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30日 22:29 1 admin

最近,马斯克又语出惊人。

他轻描淡写地透露,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最难的居然是手。

你没听错,不是能处理海量数据的AI大脑,而是那双看似简单的手。

这双灵巧手,成了横亘在机器人走进日常生活的最后一厘米。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就目前来说,还是最难以逾越的鸿沟。

为什么一双手,比会思考的大脑更难造?

仔细想想,答案或许就在眼前。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灵巧手的毫米级挑战

灵巧手,意味着它的关节最多,所以才更灵巧。

它不仅是人形机器人最昂贵的部件。

更是决定,机器人从工具进化为人类伙伴的关键。

机械臂,就是工厂那种笨重的机械夹爪,简单粗暴。

灵巧手,要温柔地捏起一枚鸡蛋,牢牢地抓起一个扳手,甚至灵活地穿针引线。

这恰恰是机器人技术的最难点。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据多家券商研报的测算,这一双手,在特斯拉第二代Optimus整机中的价值占比,高达惊人的17%。

它远超其他任何零部件。

灵巧手决定了,机器人能不能从实验室里走入人们生活。

可见,这双手是多么的重要。

那造一双人手究竟有多难?

一双手完成一个动作,等于同时打赢三场硬仗。

第一仗,是速度,人类级反应的低延迟。

人类的脊髓反射,在20-50毫秒内完成。

如果你的手碰到滚烫的杯子,大脑还没想明白,手就已经缩回来了。

而机器人要实现这种本能,从感知、处理、通信、驱动的整个控制环路,总延迟必须压缩到10-20毫秒以内。

这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短板,是对整个系统架构的终极考验。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第二仗,是感知,克级与毫米级的精度。

人类指尖能感知1克重量的细微变化,能分辨出丝绸与砂纸的天壤之别。

现在的机器人呢?

角度检测精度在±0.1-0.5度,运动控制精度在±1-2毫米。

距离人类的±0.02-0.05度和0.01毫米还有巨大差距。

实现1克压力、1毫米位移的精准感知与复现,是灵巧手的关键。

好消息是,ADI公司已经研发出磁耦合触觉传感器。

不仅力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克,空间分辨率也低于1毫米。

还能抗水防尘,更是突破了传统制造的瓶颈。

第三仗,是协同,五指联动的智慧。

一只手有27个自由度,19个关节。

让这么多关节,在极小空间内和谐共舞,需要极其精密的机械结构设计、驱动与传动技术。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主流路线分为齿轮直驱(结构稳定、控制精准)和腱绳驱动(更仿生、设计灵活)等。

特斯拉和智元机器人等厂商,据传都选择了腱绳驱动方案。

中信证券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腱绳套管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10.2亿元。

这一个小小的部件,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量产元年,谁为中国“巧手”买单?

所有的技术,最终都化为生产力。

2025年,是业界公认的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同样的,也是灵巧手规模化出货的元年。

一个巨大的商业潮,正从小众的科研市场开始涌动。

星动纪元的产品负责人透露,他们的客户覆盖了全球主流科研巨头。

国际市值前十的科技公司,有9家都是他们的客户。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是谁急切地需要这些“手”?

从马斯克的言谈中,可窥见一斑。

是生产智能机器人公司,用于工业自动化的精细分拣和泛化操作。

还有医疗康复领域,用于帮助上肢残障人士,重建手部功能。

然而,资本的嗅觉最为敏锐。

灵巧手初创公司,源升智能在今年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的新一轮融资。

这已经是今年的第四笔融资,年内累计融资过亿。

更早一些,灵心巧手、因时机器人、傲意科技等厂商也拿到数千万元到亿元不等的融资。

一条黄金赛道,正冉冉升起。

在这场最后一厘米的竞赛中,中国力量也占一席之地。

也是从技术研发,到产业链布局的全方位参与者。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政策层面,暖风十足。

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中,明确提出突破「智能灵巧手」等核心技术。

广东等地的配套政策也迅速跟进,为产业落地铺平道路。

技术研发上,顶尖成果不断涌现。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机器手系统。

同时具备全手高分辨率触觉感知,和完整的运动能力。

中国的科研人员,正在为机器人装上最敏感的“中国神经”。

产业链层面,中国的相关公司已精准卡位。

领益智造已承接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零部件及组装订单;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恒辉安防开发的腱绳产品已向多家机器人企业多轮送样;

震裕科技的灵巧手精密零部件,已对头部客户实现小批量交付;

祥源新材的发泡材料,可用于灵巧手及电子皮肤等柔性传感领域。

一条清晰而完整的中国灵巧手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以往,一台进口灵巧手十多万。如今,凭借自主研发,成本降至几万块。

今年,中国灵巧手,仅星动纪元一家出货量就超1万台。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机械手到温暖手

灵巧手技术的突破,最终结果会怎么样呢?

现在,灵巧手在工业制造和物流分拣中成为主力。

它们不知疲倦,精准地完成手机芯片安装、电路板焊接、汽车内饰件安装。

甚至在仓库完成不规则物体的抓取。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不久后,康养和医疗辅助,将是灵巧手的舞台。

一双能感知力度、懂得轻重的灵巧手,帮助老人端一杯水,扶他们起身。

或为康复者提供精准的理疗服务。

这时的它,不再只是机械,更是一种温暖的关怀。

未来,机器人将走进千家万户。

当成本进一步降低,智能程度足够高,灵巧手将成为家庭机器人的标配。

它帮你盛饭、插花、递工具,甚至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从10万降到几万!中国灵巧手年出货超1万台,A股公司精准卡位

最终,带着灵巧手的机器人,成为人们生活中沉默却可靠的“家人”。

人类通过双手改造世界、传递情感、感知温度。

如今,技术正把这份独一无二的能力,赋予硅基的生命。

最后一厘米,是教会机器人温柔,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当机器的“手”与人类的手相握,一个全新的时代,将真正开启。#头条深一度#

素材来源

1.《中国经营报》:机器人“最后一厘米”:灵巧手面临攻关战

2.《中国经济网》:灵巧手产业链A股公司瞄准方向积极布局

3.《雷锋网》:灵巧手突破难、复杂数据稀缺,人形机器人如何突破量产「卡壳」?

4.《百度百科》:机器人灵巧手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