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天津首创智能电表“失准更换”模式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21日 06:58 0 aa

本报讯 (王 琳 记者彭 燮 实习记者孙惠贤)智能电表用了8年必须强制报废,换表停电资源浪费且成本高昂。记者近日从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天津市计量院”)获悉,该院在国内首创的智能电表“失准更换”模式,让这些困扰逐步破解。

“通过大数据给电表做‘健康体检’,只换真正失准的表。这一模式让天津市220万只电表能够继续‘服役’,直接节省资金约6.6亿元,全国推广后预计每年省下百亿级成本。”天津市计量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传统管理模式将智能电表视为功能单一的机械表,仅凭8年使用周期就“一刀切”强制更换,不仅造成大量尚能正常工作的电表被提前报废,更导致频繁停电作业、入户打扰和资源浪费。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天津市计量院联合电力部门开展科研攻关,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电能表状态评价模型”,在国内率先出台《智能电能表运行误差校准规范》《智能电能表检定周期调整的实施规范》两项地方技术规范,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智能电能表远程准确度评价模型”。

依托上述技术支撑,天津市将传统“到期必换”模式升级为“按需更换”的精准管理——系统自动筛查健康度评分低的电表,经人工复核确认失准后针对性更换,状态良好的则延长使用周期,相当于给每只电表做了场全面“体检”,精准锁定真正需要更换的“带病表”,判定准确率达98.57%。这一转变推动电表计量管理从粗放轮换迈向精准管理。

目前,智能电表“失准更换”新模式已覆盖天津全市,通过延长电表使用周期,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随着该模式广泛应用,全行业电能表采购、检测、安装等环节成本大幅降低,电网供电可靠性显著增强,换表引发的停电影响有效减少,实现了用户无感切换、企业运营降本、政府管理提效的多赢局面。从生态环境效益看,每年可降低塑料消耗2.2万吨、金属消耗1.9万吨、电子垃圾产生1.1万吨,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天津市计量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该模式从民用计量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拓展,加快构建多场景计量器具状态评价体系,以精准计量服务为质量强国建设添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赋能。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