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从反内卷视角看AI数据中心原材料涨价逻辑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04日 15:52 4 admin

从反内卷视角看AI数据中心原材料涨价逻辑

核心逻辑框架

  • 需求侧:AI数据中心进入“存力竞争”,CSP与互联网巨头开启饱和式投入,对HBM、DDR5、企业级SSD形成结构性、持续性拉货,需求从“周期性波动”切换为“结构性上行”。
  • 供给侧:原厂将资本开支与晶圆产能向HBM/DDR5倾斜,DDR4/LPDDR4X等成熟节点被动收缩;HBM堆叠导致达到同等密度需消耗约3倍晶圆,叠加先进工艺扩产资本开支高、设备交付周期长,供给难以短期响应。
  • 交易机制:合约价“暂停—观望”、报价周期由季度→月度,强化价格上行预期与抢货行为,放大短期波动。
  • 反内卷效应:上游材料与制造环节强调限产稳价、产能优化、行业自律,弱化“低价内卷”,使涨价更具“粘性”和持续性。
  • 宏观传导:AI用电与配电“吃铜”,电网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改造推升对等大宗的边际需求,形成对数据中心硬件成本的二次传导。
从反内卷视角看AI数据中心原材料涨价逻辑

分环节涨价逻辑与证据

  • 芯片(GPU/加速芯片)
    • 供给端:台积电宣布自2026年起对5nm及以下先进制程实施四年连涨(每年约3%–10%),反映先进制程产能紧俏与成本攀升;AI芯片营收占比抬升强化龙头议价权。
    • 需求端:CSP加速扩建AI算力,GPU整柜方案与自建AI工厂推动高端芯片结构性紧缺,价格与交期“双紧”。
从反内卷视角看AI数据中心原材料涨价逻辑


  • 内存(DRAM:HBM/DDR5/DDR4)
    • 供给端:三星已对DDR5合约价暂停报价,预计至11月中旬后或恢复;行业报价周期缩短至月度;原厂将产能重心转向HBM/DDR5,HBM对晶圆消耗约为标准DRAM的3倍,挤压通用DRAM供给。
    • 需求端:AI服务器对DRAM容量需求约为传统服务器的8倍,带动DDR5与HBM同步走强;机构上调2025年Q4传统DRAM涨幅预期至18%–23%,并判断DDR5合约价上行趋势或延续至2026年
  • SSD(企业级NVMe/NAND)
    • 供给端:三大原厂满负荷仍难解“8TB+大容量SSD”短缺,交付周期被拉长至**>1年**;NAND/DRAM四季度调价窗口打开,最高上调约30%,成本向下游传导。
    • 需求端:AI训练/推理对高并发、低时延的高IOPS需求,使SSD从“容量层”跃迁为“性能层”,近线HDD交期亦被拉长至约52周,进一步推升SSD替代与溢价。
  • 配套材料(铜等大宗)
    • 数据中心与电网改造显著抬升的边际需求:AI服务器用铜量较传统服务器高30%+10MW级AI数据中心仅电力线缆用铜可达上百吨;AI与新能源、电网升级形成“三重共振”。
    • 供给端扰动与“反内卷”限产预期叠加:大型铜矿事故与冶炼环节“反对内卷式竞争”信号强化供给纪律,价格中枢抬升并向数据中心硬件成本传导。
从反内卷视角看AI数据中心原材料涨价逻辑

反内卷如何改变价格弹性

  • 限产稳价与产能优化:冶炼端“反对内卷式竞争”、倡导自律,弱化低价竞争,改善矿冶匹配度,提升价格中枢的“韧性”。
  • 资本开支纪律:上游材料与制造环节在政策与资本约束下更趋审慎,扩产节奏与低端重复建设受抑,涨价从“情绪驱动”转向“结构驱动”。
  • 行业格局重塑:具备技术与规模优势的龙头获得更高议价权,价格上行周期被拉长,波动被“有序化”。

时间窗口与观察指标

  • 2025年Q4–2026年:存储环节预计维持强势——DRAM(含DDR5)与NAND价格上行、合约价偏紧;先进制程代工价格进入多年期上行通道
  • 关键观察: 原厂对DDR5/HBM的产能与良率爬坡节奏; CSP招采价格与合约期限变化(是否继续锁价/长协); 大容量SSD交付周期与企业级SSD价格调整频率; 铜等大宗的库存与矿端扰动频率(罢工、事故、限产)。
  • 风险提示:若出现全球需求不及预期、技术迭代/良率不及预期、价格回落或地缘扰动,上述涨价逻辑与节奏可能弱化或阶段性反转。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