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

今日新闻 2025年08月08日 20:14 0 admin
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

今天,是第17个“全民健身日”。本周,也是第15届残疾人健身周。残疾人健身周以“康复健身,促进健康”为长期核心理念,旨在通过体育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增强体质、融入社会。

上海正持续推进康复健身身边化服务,通过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及社区(村)、残疾人集中机构作用,开展日常性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增设适合残疾人特点的体育运动场馆、健身点和健身设施,打造社区残疾人运动健身生活圈。上海已陆续在杨浦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建立20个残疾人社区健身点,为超过1700位残疾人建立“一人一档”的电子健康档案,累计服务超14.5万人次,为残疾人在社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

在健身点进行康复运动的残疾居民

康复是帮助残障人士恢复或补偿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体育运动是残疾人康复领域的核心手段之一。自 2018 年 5 月杨浦区殷行街道试点建设首个康健苑,到 2021年徐汇区长桥街道积极融入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社区康复健身点服务并正式命名为 “智慧阳光康健苑”,经过数年的建设与完善,如今的智慧阳光康健苑,已成为为残疾人提供功能测评、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康复训练及休闲社交等服务的 “一站式” 社区康复体育平台。

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

在健身点进行康复运动的残疾居民

“我每周至少会来这里锻炼三次。”在徐汇区田林街道市民健身中心8楼的智慧阳光康健苑,56岁的罗阿姨在无障碍轮椅垂直律动机上说出了自己最近的康复效果,“自从到这边定期进行康复运动后,我感觉整个人的状态好了很多,便秘情况也有好转。”罗阿姨因一场意外导致高位截瘫,肢体残疾二级。在街道残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今年5月份开始,她走出家门,每天用搭载了可折叠电动代步驱动车头的轮椅,“通勤”十余分钟至智慧阳光康健苑锻炼。她正在使用的无障碍轮椅垂直律动机能够通过遥控控制,将轮椅倒入机台使用,通过高频次的上下震动,能够有效帮助使用轮椅的残疾人促进血液循环、胃肠蠕动以及缓解腰肌紧张。

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

在健身点进行康复运动的残疾居民

在智慧阳光康健苑,像无障碍轮椅垂直律动机这样适残化运动器材还有很多:智能腰背拉伸练习机、智能肩颈拉伸练习机、智能垂直律动沙发、律动步态训练平台等等。各式各样的适残化运动器材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残疾人多样化的健身和康复需求。

“智能” 更是智慧阳光康健苑的核心内涵。在这里,一套覆盖“评估—方案—训练—反馈”全流程的闭环数字化运动健康管理体系已然构建,为残疾人提供科学、安全、个性化的康复健身服务。

1 智能评估,精准画像

步入康健苑,智能化体测一体机将对残疾人进行全面专业评估。该设备精准测量身体形态、肌力、心肺耐力等核心体适能指标,数据实时上传并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为后续的精准干预奠定基础。

2

AI定制,个性方案

依托运动健康管理系统,结合个体体测数据与基础信息,系统自动完成运动风险评估,并通过智能算法定制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明确训练目标、内容、强度及时长。

3

安全训练,实时守护

在训练过程中,残疾人可全程佩戴心率臂带实时监测用户心率,一旦超出安全阈值系统即刻预警,确保训练过程安全科学,所有训练数据均被自动记录。

4

数字档案,全程追踪

系统会为每位残疾人构建“一人一档”的数字化健康档案。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或现场屏幕随时查看运动数据、健康报告及康复进展。

5

智慧管理,便捷安心

康健苑环境安全保障依靠全覆盖智能影像监控,影像保存至少30天。严格的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体系则确保了信息安全。配套的移动应用还提供各类工具及亲情绑定功能,便于家属远程关怀,共同构建全方位的健康支持网络。

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

田林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智慧阳光康健苑

在智慧阳光康健苑,经过规律性的康复训练,残疾人健康状态明显提升,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善。上文提及的罗阿姨更是说到:“出了意外之后,我对未来感到过迷茫和绝望,也基本不出去社交,当时我整个人的状态都特别差。后来在街道残联的鼓励下,我走出家门到这里(田林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智慧阳光康健苑)参加康健,现在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慢慢变好,对生活也逐渐拾起了信心。”

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

在健身点进行康复运动的残疾居民

不止是罗阿姨,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正通过智慧阳光康健苑的康健活动迈出人生新的一步。至今为止,更有十余位脑梗术后的轮椅患者通过半年到一年以上的康复训练实现脱离轮椅、独立行走。

上海智慧阳光康健苑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AI康复师”

江浦路街道的阳光康健驿站

杨浦区江浦路街道的阳光康健驿站(即智慧阳光康健苑),面积达 150 平方米,覆盖社区 1 公里范围内的残障人士。自 2024 年 11 月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 3669 人次,目前在籍会员 154 人,日均活跃会员 30 多人。“这里通常有一名康复治疗师(巡回驻点)和一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该驿站工作人员介绍道。

“我之前是从来不锻炼的,”家住江浦路街道,视力残疾的邬阿姨坦言,“后来知道附近有阳光康健驿站这个地方,我就来体验了几次,再后来,我在这里结识了很多一起康健的‘健身搭子’,慢慢地我就喜欢过来健身,现在除了下雨天,我基本每天上午9点到11点都会到这里来。

杨浦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杨浦区现有 5.2 万余名残疾人,其中 65 岁以上占比近 70%,肢体残疾者接近 3.3 万名。区内残疾人对适老适残的康健运动场所需求迫切。过去几年,杨浦区根据残疾人数量、需求等客观条件,采用嵌入式方式,在全区已建成和在建 13 个阳光康健驿站,正在努力实现从 “有没有” 到 “足不足” 的转变,为辖区残障人士提供家门口的 “一站式” 运动康复服务。

来源:上海残联

编辑:艾伯宁

审核:张雪飞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