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8日 18:10 0 admin

老龄化问题,我经常聊,因为这早就变成一件不可避免的事。

今年的年度演讲上,我还会继续跟大家分享。想有新的收获,就必须时刻关注各种变化。比如,现在的中年人喜欢什么?比如,他们怎么做消费决策?比如,他们的上网习惯。

前不久,我在办公室看到的一份报告,给了我不少收获。这份来自“一只寿桃”的研究报告,叫《从“闯一代”到“享一代”:60、70后“享老主义”的消费潜力和营销密码》。在收集了1506份问卷,和9个深度采访后,展示了今天中国6070后的人群画像,和消费心理。看完就觉得,现在的6070后的很多习惯,真的变了。

其中有个数据,让我很意外:

你能想到6070后,怎么做消费决策吗?答案是,小红书。

这就很让人好奇了。为什么会是小红书?为什么常被认为最容易“被推销”的人,竟然主动去“做功课”?他们会在小红书上看什么?

今天,我就想和你分享这份有趣的报告,和我的几点看法。

就从6070后“被骗过”说起吧。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01

用小红书不是赶潮流,而是因为“被骗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你的父母辈,真是“太奇怪”了。

跟他们一起去菜场,一个摊位上,有5块、8块、13块三种葡萄。你看中了13块的,又绿又大还香。可你妈妈看都不看,直奔5块的而去。你跟她说,13块的更好吃。你妈妈却说,你懂什么,都一样的。话刚说完,一大串葡萄装了袋子,还不到10块钱。你可能想着你妈妈不懂水果,但你妈妈却会想,“傻孩子,差点被骗”。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买个东西抠抠搜搜,好像人人都要骗他们。

因为,他们是“被骗过”的一代人。

还请原谅我,斗胆给他们(包括我自己)贴这样一个标签。

其实说白了,这代人以前见过太多骗局了。一出门,左边在卖“包治百病”的神药,右边在教“隔空治病”的神功。太吓人了,赶紧回家,结果一开电视看到了“点石成金”这样的骗局。哎,稍有不慎,可能就着了道。

正是因为过去见过太多大风大浪,从那个年代来到现在的他们,看什么都觉得是小伎俩。5块的葡萄还想骗我卖13块?没门。

所以,现在的他们,对一切营销信息,带着本能的怀疑和抗拒。

如果还想用过去的套路从他们手里赚钱,已经很难很难。那怎么办?何况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么大个市场,不能放弃啊。

其实,答案写在谜面上。既然他们的想法是“你别想骗我”,那商家营销就要反过来。向他们证明,“我真不骗你,我是真心的。”这就像法院开庭,6070后说,“法官大人,这人骗我钱”。而你,作为被告,要想办法,向法官证明自己的清白。现在,这个法官,就是小红书。

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你在小红书发帖,说自己真实可信。6070后会在小红书上刷到你的帖子,这是他们“主动搜索求证”的过程。这时候,小红书就像是你的背书。只要你赢得“法官”的认可,就很可能也收获6070后的信任。

他们刷小红书,其实是在做一次“消费前的尽职调查”。

那么,为什么会是小红书呢?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02

之所以是小红书,因为它能被信任

在很多6070后眼里,小红书实在太懂他们了。

看图。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简单概括,就是:

小红书懂他们的消费习惯。

他们是怎样完成一次消费决策的呢?

首先,他们会对自己的喜好,想买什么东西,有清楚的了解。之后,会花时间做功课,比如在小红书上做攻略。一旦确定,直接下单。很少拖拉,而且基本不出错。

说白了,他们非常相信自己的经验。所以不盲目,也不冲动。而小红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商家眼里,这群6070后很可能被打上“难应付”的标签。但小红书偏偏赢得了他们的青睐。我尝试分析,总结出了三点原因。

第一,海量的笔记分享。

如果你刷小红书,一定也会有这样一个感觉,怎么越刷越多,好像永远刷不完。如果去搜索,内容更是海量。比如输入“中年穿搭”,就有934万篇笔记。而这,还只是这一个搜索词。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也许你会好奇,小红书不是只有年轻人玩吗?怎么有这么多中年人的内容?其实,这个观点也已经过时了。

小红书有过数据统计,60岁以上的创作者,过去两年增长三倍,累计发笔记超过1亿篇。根据千瓜数据的分析,小红书的活跃用户里,35+人群占比近20%。再考虑到,小红书的用户多来自高线城市,注重品质和体验。这就意味着,小红书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在追求品质和体验。

