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能源革命来了!甘肃烧起 “核火”,美国50年没搞定的技术被中国拿下

AI科技 2025年11月07日 15:51 2 admin

中国科学院披露,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稳定运行,成为全球唯一该类型运行堆。

能源革命来了!甘肃烧起 “核火”,美国50年没搞定的技术被中国拿下

这标志着中国掌握了一项第四代核电技术,这项曾被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称 “极难实现” 的技术,西方国家研究50多年未能突破。

18世纪是煤炭世纪,20世纪是石油世纪,21世纪注定是核能世纪,谁率先掌握先进核能技术,谁就握住下一个百年的主导权,而甘肃钍基熔盐堆正让中国向这个目标稳步迈进。

能源革命来了!甘肃烧起 “核火”,美国50年没搞定的技术被中国拿下

核电技术的迭代之路

人类建设核电站的初心,源于核武生产产生的大量剩余铀材料。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各国发现制造核武器仅能利用铀元素中的铀235,其在天然铀中占比仅0.7%,提炼过程会产生海量剩余铀材料,美苏率先将这些材料用于发电,核电站由此问世。

能源革命来了!甘肃烧起 “核火”,美国50年没搞定的技术被中国拿下

核电站本质是 “烧开水”,与火电站原理相似,都是通过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化电能,核心区别是产生热量的能源不同。

传统核电站用铀燃料裂变产热,但需持续降温,一旦冷却系统故障就可能引发爆炸,1986年切尔诺贝利、2011年福岛核事故均源于此。

核电技术已发展四代:第一代是实验堆,第二代是全球主力堆型(占比80%),存在安全隐患;第三代是升级版,新增主动保护措施但无技术突破;第四代核反应堆于2002年由美国牵头10国研发,确定6种堆型,核心变化是冷却剂升级,可用气体或熔盐,安全性大幅提升。

中国2006年加入其中4种堆型研制,如今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已商业化运行,而钍基熔盐堆则由中国独立引领研发,建成全球首个实验堆。

钍基熔盐堆的三大硬实力

安全性能拉满

钍基熔盐堆的燃料是钍铀结合物,钍的辐射量比铀低100倍,即使泄漏危害也极小。

其运行无需高压环境,燃料溶解在液态氟化盐中,全程保持液态,从根源上避免爆炸风险。

同时配备被动安全设计,温度超标时底部冷冻阀会自动熔化,核燃料流入安全罐凝固,杜绝核泄漏。

能源革命来了!甘肃烧起 “核火”,美国50年没搞定的技术被中国拿下

成本优势显著

中国铀资源匮乏,已探明铀矿含油量仅0.05%,2023年进口铀矿1.8万吨;而钍资源储量达28.7万吨,位居全球第二,且多为稀土开采的伴生矿,开采成本极低。

一吨钍的能量相当于200吨铀或350万吨煤,能量转换效率远超传统核燃料。

适用场景广泛

钍基熔盐堆无需依赖水资源冷却,可建在沙漠等内陆地区,能缓解中西部工业用电难题。

其核心设备实现100%国产化,整体国产化率超90%,采用一体化设计,可公路运输、现场安装,后续还能实现小型化、模块化生产。

能源革命来了!甘肃烧起 “核火”,美国50年没搞定的技术被中国拿下

战略层面的三重破局

破解能源安全困局

中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2023年进口原油5.1亿吨(占年消耗70%)、液化天然气1.2亿吨(占年消耗 40%),铀矿进口占比达75%,80%石油需经马六甲海峡运输,能源供应易受地缘冲突影响。

钍基熔盐堆可依托国内丰富钍资源,建立自主核燃料循环体系,减少对进口能源依赖,重塑能源结构。

能源革命来了!甘肃烧起 “核火”,美国50年没搞定的技术被中国拿下

助力国防与航天升级

钍基熔盐堆可小型化制成移动反应堆,能优化下一代核潜艇布局,提升静音潜航能力和武器搭载量;还可应用于核动力航母,使其摆脱补给依赖,获得全球机动能力。

在航天领域,它能耐受月球300度昼夜温差,为月球基地供电、融月壤制混凝土、电解月壤产氧气,成为深空探测关键技术。

开拓发展全新格局

廉价清洁的电力将推动高端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其技术无核扩散风险,可模块化批量生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让中国成为核电技术输出国和规则制定者。

同时,随着电力替代石油供能,将弱化石油美元体系,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的话语权。


能源迭代始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煤炭驱动工业革命,石油定义20世纪格局,如今钍基熔盐堆的突破,标志着中国站在新能源革命的前沿。

这项技术不仅是能源领域的创新,更是关乎国家能源独立、国防安全和全球竞争力的战略落子。

甘肃戈壁上的这堆 “核火”,正点燃中国通往电能世纪的希望,未来已来,中国正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能源王牌。

#上头条 聊热点##时事热点头条说##科技##发展##热点##电力#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