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用AI续写运河故事,历史与技术如何交融?曾昊博士大运河畔开讲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7日 22:20 0 aa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杨芳 耿京燕

7月27日,由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主办、有意思书房承办的“从笔墨到像素——AIGC如何重塑大运河的故事讲述与体验”运河文化讲堂圆满落幕。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英国莱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哲学博士曾昊担任主讲嘉宾,以跨学科视角解读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创新融合之道。

用AI续写运河故事,历史与技术如何交融?曾昊博士大运河畔开讲

讲座开篇,曾昊博士以“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为引,系统梳理了这条文明长河的千年脉络。从《潞河督运图》中的漕运盛景、《红楼梦》里的运河意象,到皮日休的诗作与民间口头传说,传统叙事通过笔墨丹青与文字记载,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印记。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运河的故事讲述正在经历“从还原历史到创造体验”的深刻变革。曾昊博士展示了近年来的创新实践:中国大运河博物馆“5G沉浸式体验区”以裸眼3D技术重构运河风光;浙江大学团队创作的《运河・万象》系列作品,通过AI技术生成青绿、水墨、浅绛等多元风格的运河图景,为古老遗产注入想象力。

用AI续写运河故事,历史与技术如何交融?曾昊博士大运河畔开讲

曾昊博士强调,“AI就像一把新钥匙,打破了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感,让历史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互动、能传播的鲜活体验。”他以山东卫视AI生成的运河影像、杭州网“运河拾光”2分钟浓缩历史短视频等案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历史可感、可玩、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

现场展示的扩散模型原理演示,让观众直观理解AI如何从白噪声中“生长”出符合文本描述的图像,这种技术赋能不仅实现了文物缺失部分的低成本复原,更催生了全民共创的文化新生态。现场观众专注聆听,眼中满是对历史与技术交融的好奇。

用AI续写运河故事,历史与技术如何交融?曾昊博士大运河畔开讲

本次讲座不仅搭建了科技与文化交融的对话平台,更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大运河文化在数字时代的鲜活生命力。正如曾昊博士所说,“AIGC不是取代创造,而是解放想象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运河故事的续写者’。”未来的运河故事,也必将在笔墨与像素的交响中,流淌向更广阔的时空。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