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山海连城”又上新了!深圳湾这个项目正式对公众开放

今日快讯 2025年09月21日 21:05 0 admin

9月19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美团青山计划共同发起、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设计执行的“青山公益城市森林——深圳湾公园潮汐湿地项目”在深圳湾公园潮汐湿地正式落成开放。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零废弃倡导”的生态示范项目,该工程将深圳湾2公顷潮汐湿地进行系统改造。项目在修复潮间带红树林湿地、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创新融入环保元素——休憩座椅与导览设施均采用塑料餐盒、奶茶杯等再生材料制成。

“山海连城”又上新了!深圳湾这个项目正式对公众开放

“青山公益城市森林”项目

南方+了解到,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在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透露,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取得新进展,包括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等举措。深圳通过“山海连城计划”等持续发力,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城市典范。作为深圳“千园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的深圳湾公园,其潮汐湿地区域此前存在生态功能单一、潮间带退化等问题。该湿地占地约2公顷,毗邻日出剧场,是深圳湾14个主题公园中唯一的湿地主题公园,虽拥有独特潮汐景观,但生态潜力仍有待挖掘。

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美团青山计划支持下,红树林基金会(MCF)历经近10个月生态修复施工,通过清理外来物种、地形重塑、水系连通、红树补种等措施,使本土红树种类增至28种,补种红树苗2000余株,显著提升湿地净化水质、减缓海岸侵蚀、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韧性”。红树林基金会(MCF)执行理事长孙莉莉指出,项目不仅恢复潮汐自然节律与本土红树生境,更为底栖生物、鱼类及鹭鸟、鸻鹬类候鸟提供重要觅食栖息地,使之成为市民亲近滨海湿地的自然课堂。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梁治宇称,该项目是“政府引导、公益助力、社会参与”多元共治模式的成功实践,后续将持续加强管护监测与自然教育,释放生态社会价值。

据悉,项目同步打造开放式生态教育平台:建设完整红树林科普教育径,系统展示深圳市最全红树植物品种,生动讲述红树林、候鸟与潮汐的生态故事;配套开发6门自然教育课程,联动学校家庭参与。特别设计的环保设施让公众直观感受消费与环保的联结——10634个一次性塑料包装获得新生,包括用650个回收餐盒制成的“躺平听鸟椅”、1560个奶茶杯制作的8块物种拓印板(展示黑脸琵鹭等湿地生物),以及32个由8425个餐盒制成的再生塑料导览牌。

梁治宇表示,人对环境的影响时刻存在,每一次垃圾不落地,每一次植绿护绿、每一次低碳出行,都可以带来改变。该项目的圆满完成,将推动绿色环保理念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从而积极参与保护。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振刚认为,青山公益城市森林深圳湾公园潮汐湿地项目是“政、企、社”多元共治的生态修复范例。该项目不仅提升了区域生态韧性,也为公众提供了参与环保实践的自然课堂,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结合。

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执行理事长孙莉莉认为,这个项目不仅恢复了潮汐自然节律,修复了本土红树生境,更为底栖生物、鱼类、特别是候鸟(如鹭鸟、鸻鹬类)提供了宝贵的觅食地与栖息地,让这里真正成为市民最容易接近的滨海湿地滩涂和最便于感受潮汐变化的自然学堂。

撰文:唐孜孜

【作者】 唐孜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