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OpenAI的ChatGPT横空出世,在科技界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惊呼,像Grammarly这样的写作辅助工具前景堪忧——毕竟,这家拥有...
2025-09-19 0
2022年底,OpenAI的ChatGPT横空出世,在科技界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惊呼,像Grammarly这样的写作辅助工具前景堪忧——毕竟,这家拥有超过3000万日活用户的写作辅助工具,一夜之间显得无比脆弱。它的核心业务:修正语法、润色句子,突然变成了新兴AI巨头们的一项基础功能。
许多人预测它会就此衰落。但Grammarly不仅活了下来,还完成了一次极其精彩的战略反击。
面对颠覆性的基础模型,应用公司如何生存并构建新的护城河?Grammarly的转型提供了一份绝佳的实战剧本。因此,本周混沌AI君将为你深度解读,希望能为所有AI时代的同行者带来启发与借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Grammarly自2009年创立以来就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十余年如一日打磨写作辅助能力。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Grammarly能够自动检测拼写、语法错误,给出措辞和风格建议。可以说,AI早已是Grammarly的底层功力。这为它迎接更强大的大模型奠定了基础。
然而,传统的语法检查和改写功能只是起点。在ChatGPT出现之前,Grammarly已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每日超过3000万用户、年营收超过7亿美元。这些用户带来的海量语料和反馈,不仅训练和提升了Grammarly的AI模型,也形成了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数据护城河。
更重要的是,Grammarly深度嵌入用户日常写作场景。它以浏览器插件、应用内嵌等形式,与超过50万款应用和网站集成,几乎覆盖任何有文字输入的角落。
这种无处不在的存在,被Grammarly团队称为构建了一条“AI高速公路”——AI能力通过这条高速公路输送到用户工作的每一个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Grammarly早已不是一个孤立的工具,而更像是用户写作流程中的基础设施。
当ChatGPT等通用大语言模型崛起时,市场一度猜测Grammarly将陷入危机:“有了ChatGPT,谁还需要Grammarly?” 然而Grammarly高层迅速做出回应: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拥抱生成式AI,重塑公司的使命和愿景。
快速集成生成式AI功能:2023年3月(在ChatGPT发布仅仅4个月之后),Grammarly便发布了新的生成式AI功能“GrammarlyGO”。这相当于把ChatGPT请进了Grammarly的屋檐下,让用户在原有界面中就能一键调用AI生成内容或改写文本。GrammarlyGO能够根据用户个人语气和风格、当前场景和意图,生成高度相关的文本。例如,用户可以在撰写邮件时让AI根据上下文快速起草回复,或根据简短提示生成初稿,并能选择语气(友好、专业等)和长度。
差异化的上下文与安全优势:GrammarlyGO并非简单调用ChatGPT,而是利用了Grammarly多年积累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它能识别用户当前所在的应用环境、文本用途,并调用用户预设的写作风格偏好,将这些情境信息融入生成过程。例如,在电子邮件中,GrammarlyGO可以读懂邮件链上下文,提供“一键回复”提示(如“我有兴趣”或“婉拒”);在商业场景中,它会遵循企业的品牌语调和专业角色要求生成内容。此外,Grammarly长期以来对数据隐私和企业安全的承诺也为大模型的应用筑起了一道墙。与直接使用ChatGPT相比,企业更信任Grammarly这样的方案,因为它可以让用户无感的在原来早已习惯的App和网站上使用AI。这一切让Grammarly在大模型时代保持了自己的信任优势。
