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Nature | 当AI开始写诗作曲,我们该如何定义“创造力”?

AI科技 2025年11月09日 04:14 2 aa
Nature | 当AI开始写诗作曲,我们该如何定义“创造力”?

一首名为《钢琴小曲第17号》的短曲,以D小调缓缓铺陈,和弦忧伤,琶音轻柔上升,仿佛在诉说一段逝去的爱情。然而,其中夹杂的不和谐音符与诡异的节奏转换,又让它在悲伤中透出新颖。你会好奇,作曲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刻骨铭心,才写出这样的作品?答案或许出人意料:这首曲子,是由人工智能创作的。

它没有生命,没有情感,只是从成千上万小时的YouTube视频中学习、模仿,最终生成。而这,正引发一个根本性的问题:AI,是否真的拥有“创造力”?

Nature | 当AI开始写诗作曲,我们该如何定义“创造力”?

一、从模仿到“创作”,AI正在模糊边界

创造力,长久以来被视为人类独有的天赋,是即便机器在智力和技能上超越我们,我们仍能引以为傲的领域。然而,自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生成式AI的浪潮席卷而来,它们不仅能写出流畅的文章,也能生成图像、音乐,甚至提出科学假设。

研究者通常将创造力定义为“产生既新颖又有用的成果的能力”。而近年多项研究发现,AI在某些创造力测试中已能媲美人类,无论是写诗、设计App,还是提出科学假设,其成果常常让人难以辨别是出自人手还是机器。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AI真正具备了创造力?早在19世纪,Ada Lovelace就指出,机器“并无任何原创能力”,只能执行人类所指令的任务。而如今,尽管AI表现惊人,许多专家仍认为,它只是在模仿,而非真正地“创造”。

二、科学中的AI:聪明,但缺乏“灵光一现”

在科学研究中,AI已在某些特定任务上展现出强大能力,比如预测蛋白质结构。但当面对更开放、复杂的问题时,它的局限就暴露无遗。

一项研究让ChatGPT-4设计基因调控实验并提出假设。结果发现,它提出的假设较少,实验设计也较为单一。更关键的是,当实验结果与它的假设不符时,它不会像人类科学家那样调整思路、重新尝试,而是固执地坚持原有想法,甚至无视数据不支持它的结论。

研究者指出,AI缺乏那种推动科学突破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它善于从海量数据中识别模式,却难以跳出框架,进行真正颠覆性的思考。就像有人说的:“当你只在‘盒子内’训练,又怎能期待它思考‘盒子外’的事情?”

三、人类的创造力,不只是“输出结果”那么简单

如果只看成品,AI的作品有时确实令人惊艳。但不少研究者认为,真正的创造力,远不止于最终的作品。

人类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主观情感、美学判断、个人价值观与生活经验。我们会因为“好奇”而开始,因为“觉得对了”而停止;我们会表达自我,会有意图、有动机地去创造。而AI,尽管能自我评估、自我改进,却始终缺乏“为自己设定目标”的能力。

有学者因此提议,应在创造力的定义中加入“真实性”与“意图性”。AI或许能生成“像样”的诗或画,但那背后没有“自我”,也没有“想要表达”的冲动。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言:“AI的创作是‘寄生’于人类原有创造力之上的,它不会自发地想成为一名艺术家。”

四、人机协作:新的创作媒介正在形成

也有研究者跳出“AI是否具有创造力”的争论,转而关注人与机器之间的“共同创造”。他们认为,创造力本质是一场“对话”,而AI,正成为这场对话中的新媒介。

一些艺术家开始利用AI进行“故障艺术”,通过干预神经网络,改变其输出结果,以此反思我们与AI的关系。还有研究者开发出“模仿诗人”设备,用户通过排列磁性词汇,AI则回应以诗句,激发更深层的互动。

研究发现,由人类与AI合作完成的作品,往往比任何一方单独创作更受好评。这提示我们:未来,创造力或许不再是“人VS机器”,而是“人与机器一起”,共同拓展文化的边界。

五、我们是该拥抱,还是警惕?

AI在创造力领域的崛起,带来希望,也引发忧虑。有人担心,过度依赖AI会导致人类创造力退化。一项研究发现,使用AI写作的人,大脑活跃度较低,文章多样性下降,记忆和引述能力也减弱。更令人担忧的是,AI生成的内容容易趋向同质化,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另一方面,AI也可能成为创造力的“民主化工具”——让没有机会学钢琴的人作曲,让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绘画。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设计和使用这些工具。

正如一位哲学家所提醒的:“自动化文化并不必然让人生更丰富。”在我们急于将一切交给AI之前,或许该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们到底希望从机器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而我们,又想成为什么样的创造者?

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创造力?这个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机器开始写诗、作曲、提出假设,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什么是创造?什么是人?而在这场人与机器共同谱写的未来乐章中,我们希望奏出怎样的声音?

或许,答案不在AI那里,而在我们手中。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