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Qwen3-Max重磅登场,拟投3800亿元加码AI模型与基础设施。投资者用真金白银回应阿里的AI战略,股价应声创下四年新高。“木头姐”更是时隔四...
2025-09-24 0
在美国,科研投入向来是国家竞争力的底气来源。但现在,这项“稳赚不赔”的买卖,正在被砍。
2026财年,美国政府计划对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削减40%预算,对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削减57%,这是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动作。问题随之而来:科研值得继续投吗?回报到底有多大?
过去,科学界总爱讲“成果故事”:互联网、GPS、CRISPR……这些震撼全球的技术,全靠早年的公共科研投资才得以诞生。确实如此,但问题也在于,这类故事太多感性,太少数据支撑。
现在,一批经济学家决定换一种方式说服决策者——用投资回报率(ROI)来让科研“说人话”。
西北大学经济学家本杰明·琼斯和前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研究《创新的社会回报计算》中提出:每投入1美元科研资金,可带来平均5美元的人均GDP增长。这是他们保守估算的下限。
如果把医疗进步、寿命延长、教育改善等因素也算进去,实际回报将远高于5美元。就像琼斯说的那样:“能带来5倍回报的投资,在现实中真不多。”
而这还只是“国家整体研发”的平均回报。
如果把视角缩小到政府主导的公共科研,回报依然惊人。德州农工大学和达拉斯联储的研究显示,自二战以来,美国企业生产率的20%~25%增长可以直接归因于非国防领域的联邦科研投入。
这类投资的甜头通常在5~10年后显现,但影响可以持续几十年。相比之下,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虽然金额更大,对生产率提升的拉动却远远不如科研。
科研投资的长期红利不只是理论推演,而是有迹可循的历史现实。
1964年,美国联邦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高达1.86%,那时经济高歌猛进。可从1970年代起,这一比例持续下降,现在只剩0.6%,创下近70年新低。
几乎同步,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也从每年2%以上跌至约1%,长期低迷。研究认为,科研投入减少,至少要为四分之一的生产率下滑负责。
换句话说,美国今天面对的“创新瓶颈”,并不是因为科学家不够聪明,而是钱投得太少,投得太慢。
德州农工大学的菲尔德豪斯直言不讳:“如果NIH和NSF的预算真的被砍掉这么多,美国未来7~10年的生产率增速一定会明显下滑。”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企业不是投了很多钱搞科研吗?2023年,美国企业研发投入接近7000亿美元,远超政府的1720亿美元。
但问题在于,企业科研更偏向应用和短期回报,而基础研究——也就是最容易带来重大突破的部分——基本靠政府撑着。
巴黎高等商学院的经济学者阿尔诺·迪耶夫尔发现:公共科研的知识溢出效应,是私营科研的3倍。什么意思?就是政府投1块钱,带来的“启发效应”远大于企业投的1块。
基础研究像是种子,虽然短期看不到“果子”,但一旦生根发芽,能带动整个行业甚至社会一起长高。比如原子钟技术,在发明几十年后才让GPS变成可能,进而催生出Uber、无人配送等新产业。
但偏偏,基础研究的这种“慢热”特性,最容易在预算案中被牺牲。
表面看,削减科研经费主要是为了控赤字。但实际上,这背后是政治优先级的变化。
比如,2026财年NSF的预算虽然强调支持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科技”,但真正负责这些领域基础研究的部门——如物理科学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部——却分别被砍了67%和66%。
一边说要创新,一边砍掉创新的根,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只能说明:科学预算成了党派博弈下的“牺牲品”。
科研的成果不可预测,回报周期长,不符合短视化的选举逻辑。于是,在财政紧张时,它就成了最容易被砍的“非刚需”。
但问题是,科研不是非刚需,而是国家未来的发动机。
一项能带来5倍回报的投资,如今却被大幅削减;一套支撑美国科技霸权的系统,如今却被逐步“拆零售”。这不是不懂经济,而是不想等未来。
科研不缺故事,也不缺数据,它缺的是耐心和远见。
正如那句老话:“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如果我们今天不为未来播种,那么十年后,面对缺乏新药、技术滞后、产业空心化的现实,也只能自问一句:
当时,为什么要砍科研?
相关文章
最强Qwen3-Max重磅登场,拟投3800亿元加码AI模型与基础设施。投资者用真金白银回应阿里的AI战略,股价应声创下四年新高。“木头姐”更是时隔四...
2025-09-24 0
在美国,科研投入向来是国家竞争力的底气来源。但现在,这项“稳赚不赔”的买卖,正在被砍。2026财年,美国政府计划对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削减40%预...
2025-09-24 1
清晨五点的厦门街头,Apple Store玻璃幕墙外已排起蜿蜒的长队。穿冲锋衣的果粉捧着保温杯刷着评测视频,穿马甲的黄牛则低头核对着Excel里的收货...
2025-09-24 1
表面上看是电商,实际上早已是科技内核。作为中国AI领域唯一的“六边形战士”。在今天的云栖大会上,阿里的“旧印象”被彻头彻脚刷新了。说起阿里巴巴,大多数...
2025-09-24 1
IT之家 9 月 24 日消息,继 Qwen3-2507 系列发布之后,阿里云今天宣布推出 Qwen3-Max —— 通义团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能力最...
2025-09-24 2
“是谁还没跟上潮流,用舌头刷抖音啦!”这些天,类似的文案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配上的视频更是让人忍俊不禁:用户对着iPhone 17屏幕吐一下舌头,无...
2025-09-24 0
2025年9月,于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上,石头科技重磅推出三款智能割草机器人,其意图不言而喻,分明是想在西方户外清洁市场这片崭新的蓝海中抢占一方天地。...
2025-09-24 1
9月中旬,华为关于新品发布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一波讨论,有关新一代产品的消息逐渐明朗。根据目前多方渠道流出的信息,新品的数量和类型都相当丰富,不少关注智...
2025-09-24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