛店,是你的店不值得逛。

中国社科院的张昊老师说得挺实在,最近闭店的品牌各有各的问题,但核心都是没跟上变化。

以前开个店选个好位置,摆上货架就能赚钱,现在根本行不通,消费者拿个手机就能全球比价,光靠品牌光环或者低价噱头,根本留不住人。

传统大卖场的困境很有代表性,以前追求“大而全”,千平店面堆满新商品,可现在单身和三口之家占了消费主力,大家更习惯每天买新鲜的,大包装商品越来越没人问津。

加上租金连年上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那些没能跟上需求变化的门店,自然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人民大学的谢莉娟教授调研过一家酒类零售店,人家就很会变通,店里专门辟了个小专柜卖生活用品,老顾客买酒的时候顺手就能带包纸巾、买瓶酱油。

时间长了,大家进店就像逛邻居家的小店,成了生活习惯,这就是线下的优势,能把买卖做成生活的一部分,线上再方便也替代不了这种烟火气。

那些被淘汰的门店,大多犯了同一个错:还把自己当成“卖货的”,而不是“服务生活的”。

消费者要的不只是商品,是能摸能试的踏实感,是顺手能解决问题的便利,这些老模式根本给不了。

无印良品闭店10家,胖东来却成打卡地?实体店活下去3个底层逻辑

活得好的店,都抓住了“人”的核心

同样是开实体店,差距能有多大?胖东来13家店卖了169.64亿元,山姆56家店覆盖25个城市,单店业绩常年稳居行业前列。

这些品牌能火,不是靠运气,是真正读懂了现在的消费者。

最核心的一点是把“商品力”做到了极致,谢莉娟教授说,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看重“质价比”,不是只图便宜,是要“东西好还不贵”。

胖东来就是个典型,东西实在,价格透明,慢慢就成了“放心”的代名词,有人专门去逛,不是缺什么,就是觉得“在胖东来买不会吃亏”。

山姆在这方面做得更具体,自有品牌Member’sMark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30%,这些商品价格比市场同类产品低不少,品质又有保障,成了吸引会员的关键。

2025财年四季度,山姆中国的会员收入增长超35%,能看出消费者对这种”质价比”的认可。

无印良品闭店10家,胖东来却成打卡地?实体店活下去3个底层逻辑

谢莉娟教授见过不少模仿山姆的超市,装修、定价学得一模一样,但就是做不起来,关键还是商品品质跟不上。

除了东西好,还要抓准细分需求,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涨了204.4%,靠的就是盲盒抓住了年轻人的情绪需求。

现在的年轻人买潮玩,不只是买个玩具,是为了收藏的快乐,是和同好交流的话题,霸王茶姬全球开了7038家店,二季度GMV达81.031亿元,就是把新中式茶饮这个细分市场做透了。

张昊老师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的消费分成了两派:买日常用品的时候拼命比价,追求性价比,但买能带来开心、能社交的东西,就愿意多花钱。

那些活得好的品牌,要么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要么把情绪价值做足了,很少有中间地带。

无印良品闭店10家,胖东来却成打卡地?实体店活下去3个底层逻辑

线上线下不是对手,是搭伙过日子的队友

前几年总说线上要取代线下,现在风向变了,天风证券的研报显示,阿里的人均获客成本从2014年的55元涨到了3569元,就算是拼多多也得506元。

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反而给线下带来了机会。

但这并不意味着关起门来做线下就行,聪明的品牌早就开始线上线下搭伙过日子了,谢莉娟教授调研过一家酒类流通企业,线上做了好几年,积累了大量会员数据。

开线下店的时候,直接用这些数据选地址,看周边社区的人爱喝什么酒,再决定货架上摆什么,这样开的店,自然不愁生意。

泡泡玛特最近把第一家门店升级了,扩大了空间做沉浸式体验,但创始人王宁说2025年国内门店净增长不会超过10家。

他们的思路很清楚,线下店不是用来卖货的,是让粉丝感受IP文化的地方,真正的销售可以在线上完成,这种“线下体验、线上成交”的模式,把两边的优势都用上了。

无印良品闭店10家,胖东来却成打卡地?实体店活下去3个底层逻辑

张昊老师说,电商和实体店的成本迟早会持平,到时候比的就是谁更懂顾客,线上能快速摸清顾客喜欢什么,线下能让顾客实实在在感受到商品,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王道。

谢莉娟教授用了个很形象的比喻,线上线下像两股真气,处理不好就会相冲,处理好了就能相辅相成。

现在的实体店,早就不是“开个店、守个摊”那么简单了,无印良品的闭店和胖东来的火爆,其实指向了同一个答案:线下生意的本质从来不是卖货,而是服务人。

把商品做得货真价实,把需求摸得明明白白,再把线上线下的优势结合起来,不管市场怎么变,这样的实体店都能活得长久。

毕竟,再方便的快递,也替代不了逛店的烟火气,再精准的算法,也比不过摸得着的踏实感,这或许就是实体店最硬核的生存密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