战略定力与愿景重塑:面对技术巨变,Grammarly选择主动重写愿景。公司没有局限于“语法检查”的老本行,而是大胆提出要成为“AI原生的生产力平台”。这一转型的旗手,正是新任CEO希希尔·梅赫罗特拉(Shishir Mehrotra)。梅赫罗特拉曾是YouTube产品和工程负责人,也是文档协作工具Coda的创始人,他在2023年底随Grammarly收购Coda加入公司并担任CEO。“防守还不够——要用AI改写公司的愿景”。在他看来,大模型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把Grammarly升级为更广阔平台的机会:“Grammarly实际上关乎把AI带到你工作的地方”。梅赫罗特拉将未来办公定义为“智能代理时代”,他将生产力工具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化、协作,然后就是“代理”(Agent)。在“代理”时代,每个人身边都有一组AI助手协同工作,每个知识员工都像是管理着50个AI代理人的经理。Grammarly要做的,正是成为连接这些AI代理人与各工作场景的“超级高速公路”。
有了清晰的愿景,Grammarly在近两年动作频频,逐步将自己从单一工具升级为多功能AI生产力套件。
1、收购Coda:文档与AI的结合Coda是一款集文字、表格、应用于一体的文档平台,早已在产品中探索引入AI助手。通过这次收购,Grammarly相当于补齐了“文档创作”这一环节,为其AI赋能的协同办公版图打下基础。正如Grammarly官方公告所言,此举意在“将Grammarly演进为AI生产力平台”*,通过整合Coda的AI工具,为用户提供从聊天问答到文档自动生成的一系列功能。
2、全面升级AI功能:教育场景的AI代理在完成内部整合后,Grammarly继续丰富产品线。2025年8月,Grammarly一次性推出九大全新AI助手(Agent),专门面向学术和专业写作场景,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支持。这些AI代理涵盖了从写作到审核的各个环节:
AI Grader (AI 评分器):根据您的评分标准和课程信息提供反馈,并给出预估分数,以指导您修改。
Citation Finder (引文查找器):查找可靠的来源来支持您的论点,核查观点,并在您写作时自动生成引文。
Expert Review (专家评审):获取来自领域专家的启发性反馈,以便您能像专家一样,构建更有力的论点。
Reader Reactions (读者反馈):查看您的文章可能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感受,并获得修改建议,以达到您想要的效果。
Humanizer (文本润色/“去AI化”):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让经 AI 辅助写作的文本听起来更自然、更吸引人。
Proofreader (校对工具):在您写作时,改进语法、清晰度、结构等问题,同时不打断您的创作思路。
Paraphraser (释义改写工具):根据目标读者、语气和写作风格调整您的文章。
AI Detector (AI 内容检测器):检查您的写作中由 AI 生成的内容,并准确告知您需要编辑的位置。
Plagiarism Checker (抄袭检测器):通过扫描您的作品以查找相似内容来验证原创性,并获取引文建议。
这些功能中,有的对标了学生的需求(例如提前知道自己的文章可能得几分、如何加强论证),有的贴合教师关切(例如检测学生是否抄袭或用AI代写)。一位科技评论者指出,虽然ChatGPT或Claude这样的通用模型似乎也能做到部分类似功能,但Grammarly胜在把这些能力深度定制并无缝整合到工作流中。尤其像引文检索、AI检测这类需要大规模专业数据库支持的功能,ChatGPT并不直接提供。通过这些垂直领域的AI代理,Grammarly进一步强化了自身作为综合写作管家的定位,在大模型时代建立起难以轻易复制的功能壁垒。
无论是整合Coda的文档AI,还是推出多个场景化智能代理,这一切得以实现都有赖于Grammarly那条独一无二的“AI高速公路”——也就是它在几百万用户日常使用中构建的跨应用集成能力。Rahul Vohra(Superhuman创始人)感叹道:“除了Grammarly,没有任何其他AI助手能在每一个应用中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Grammarly团队与500,000+应用和网站进行了深度集成,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工程壮举”。正是通过这个无所不在的渠道,Grammarly才能将自家的AI能力(从基础的拼写检查到高级的内容生成、情境分析)随时随地送到用户眼前。当Grammarly开始研发成百上千个任务专用的AI代理时,这条高速公路成为了它最大的底气:无论用户是在写邮件、写文档还是聊天,Grammarly的AI助手总能即时出现,提供针对性的帮助。相比之下,单点的AI功能或独立的聊天机器人很难达到这种渗透深度。可以说,这条“AI高速公路”正是Grammarly在GPT时代构筑护城河的核心工程。
