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人形机器人IPO第一股将至!谁在为人形机器人“百万玩具”付费?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17日 21:31 0 admin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人形机器人IPO第一股将至!谁在为人形机器人“百万玩具”付费?

文|祝小同

一边是资本热烈追捧、巨头争相布局,一边是技术落地艰难、市场尚处早期——人形机器人正迎来一场充满张力的时代大考。

2025年9月,中国机器人行业迎来标志性事件: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正式启动IPO进程,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这家以四足和双足机器人技术知名的公司,自2023年起全面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其冲刺资本市场的举动,被视为整个赛道从技术研发迈向产业化突围的关键一步。

人形机器人IPO第一股将至!谁在为人形机器人“百万玩具”付费?

一、风口之上:谁在为人形机器人买单?

尽管人形机器人被誉为下一代智能终端的终极形态,但目前整个行业年出货量仍停留在数千台级别,真正实现规模化商用的案例寥寥无几。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究竟是谁在为人形机器人买单?

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买单者主要分为三类:科研院所与高校,用于人工智能、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前沿研究;大型企业与科技公司,作为技术展示、场景验证或战略布局的一部分;高端商业应用场景,如科技展馆、大型发布会、高端服务业等。

真正意义上的C端消费市场,还远未成熟。

二、李哲的故事:在混乱中寻找阶梯

“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一位负责宇树人形机器人销售的年轻人李哲这样形容他身处的行业。在他看来,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市场仍处于“讲故事”多于“卖产品”的阶段。

“客户买的不是一个能立即干活的工具,而是一个未来的可能性,一次抢占技术高地的机会。”他表示,很多企业之所以愿意投入百万元级别资金购买人形机器人,看中的是其品牌效应、技术储备能力和战略占位意义。

在实际推广中,他遭遇的更多是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客户希望机器人可以自主完成巡检、接待、搬运等任务,但现有技术条件下,绝大多数机器人还停留在演示阶段,距离真正‘干活’还有很长距离。”

正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2025外滩大会上坦言:“现在用AI让机器人干活,还是一片荒漠。”

人形机器人IPO第一股将至!谁在为人形机器人“百万玩具”付费?

三、资本催熟还是技术必然?行业迎来关键检验

宇树科技选择此时冲刺IPO,引发市场广泛讨论:这个技术尚处早期的行业,是否已被资本过早催熟?

从融资情况来看,人形机器人赛道确实热度空前。除宇树科技外,近年来多家机器人企业获得大额融资,跨界巨头也纷纷布局:2024年,亚马逊宣布收购人形机器人企业Agility Robotics;2025年初,特斯拉发布Optimus Gen 2,宣布其工厂试点计划;同期,中国多家机器人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涨幅惊人。

这种资本热度与市场实际成熟度之间存在明显反差。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面临三大瓶颈.技术瓶颈:在运动控制、环境适应、能耗管理等方面尚未突破;成本瓶颈:单台售价高达数十万至百万元,难以普及;场景瓶颈:缺乏刚需应用场景,大多停留在“为用而用”的试验阶段。

四、IPO不只是融资,更是行业基础设施的重构

宇树科技此次IPO,被视为对整个行业的一次压力测试。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

——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

——高性能伺服关节、力控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产线建设;

——场景解决方案开发与示范应用建设。

这反映出一个趋势: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从单纯的技术研发,转向技术与供应链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只有打通关键技术、降低制造成本、验证商业场景,才能真正走出“荒漠”。

人形机器人IPO第一股将至!谁在为人形机器人“百万玩具”付费?

五、未来已来,但尚未普及

尽管前路挑战重重,但人形机器人代表的智能化、具身化未来已不可逆转。随着宇树科技IPO进程的推进,这个行业将第一次接受公开市场的彻底检验——不仅是技术成色,还有商业逻辑、市场预期和长期价值。

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说:“有泡沫,才有机会。泡沫破灭时,留下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在人形机器人这片“荒漠”中,宇树科技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绿洲?整个行业都在等待答案。(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