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4日 06:35 0 aa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近日,2025年诺贝尔三大科学奖获奖名单已尘埃落定。


美国科学家继续领跑,日本次之,而中国再次颗粒无收。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表面上看,这又是一次中国的挫败。


但是最近几年来,中国的科技成果却呈现井喷状态,尤其是今年,“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更是交出了超出预期的成绩单。


我们有智慧的医疗系统,我们有闪送的外卖,我们有智能化的家电,我们有无人驾驶的汽车,科技已经渗透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诺奖的失利和科技的进步,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中国科研在实体应用方面的真实付出。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今天的中国,有着敢和世界叫板的底气,归功于中国科研力量的强大。


面对贸易上的围堵、科技上的封锁、芯片上的断供,我们统统大力反击,谁先冒犯我们,我们一定还以颜色。


根据人民网国庆期间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的系列文章披露,中国科研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我国每年培养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毕业生数量达到500万,科研人才库储备量世界第一。


我国的研发经费,在最近的20年里,翻了近20倍,2024年总投入已超过3.6万亿元,排名世界第二。


很明显,我国在研发上的投入强度是非常巨大的。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尽管科研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几代人的接力,才可能有起色,但是我国现在的科研成果,的确让西方人惊叹不已。


我们用2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年的路。


2024年,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达到七万多件,专利数量、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次数数量,三者稳居世界第一。


如果论文和专利的数量还不足以说明科技实力,那么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落地应用,便是最直观的证明。


九三阅兵仪式上完全自主的精良装备、执行超一万五次商业航班的国产C919飞机、火爆全球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功率高达1.2兆瓦的全球最大“风筝”发电机、七百多米世界最深的高速公路竖井……我们创造的世界纪录根本无法穷举。


我国在航空、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基建领域的成绩格外亮眼,已经不容置疑。


人口红利推动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又回馈老百姓的生活。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外国人在炎热或者严寒的天气里,因为高昂的电费或者断电发愁时,特高压技术却让我们不怕断电,也不怕用不起电。


“中国制造”不仅物美价廉,让我们过上了便利的生活,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总的来说,中国的科研投入和产出现状呈现势不可挡的态势。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既然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为啥诺贝尔奖并不青睐中国人呢?


这其实跟诺贝尔奖的奖励本质有关,它奖励的是科学,而不是科技。


科学重在理论基础,而科技重在实践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先有种子,后有大树。


我们取得的科技成就,并不是因为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理论体系,而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加以发展。


比如,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电池理论,然后我国基于这个理论发展实际应用,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和消费国,超百万辆电动汽车远销海外。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别人总结出方法论,我们把方法论直接拿来用,只能说明我们学习能力强,不能说明我们原创力强。


我们和西方国家基础原创的差距,体现在某些产业掌控权的缺失。


“中国制造”并不全是高端和高利润,恰恰相反的是,有很多行业都是代工模式,议价权受制于人,技术核心是别人的,利润大头也是别人的。


除了基础科学原创力不够的因素,诺贝尔科学奖本身的延迟性和局限性,也限制了中国取得这个奖项的数量。


诺贝尔奖其实是个迟来的奖励,一般的诺奖获得者,他们发表成果二三十年之后,才可能获得诺奖。


可以说,诺奖评选的成果,早已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而在二三十年前,中国的科研还处于薄弱时期。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诺奖的获奖时间虽然远在“发现期”之后,但通常位于“影响期”的早期或中期。


说白了,就是诺奖依然是商业价值的风向标,在告诉人们哪里可以赚钱这件事上,它并没有延迟。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1984年,免疫学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获奖,获奖时这个技术商业用途还不多,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个技术打开了千亿美元的生物医药市场。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诺奖对未来产业投资和经济增长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不过,诺奖的局限性却体现在它设置了获奖者不能超过3人的规则,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优秀的多人团队被拒之门外。


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那些先进国家工程动辄几十人,上百人也很常见。


所以说,诺奖这面镜子,照得见我们的来路,却映不出中国科研的全部未来。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中国科研的未来,必然会是一个书写传奇的过程。


我们知道诺奖的奖金很高,折合人民币七百多万,而现在有一个新兴奖项的奖金是诺奖的三倍。


它就是由很多科技圈富豪们出钱资助,诞生于2012年的科学突破奖。


科学突破奖聚焦前沿科技,致力于科学大众化,还特别设置了诺奖没有的数学奖,并且没有获奖者人数限制。


中国科学家在此奖上的表现确实非常突出,完美展现了多人团队的智慧力量。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没有诺奖,其他有分量的科技奖,也能间接证明中国的基础研究逐渐获得国际认可。


当然我们大力发展科研,并不是只为了一份奖章的荣誉,让老百姓真正获利才是初衷。


目前,中国正在建造和探索一批大国重器,从国家层面的巨额投入上,我们看到了谋求长远发展与未来竞争力的坚定。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就在本月初,人们还沉浸在国庆的喜庆里时,一系列好消息的传来,更是让人喜上加喜。


10月2日,甘肃建成全球首座“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每年发电18亿,可以供50万个家庭使用。


10月9日,上海的科研团队宣布研发出全球首颗非传统架构的闪存芯片,突破了困扰业界多年的“存储墙”这一世界性难题。


这些好消息都是中国强大的证据。


以前,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条件简陋,很多人才不愿意回国吃苦。


如今国家强大了,研发环境优化了,大批顶尖学者和青年人才从海外回流。


科技和人才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一直努力补齐科研的短板。


国家提供了科技人才发展的土壤,再给予充分的时间,认认真真地搞科研,提高基础理论“原创度”,自是水到渠成。


诺贝尔奖百年,中国长期“陪跑”,为何能在前沿科技上比美国强?


我们要实现科技应用创新和基础科学创新两条线并行,才能真正地被称为科研强国的目标。


科研强国必然会迈向某些产业链的顶端,继而成为一个在很多方面都有定价权的经济强国。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虽然我国科研起步晚,但专注于打造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科研持续的竞争力,正是支撑中国强国梦的坚实根基。


—END—


参考资料:

1.人民网 《合集 | “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系列“钟才文”文章》

2.三联生活周刊 《诺贝尔奖为什么好像总是“慢一拍”?》

3.科技日报 《“科学界奥斯卡奖”明星闪亮登场——2025年度“科学突破奖”揭晓》

作者:金句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