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绿色水文引擎:从南京见证全球水科学合作新格局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30日 03:33 0 aa
绿色水文引擎:从南京见证全球水科学合作新格局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戴济群致欢迎辞。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2025 年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50周年水科学国际会议在江苏南京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秉持“水文:可持续发展之桥梁”的主题理念,聚焦基础水文科学、国际交流及中国水文治理经验向全球共享的议题。

绿色水文引擎:从南京见证全球水科学合作新格局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常启德先生视频致辞。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五十年回望:全球水文合作的里程碑

IHP由UNESCO于1975年发起,旨在通过水科学研究、水教育培训与水文化交流,强化各国政府在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治理领域的能力。截至2025年,IHP已发展为包括195个成员国、6个地区及36个理事国的政府间合作机制。中国早在1974年加入UNESCO,1979 年12 月组建IHP中国国家委员会(挂靠水利部水文司),承接国家级水文规划与国际合作任务。借助该平台,中国不断强化水文科学研究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50年来,IHP从单纯水文学研究拓展至水教育、水文化、水科技创新与能力建设,并已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政府间水文科学合作平台。中国作为重要理事国之一,在水文科学和水资源治理领域的积累,为本次盛会提供了坚实基础。

本次大会不仅是IHP五十年辉煌成就的里程碑,更是我国深化国际水文合作、开启水治理现代化新篇章的起点。

绿色水文引擎:从南京见证全球水科学合作新格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科学司能力开发与水组织协调部门主任伊芙慈·拉赫玛致辞。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专家聚焦:中国与国际共话水文新时代

在会议开幕式上,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常启德先生对大会精心组织表达感谢,指出 IHP 是联合国体系中唯一专注于水研究与管理的政府间计划,中国作为积极合作伙伴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部水文司司长刘志雨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文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水文计划的各项行动,持续推动智能水文观测、人工智能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的研究实践。中国水文的技术进步,正在成为全球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支撑力量。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戴济群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时表示,当前全球正面临气候变暖、极端事件频发和水资源短缺等挑战,水文观测、预报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UNESCO 水科学司能力开发与水组织协调部门主任伊芙慈·拉赫玛女士在致辞中表示,感谢中国长期参与 IHP 工作,期待未来通过教育培训、能力建设与技术共享,共同推进水安全事业。

这些致辞反映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水文科学、能力建设、技术共享及水文化交流方面的共识,也为本次大会聚焦国际合作与中国方案奠定基调。

绿色水文引擎:从南京见证全球水科学合作新格局

活动现场展示的X波段双偏振全固态小微型面雨量监测雷达。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科研与治理实践的中坚力量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始建于 1935 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水利科学研究的机构之一。如今,研究院拥有60多个特色专业方向和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水科学与水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研究院已与境内外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参与国际联合研究和援外培训项目。其在水文监测、流域治理、防洪减灾、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本次大会中,研究院承担主办单位职责,并联动 IHP 中国国家委员会,助力大会组织、科研成果输出、国际交流互动,有效提升我国在国际水文治理领域的影响力。研究院所体现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中国“开放、合作、共赢”水文发展理念的践行载体。

绿色水文引擎:从南京见证全球水科学合作新格局

活动现场发布《中国水文观测史》。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知识的传承:《中国水文观测史》重磅发布

作为会议的重要学术成果,《中国水文观测史》(简本)在大会上首次发布。该书系统回顾了我国自古以来的水文观测历程,从唐宋时期的雨量测定、明清的河势观测,到现代化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展现了中国水文事业从传统向现代、从人工向智能化的跨越。该书不仅展现了多要素观测体系的演进,也揭示了水文监测在应对水旱灾害、支撑水资源管理、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其出版标志着我国在水文科技和水文史料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亮点成果之一,这本书为与会专家、政策制定者、公众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水文发展路径的权威文本,有助于促进中外水文知识交流和经验互鉴。

绿色水文引擎:从南京见证全球水科学合作新格局

《南京宣言》发布现场。主办方供图

共识凝聚:发布《南京宣言》

本次会议期间,来自 30 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共同审议并通过了《南京宣言:水文之基石,可持续之未来》。宣言指出,全球在水文监测、数据共享、跨界流域治理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呼吁各国加强合作,提升现代化水文观测能力,推动关键水文过程研究与数据开放共享。

宣言特别强调,要以水文科学为基础支撑气候变化应对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加强跨学科合作与青年人才培养。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将《南京宣言》提交 UNESCO 总部,纳入 IHP 第九阶段战略实施框架,作为未来国际水文合作的重要行动指南。

绿色水文引擎:从南京见证全球水科学合作新格局

10月26日,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50周年水科学国际会议在南京开幕。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共创未来:面向未来的水文新篇章

半个世纪以来,IHP 成为全球水文科学合作的桥梁,中国作为重要成员国之一,在水文研究、治理实践、水文教育与水文化传播方面成绩卓著。而这场在南京举办的国际盛会,不仅是 IHP 五十年发展的纪念,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全球行动动员。中国以雄厚的科研实力、丰富的治理经验和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世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治水智慧与技术方案。

正如大会主题所言,“绿色水文:可持续发展的桥梁”,水文科学正在成为连接自然与社会、科技与政策的关键纽带。站在新起点上,中国愿携手世界各国,在联合国 IHP 平台框架下,共同推进水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教育普及,守护地球的每一滴水,共筑可持续的蓝色未来。

(中国网记者 郑亮 摄影报道)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