回顾Grammarly这两年的变革之路,不难发现一个清晰的主线:主动求变,拥抱AI。当ChatGPT掀起AI浪潮,Grammarly选择把自身重塑为AI驱动的生产力平台。它一方面深挖自身优势,将大模型能力融入产品但不失特色,注重上下文整合和安全可信;另一方面不断外延扩张,把AI触角伸向更多场景,通过收购和研发打造出功能丰富的智能代理矩阵。Grammarly创始团队曾说过:“拒绝AI,后果自负”(意思是要顺应潮流方能生存)。如今看来,Grammarly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正如Constellati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师 Holger Mueller所言:“在AI写作助手领域,能胜出的将是那些在核心功能之外取得差异化的公司——比如深度整合上下文、安全和跨平台能力。这将使他们从众多构建在大模型之上的公司中脱颖而出”。Grammarly正是朝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行。其40多亿美金融资和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都是在为打造下一代工作方式做铺垫。在这场技术跃迁中,Grammarly没有被大浪吞没,反而练就了一身乘风破浪的本领:既汲取AI巨浪的力量,又筑起属于自己的坚固堤岸。对用户而言,Grammarly早已不再只是一个检查英文单词拼写的工具,而是逐渐化身为工作中的AI拍档;而对整个行业而言,Grammarly的进化之旅恰是一个范例,展示了传统产品如何在AI时代实现凤凰涅槃,构筑长青的护城河。
Grammarly的故事,为所有面临技术颠覆的成熟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范例。它打赢的,不仅是一场生存之战,更是一场定义未来的身份之战。其“反颠覆”剧本的核心启示在于:
1、重新定义你的护城河:基础技术(如校对算法)的领先优势是暂时的。真正的护城河在于用户信任、工作流集成和对垂直场景的深刻理解。Grammarly的成功,源于它将十多年积累的“专业、可信赖”的品牌资产,与大模型的能力进行了嫁接。
2、拥抱“乘法模型”,而非“加法思维”:面对颠覆性技术,不要只想着如何增加一个新功能(加法),而要思考如何让新技术与你的核心优势发生化学反应(乘法)。问自己一个问题:“大模型的能力 × 我的核心优势 = 什么新物种?”
3、从工具到平台,抢占工作流:工具可以被替代,但深度集成于用户工作流的平台则拥有巨大的粘性。Grammarly通过收购Code等举措,正在从一个“写作工具”转变为一个无处不在的“沟通平台”,这是其未来最坚固的壁垒。
AI正在颠覆哪些商业场景?AI的涌现——混沌2025AI应用成果大展门票将在9月22日开抢,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
2022年底,OpenAI的ChatGPT横空出世,在科技界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惊呼,像Grammarly这样的写作辅助工具前景堪忧——毕竟,这家拥有...
2025-09-19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苹果iPhone 17系列这次真的不错,9月19日正式开售,预售阶段就已经杀疯了。官网被挤崩、发货排到10月底、标准版销...
2025-09-19 0
话说中美科技摩擦这事儿,从2018年就开始闹腾了。那时候,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卖芯片和技术给它。华为作为咱们国内头...
2025-09-19 0
在最新的一期《自然》杂志上,竟然看到了中国AI科技公司的封面,让不少人都震惊到了。据了解这次荣登封面的竟然是来自中国科技公司DeepSeek的大模型R...
2025-09-19 0
今天以“人人都是科技玩家”为核心使命的Z・Pilot科技新零售品牌在苏州的首个黑科技体验空间揭开神秘面纱在苏州湾文化中心携全球前沿科技“尖货”与市民群...
2025-09-19 0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2025年...
2025-09-19 0
《战神》游戏主演克里斯托弗·贾奇近日在网络上澄清,他并未参与亚马逊真人剧集中的奎托斯角色出演传闻。 面对一条声称他正在洽谈重演奎托斯的推文,贾奇回复道...
2025-09-19 0
【CNMO科技消息】近日,小米将旗下最便宜的机型之一——REDMI 15引入了英国市场。尽管是入门级产品,但REDMI 15在某些配置上有所调整,依然...
2025-09-19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