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07日 19:53 2 aa

前言

一个撬动数千亿美元资本、让微软和OpenAI豪掷千亿押注、撑起英伟达5万亿美元市值的概念。

创造者居然是个67岁的“失意者”,没稳定工作、没行业名气、没存款,有博士学位却只能守在科罗拉多州的老屋里照顾年迈母亲。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这个让科技巨头抢破头的概念就是AGI。

而它的发明者马克·古布鲁德,如今看着自己创造的“金招牌”被当成博弈筹码,心里只剩说不出的滋味。

地下室里的“警告信”

1997年的马里兰大学,实验室地下一层的抽水泵嗡嗡作响,研究生古布鲁德就坐在这嘈杂环境里,翻遍了所有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那时候他着迷于这种前沿科技的潜力,更怕它和人工智能结合后,变成比核武器还可怕的战争武器。

为了区分“能解决特定问题的弱AI”和“堪比人脑、能适配各种场景的强AI”。

他在一篇叫《纳米技术与国际安全》的论文里,首次提出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概念。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在他眼里,AGI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而是一个“风险信号”!

他想提醒全世界,尖端技术的突破可能重新定义战争,各国得守住“慎用军事科技”的底线。

可那时候AI还处在“寒冬”,没人在意这个地下室里的警告。

他的论文没掀起波澜,AGI这个词也跟着沉寂了好几年。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古布鲁德自己也没想到,这个为了“敲警钟”创造的词,日后会变成资本眼里的“香饽饽”。

AGI从“警示”变成“筹码”

进入21世纪,AI寒冬渐暖,一批研究者开始憧憬“真正的智能机器”。

谷歌Deep Mind联合创始人沙恩·莱格等人在讨论时,重新捡起了“AGI”这个词,慢慢把它打造成了独立的研究方向。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直到2005年,有人在学术论坛上爆料“1997年就有人用过AGI”,大家才找到古布鲁德这个“首创者”。

可此时的AGI,已经和古布鲁德的初衷越走越远。

对硅谷巨头和投资人来说,AGI不再是“风险提示”,而是“下一座金矿”——谁先实现AGI,谁就掌控未来。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微软砸下千亿美元和OpenAI合作,为的就是抢占AGI赛道,Meta、谷歌疯狂扩充算力,间接把英伟达捧上了市值巅峰,OpenAI更是凭着AGI概念,冲击万亿美元IPO。

更讽刺的是,AGI的标准变得越来越模糊,却越来越“值钱”。

Open AI CEO奥特曼嘴上说“AGI这个词没用了”,转头就和微软签了协议。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一旦Open AI宣称实现AGI,得让独立专家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双方的股权、控制权就要重新洗牌。

更离谱的是,有爆料称OpenAI内部曾讨论:只要模型能给投资人赚够1000亿美元,就算“实现充分AGI”。

当年古布鲁德用来警示风险的词,如今成了巨头博弈的筹码、资本逐利的开关,这大概是他从未想过的结局。

被遗忘的发明者

如今的古布鲁德,过着和“万亿概念创造者”身份完全不符的生活。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没有学术头衔,没有商业合作,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老母亲,日子清贫又平淡。

他看着新闻里微软、OpenAI为AGI争得不可开交,看着英伟达的市值一路飙升,只能苦笑。

那个他在地下室里敲出的三个字母,改变了世界,却没改变他的生活。

但古布鲁德从没后悔创造AGI,他只是遗憾大家都记住了这个词,却忘了它最初的警告。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这些年他没停下发声,陆续写文章呼吁提醒各国别陷入AI军备竞赛。

在他看来,AGI的核心不是“比人脑强”,而是“不能失控”。

可现在,没人愿意在追逐利益时,停下来想想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其实古布鲁德的担忧并非多余。

当AGI的标准可以和利润挂钩,当巨头们只在乎控制权和估值,技术发展就可能偏离轨道。

万亿AGI“亲爹”:67岁没钱没工作,微软Open AI狂赚他没捞到钱!

就像他说的:“我关心的从来不是谁先做出AGI,而是我们能不能在这场竞赛中,给人类留一条后路。”

结语

AGI的故事,像一场荒诞又现实的隐喻。

一个为了“警示风险”而生的概念,最终成了资本狂欢的主角;一个本该被铭记的创造者,却成了这场盛宴的旁观者。

我们总在为技术突破欢呼,为资本神话沸腾,却常常忘了任何尖端技术的底色,都该是“敬畏风险”。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