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 月 12 日消息,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在最新一期《Power On》时事通讯中提到,苹果备受期待的 10...
2025-10-12 0
一百多年前,福特T型车把汽车从少数富人的玩具变成了家家户户用得起的工具,那条流水装配线不仅让车价从800多美元跌到260美元,更彻底改写了美国的交通和工业格局。
现在,有个叫FigureAI的公司,想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干同样的事,他们刚发布的第三代机器人Figure03,被不少资本和媒体捧为“机器人界的T型车”,这事儿到底靠谱吗?
可能不少人没听过FigureAI,这也正常,这家公司2022年才成立,满打满算也就三年时间。
但论起融资速度和估值,它可是个狠角色。
就在上个月,也就是2025年9月,他们刚办完C轮融资,一下子拿了超过10亿美元,投完之后估值直接冲到390亿美元,成了全球最值钱的人形机器人“独角兽”。
创始人BrettAdcock是个连续创业者,之前搞过航空和AI相关的公司,看来这次是把宝全押在了人形机器人上。
为啥资本愿意砸这么多钱?要知道现在搞人形机器人的公司不少,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能翻空翻,特斯拉的擎天柱能调酒,但这些大多停留在“炫技”层面,要么藏在实验室里,要么卖得贵到离谱。
资本真正看重的,是FigureAI的野心——他们不想只造几台样品摆着看,而是要像福特当年造T型车那样,开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把机器人从“高端玩具”变成能走进寻常场景的工具。
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圈子,其实有点像汽车刚发明那会。那会儿的汽车都是工程师手工攒出来的,每个零件都得靠工匠手工修整,别说普通人买得起,就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靠谱的。
现在的机器人也差不多,核心部件大多靠CNC加工,也就是数控机床一点点铣出来,不仅慢,成本还高得吓人,一台机器人卖几十上百万都不新鲜。
而且产量极低,基本是“手搓”模式,一个月能造几十台就算不错了,零件公差稍微有点偏差,机器人走着走着就可能摔了。
Figure03就是要打破这个僵局。它的核心变革不在多酷炫的动作,而在生产线上。
公司放弃了传统的CNC加工,大量零件改用压铸和注塑工艺,这俩技术其实早就在汽车、手机行业用烂了,好处就是能批量生产,成本能降下来,而且零件一致性高,不容易出问题。
为了这个,他们还在加州圣何塞建了个叫BotQ的工厂,搭了专门的供应链,按照公司的说法,现在一年能造1.2万台,未来四年要冲到10万台。
这个产能目标看着不算夸张,但放在人形机器人行业里,已经是天量级的了——要知道以前整个行业一年的出货量可能都没这么多。
这思路其实跟福特当年造T型车一模一样。福特之前的汽车厂,一个工人得从头到尾组装整辆车,手艺好的才能干。
后来福特搞了流水线,把工序拆成几十个小步骤,每个工人只干一件事,再加上零部件标准化,装配时间从12个小时砍到1个半小时,成本直线下降,车价从800多美元降到260美元,普通工人两三个月工资就能买一辆。
FigureAI现在干的,就是想把机器人行业的“流水线”建起来,先解决“造得多、造得便宜”的问题,这是成为“T型车”的第一步。
当然光造得多还不行,得造得好用,不然造出来也是堆废品,Figure03在技术上的升级,其实都是围绕“能跟人一起干活”来的。
以前的机器人看着就吓人,一身铁疙瘩,露着齿轮轴承,万一在家庭或者酒店里碰着老人小孩,后果不堪设想。
Figure03把机身外面包了层能洗的软材料,那些锋利的机械部件全藏起来了,跟第二代比,重量轻了9%,个头也小了点,看着没那么有压迫感。
头部侧面还加了个小屏幕,能显示状态,甚至外壳能换成针织的“外套”,不同场景换不同样式,这点挺接地气,毕竟没人愿意家里摆个冷冰冰的铁家伙。
更关键的是机器人的“大脑”和“手脚”,Figure03搭了他们自己搞的HelixAI系统,这东西跟以前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不一样,以前教机器人干活得工程师写脚本,或者示范上千次,成本高还死板。
Helix是个“双系统”,一个负责“慢思考”,理解场景和人的指令,比如你说“把杯子放桌上”,它能搞明白要干嘛;另一个负责“快反应”,把想法变成动作,还能根据情况实时调整。
为了让“眼睛”更好用,头部摄像头视角比以前大了60%,帧率翻了一倍,延迟却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看得更广更清楚,反应也更快。
最有意思的是手掌心,居然也装了个广角摄像头,抓东西的时候能近距离看清细节,手上的触觉传感器更厉害,3克的压力都能感觉到,差不多是一片羽毛的重量,这样抓个鸡蛋、玻璃杯子之类的易碎品,也能抓稳不撒手。
动力和续航这些基础问题也得解决,机器人要是干着活突然没电瘫了,或者力气不够搬不动东西,那肯定没人要。
Figure03的执行器性能翻了一倍,速度更快,力气也更大。电池是符合UN38.3国际认证的,这是锂电池安全的硬标准,不用担心充电时出问题。
更方便的是脚掌能无线充电,没电了自己就能找充电桩补能,不用人盯着。
另外它还支持10Gbps的毫米波数据传输,速度特别快,这样多台机器人一起干活的时候,能实时分享数据、互相学习,比如一台机器人遇到新问题解决了,其他机器人很快也能学会。
