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科技展示的仿生视触觉传感器厚度仅为行业同类产品一半,为机器人装上了逼近人类指尖水平的“皮肤”,助力机器真正理解物理世界。10月21日,全球感知驱动...
2025-10-21 0
芯片的故事,终于从美国的硅谷烧到了欧洲的小国荷兰。10月刚过,荷兰政府突然动手,把一家中资控股的半导体公司“接管”了,还用了一个听起来特别正义的理由——“国家安全”。
结果中国这边没多说废话,东莞封装厂一停工,全球芯片链直接卡壳,欧洲企业叫苦连天。
荷兰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找中国“谈谈”,但真正受伤的,恐怕不是那家中国企业。
10月初,荷兰政府突然出手,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强行接管,暂停母公司闻泰科技的管理权。
本来是企业之间的事,现在被贴上了“国家安全”的标签,荷兰声称担心关键技术落入外国手中。但这事儿发生得太巧了:就在美国刚刚扩大对华芯片出口的“穿透规则”之后。
从时间线来看,这不是荷兰自己拍脑袋的决定,更像是美国战略下的配合动作。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从限制ASML光刻机出口,到出台各种管制规定,荷兰作为欧洲科技核心环节的“门神”,这回也被拉进了局。只是它没算到,中国不是只挨打不还手的那种。
中国商务部很快就回击了,动作也不复杂,东莞封装厂停产,并且禁止安世半导体出口产品。
这个封装厂平时存在感不高,但它的货,全球芯片厂商基本都得用。尤其是欧洲市场,东莞这家工厂出货量占了全球七成。一停,荷兰那边直接断了货。
欧洲的车厂、电子厂、通讯设备商全线告急。好消息是芯片还在仓库里,坏消息是下周就得交货。供应链一旦断开,哪怕只停三天,后面就得连补三月。
荷兰这才意识到,事情闹大了,封装不是附属品,而是整个芯片流程的关键环节。你可以不造芯片,但你不能没有封装。
于是,态度立马变了,原本强硬的“国家安全”立场,突然多了点温柔的旋律。荷兰方面开始向中方释放“希望缓和局势”的信号,意图很明显:能不能放一马?
但问题是,这种“放水”的请求来得太晚。中国企业被你接管了,现在你再来谈“商量”,这逻辑说不过去。芯片这场牌局,荷兰想做庄家,但最后发现自己成了弃子。
东莞这个平时被认为是“代工城市”的地方,这一次成了全球科技舆论的焦点。封装厂一停,全球芯片供应链仿佛踩了急刹车,最先“腾空”的,是欧洲市场。
德国几大车企立马发出预警,称“芯片荒”可能影响新款车型交付。法国的通讯设备制造商也表示供应延迟将拖慢5G部署。甚至一些欧洲家电品牌,也在公开渠道上抱怨“零件断供”。
这些声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现实里的连锁反应。
而荷兰自己呢?阿斯麦的股价在消息出来后应声下跌。毕竟,它的三成收入来自中国市场。一边听美国指挥起舞,一边又靠中国“吃饭”,这局实在不好下。
更尴尬的是,安世半导体的技术和渠道本来是中国通过多年资本整合得来的,现在突然被接管,不仅损害投资利益,也打乱了中欧之间的商业信任。
中方的回应没有大吵大闹,只是用了一招直击要害的“断供”。这反而让欧洲企业看清了一个现实: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只是“最后一公里”,而是核心环节。
尤其是在封装测试这种关键工艺上,中国已经不是“加工厂”,而是“链主”。
荷兰这次的动作,看起来是配合美国,其实是拿自己的经济去碰中国的底线。
而中国这一手反制,效果远比预想来得快。封装厂断供一天,荷兰企业的电话就响到深夜,欧洲的产业链就开始乱阵脚。荷兰想扮演“科技守门人”,却不小心踢了自己一脚。
荷兰的困境,放到整个欧洲看,只是一个缩影。跟着美国走,政治上或许有安全感,但经济上,却是实打实的代价。
尤其是在这场中美科技博弈中,欧洲的角色越来越尴尬,既想参与博弈,又怕被殃及池鱼。
阿斯麦是个典型的例子,这家荷兰科技巨头靠着光刻机吃遍全球市场,但最重要的客户之一就在中国。如果中国市场转向自研替代,那阿斯麦未来的成长空间将被严重压缩。
而这场断供事件,已经让他们意识到:市场不是永恒的,合作关系也不是单方面决定的。
欧洲政界也开始感到不安,法国、德国的一些议员开始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认为目前的做法缺乏独立性,容易被美国政策牵着鼻子走。更有媒体直言,“欧洲不能再做地缘政治的跟班”。
中国这边的态度也在变化,一方面是反制动作越来越快速、精准;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加速推进技术替代,“玉衡”光谱成像芯片的突破,就是一个信号。
未来不排除中国在更多高端领域摆脱对外依赖,让外部制裁失去效力。
荷兰此刻如果还想“左右逢源”,恐怕难度越来越大。美国的政策要求它持续加强对华技术限制,而中国的反制又让它的经济利益受损。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局面,让荷兰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
而从整个欧洲来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一次断供,而在于暴露了整个供应链的脆弱。欧洲过去一直以为自己掌握了“技术源头”,但中国用一次封装厂停产就打破了这种幻觉。
欧洲以为自己可以“制衡中国”,但现实是,它还没有准备好承受“被制衡”的代价。
芯片战场上,荷兰以为自己能做棋手,却不小心成了棋子。欧洲企业以为自己站在高地,却被一场封装厂断供打得措手不及。
中方没有多说,却让人看清了一个现实:在全球科技链条里,谁掌握关键环节,谁就有话语权。下次再有人想“动手动脚”前,可能要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承受得起断供的代价。
相关文章
一目科技展示的仿生视触觉传感器厚度仅为行业同类产品一半,为机器人装上了逼近人类指尖水平的“皮肤”,助力机器真正理解物理世界。10月21日,全球感知驱动...
2025-10-21 0
来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讯 10月21日下午消息,Vidu Q2 参考生视频宣布再次升级,致力于满足专业及半专业创作者日益增长的高想象力内容创作需求。目...
2025-10-21 0
亚马逊云业务AWS经历了一场严重故障,导致全球众多大型网站瘫痪。当地时间10月20日下午3点左右,亚马逊AWS发布公告称,已解决了当天持续了约15小时...
2025-10-21 0
芯片的故事,终于从美国的硅谷烧到了欧洲的小国荷兰。10月刚过,荷兰政府突然动手,把一家中资控股的半导体公司“接管”了,还用了一个听起来特别正义的理由—...
2025-10-21 0
据昆山发布消息,10月21日,熙香智厨机器人智造及供应链中国总部签约落户昆山。上海熙香智厨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智慧餐饮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也...
2025-10-21 0
10月21日,据烽火通信消息,日前,《天翼云2025年新一代ARM-A服务器(G系列)采购项目》结果公布,烽火通信旗下长江计算中标,拿下20%份额,中...
2025-10-21 0
10月18日下午,前海梦工场2号楼报告厅内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实操训练营在这里举行。这场由南山区工商联(区非公党...
2025-10-21 0
2025牧野科技盛典将于10月22日-23日(周三-周四)在昆山隆重举办。10月22日,活动将聚焦高效零部件加工,10月23日则围绕精密模具制造。您将...
2025-10-2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