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日本连获两诺奖 官媒多年前“唱衰”报道被网民翻出

排行榜 2025年10月09日 19:12 0 admin

今年日本学者连续获得两项诺贝尔奖,官媒20多年前的一篇报道被网民翻出,在互联网上热传。

综合外电报道,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10月6日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10月8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统计显示,本世纪前25年里,日本已经诞生了22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获奖者(包括三名美籍)。

一篇题为《日本政府“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的文章,本周在互联网上热传。

这篇文章发表于2002年1月6日,作者是新华社记者林小春。

文章称,日本在2001年3月出台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评论说,日本政府“没有头脑”,纯属“狂妄之言”。

文章写道,日本为什么提出这一目标?有专家认为这是表明一种姿态。日本不仅是技术大国,而且还要成为科学大国,并提出“科技立国”;同时,这一口号也很具号召力和感染力。

文章写道,很多专家表示,日本的这一目标或许适得其反。在这一目标下,科研体制可能失衡,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可能会投向易被诺贝尔奖评委会认可的、容易出成果、快出成果的领域,忽略其他领域的基础研究,并误导部分科学家把得奖当成科研的目的,最终反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另一篇报道也在互联网上热传,题为《中科院院士黄维:十年后,国人获诺奖成家常便饭》。

这篇刊登在《现代快报》上的报道,发表于2013年。

据报道,时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黄维在迎接6900名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称,2011年中国研发投入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黄维说,据他个人初步估计和判断,10年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被中国获得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在文学奖之后,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奖项将陆续被中国人斩获,没有任何悬念。随着优质学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分布的变化,中国的几所顶尖大学——基于我们南工梦的早日实现,甚至包括我们南京工业大学,将会进入世界排名前五十、前二十、乃至前十。”

对于日本接连获得诺奖,以及中日科研领域的比较,《新民晚报》星期四(10月9日)刊登题为《日本再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我们关注什么》的评论文章。

文章指出,“50年内要拿30个诺贝尔奖”,曾经被嘲笑的“狂妄”,如今却越来越真实。但在日本,几乎很少有人把诺奖的到来归功于计划,甚至多位诺奖得主都毫不客气批评了日本政府出台的包括这一计划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

文章称,在日本当科学家,不会发大财,但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种确定性,吸引了大量专注于科学研究的学者。如果把目光再放久一点,从教育入手,“隔壁邻居”有着尊重好奇心的教育土壤。多位诺奖得主的回忆不约而同:亲近自然、自由阅读、家庭熏陶。所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崛起,需要勇攀高峰的雄心,也需要守护那份纯粹好奇心,允许“慢科学”生根发芽的耐心和定力。

转自联合早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