这些技术升级看着零散,其实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目标: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到真实世界。
以前的机器人演示,要么是在无菌的实验室里做预设动作,要么干脆是远程遥控的,就像马斯克去年展示的擎天柱,后来被曝现场是遥控操作的。
Figure03发布的时候,创始人特意说视频里没有任何遥控,就是想证明这东西能自己干活。但市场还是不买账,有分析人士就说了,演示视频再漂亮也没用,一个完美的后空翻不代表它真的能在仓库里搬箱子,或者在家庭里应对突发情况。
真实世界可比实验室复杂多了,仓库里的箱子可能没放在预定位置,酒店客房里客人随手放了个东西挡住路,家里的宠物突然跑到脚边,这些情况在演示里根本看不到。
机器人要是遇到这些意外就“懵圈”,要么停下来不动,要么撞上去,那肯定没法用。而且现在的机器人行业还没有统一标准,零件、接口五花八门,就算造出来10万台,后续维修、升级都是麻烦事。
上游的供应商也大多是中小企业,产能和稳定性都得慢慢培育,要是Figure03的销量没达到预期,很多供应商可能就不愿意陪跑了,这又会反过来影响量产。
说到底Figure03能不能真的成为机器人界的“T型车”,从来不取决于演示有多精彩,也不看融资拿了多少、估值有多高。
当年福特T型车能成功,核心是它既实用,能拉人拉货,又便宜,普通人买得起,真正解决了出行需求。
Figure03要走的路也一样,必须在真实的市场里证明自己——不仅能在家庭、仓库、酒店这些场景下稳定干活,还得让商家觉得买它比雇人划算,让家庭觉得它确实能帮上忙。
比如仓库老板得算一笔账,买一台机器人的钱,能不能比雇两个工人一年的工资低,而且机器人不用休息、不会出错;普通家庭得觉得这东西价格能接受,还能真的帮忙做饭、打扫,而不是摆着看。
对投资者来说,最关键的不是现在的390亿估值,而是未来这些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转化率。
就算产能能到10万台,要是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去之后因为故障频发被退货,那这家公司迟早要出问题。
现在资本之所以愿意砸钱,是赌它能成为“T型车”,一旦赌输了,估值就得打回原形。
人形机器人的时代会不会因为Figure03而加速到来?现在还不好说,但至少它找对了方向——量产和实用,这正是从“玩具”到“工具”的关键一步。
福特当年搞流水线的时候,也没人相信汽车能普及到家家户户,现在的Figure03,可能正在走同样的路。只不过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要解决供应链的问题、真实场景的适配问题、成本控制的问题,还要等市场慢慢接受。
可能再过个三五年,我们走进超市能看到机器人补货,回到家有机器人做饭,仓库里全是机器人搬箱子,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有一款像T型车那样的产品,先把门槛降下来,把市场打开。
Figure03有没有这个命,还得交给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相关文章
IT之家 10 月 12 日消息,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在最新一期《Power On》时事通讯中提到,苹果备受期待的 10...
2025-10-12 0
一百多年前,福特T型车把汽车从少数富人的玩具变成了家家户户用得起的工具,那条流水装配线不仅让车价从800多美元跌到260美元,更彻底改写了美国的交通和...
2025-10-12 0
中新网桂林10月12日电(欧惠兰 杨宗盛 莫伟雯 10月12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广西桂林开幕。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
2025-10-12 0
10月11日至12日,2025年“海外人才中国行•农业科技创新”湖北专场活动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盛大召开。116位国际国内青年学者及学子齐聚...
2025-10-12 0
我们的太空2025-10-12 19:55:38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729期】20年前的今天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踏雪出征乘...
2025-10-12 0
文 | 电商在线“大疆!我宣布你永远失去我了。”国庆的“节后综合症”还没恢复过来,一批假期前特意买了大疆相机的用户,猝不及防地遭遇了官方的“降价背刺”...
2025-10-12 0
这几天,大家看到美国那个大黄毛是真的急了,说中国限制太多了之类的话,反正非常不开心,很委屈的样子,然后又老生常谈,又搞出了什么100%关税,还说要针对...
2025-10-12 0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天逸)9月30日,华为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轮值董事长制度,2025年10月1日~2026年3月31日期间由孟晚舟女士当值...
2025-10-1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