小红书海量的笔记分享,能满足他们心里的愿景。

第二个,真实的生活体验。

小红书上有位叫@大肚周姨穿搭的用户,她给给自己的简介写的第一句话是“周姨,苹果型肚子大”。翻看她的帖子,有完全朴素的农村妇女一面,也有精致妆容的时尚女郎一面。形象多变,让人感受到她溢出屏幕的开朗气质。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穿上各种时尚衣服的周姨,让不少6070后,想象自己上身会是怎样的效果。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周姨这个活生生的人,和她的分享,能激起很多同龄人的共鸣。原理,这身衣服这么好看。原来,日子还能这么过。

这也是第三点:强烈的情绪价值。

如果去搜”中年穿搭“,会看到“40岁少女夏天这么穿”、“中年叛逆”。如果去看某款药的药效,人家不啰嗦,直接给你看文献。如果想保养身体,有人请出Deepseek老师告诉你,“家人们,6步让你拥有少年感”……

这哪是个APP,简直就是中年人的社区活动室。一搜,全是年龄相仿,品味相似,身体相近的“同龄人”。说事从不兜圈子,还管我叫家人。这情绪价值,不要太足。

刷小红书,他们透过笔记看到一个个真实的人。像朋友一样,分享着真实体验。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他们从小红书得到的,是一份来自“同龄圈层”的信任背书,是一种“有人替我试过”的安全感。这比任何广告、任何代言,都管用。

所以,对于想做6070后生意的商家来说,学会这套玩法,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怎么学呢?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03

抓住6070后的营销,核心是“赢得信任”

有网友结合报告观察,归纳了一个“双环模型”。

看图。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两个环,像是一个双重保险。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先看左边,是“心理认可”。

它的核心问题是:“这东西,到底好不好?”。环的中心,是产品。消费者关注的是它的外在。所以,他们的每次搜索,都是在一次次验证这个环。

“这件毛衣穿着扎不扎”,这是验证品质。“这款保健品有没有副作用”,这是验证安全。“这条路线适不适合中老年人”,这是在验证便捷。

这些,全是可验证、冷冰冰的客观事实。经受住这些“灵魂拷问”,才能开展各种营销手段。

再看右边,是“圈层信任”。

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在用?谁在说好?”。环的中心,是关系。他们想要有共鸣、有温度、有活人感的主观感受。

如果说,左环是“能不能买”的问题,那么右环就是“该不该信”的事。

比如,一位刚退休的大爷,想出国玩一圈。在小红书刷到两个攻略。一个博主是年轻人,各种打卡,充满活力。另一个是年近60的阿姨,各种养生路线,一天下来还不到一万步。大爷最终会选哪个?答案,也许不难猜。

这样的选择,就是基于圈层背书和情感共鸣的结果。而像这样的情况,不止一个。

所以,6070后在小红书上做的,就是用一次次搜索,一遍遍观察,去反复验证这两个环。先用海量靠谱信息,建立心理认可,再用感性体验,达成圈层信任。

当双环闭合,信任也就建立了。那些6070后,自然也就成了品牌的拥趸。

落实到具体营销,我举个例子。运动品牌lululemon,非常多的年轻人是品牌拥趸。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五六十岁的人开始穿它了。

报告显示,43.2%的高潜人群对海外品牌有着显著好感,更期待品牌能解决精准需求。

之前,它就请来年过六旬的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她的年龄和身上的体育精神,都足以构建一个坚实的“圈层信任”。看一眼就能明白,讲述着“你的年龄,不是你享受生活的限制”的故事。

用心搭建好双环,自然会获得6070后的关注。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银发经济的下一个机会,可能藏在小红书里


最后的话

现在,再回到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那么多6070后,用小红书来完成消费决策?

因为在很多老年人看来,小红书上面的内容最真实,有温度。

而这也是在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预示着未来商业上会发生的改变。对于品牌商家来说,与其苦想“怎么卖出去”,不如思考“怎么让他们找过来”。

产品本身好不好,能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是不是戳中他们的喜好?

想清楚这些问题,或许,就能抓住一个潜在的机会。海面一角下,藏着巨大的冰山。

祝你,冷静思考,找到属于你的机会。

观点/ 刘润 主笔/ 海盐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