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排行榜 2025年09月21日 11:21 0 admin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们对此感到失望。”

2025年9月17日,当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伦敦说出这句话时,语气中夹杂的无奈与落寞,与他过去几年里意气风发的“皮衣刀客”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仅仅一天之后,太平洋彼岸的上海,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登上了全联接大会2025的舞台,用一场信息量爆炸的发布会,完美诠释了黄仁勋失望的根源。

当所有人都以为美国的芯片封锁会把华为逼入绝境时,华为却用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换了一条赛道,并准备将昔日的霸主英伟达拉下马。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这场戏码的核心,就是华为放弃了在单颗芯片上与英伟达死磕,转而用“集群”的力量,上演了一出“蚂蚁军团围攻大象”的惊天逆转。

长久以来,芯片领域的竞争逻辑简单粗暴:谁的制程更先进,谁的单卡性能更强,谁就是王。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面对这种局面,华为的选择是什么?

徐直军在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基于中国可获得的芯片制造工艺,华为努力打造‘超节点+集群’算力解决方案。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承认,在单颗芯片的物理性能上,因为制程被卡,我们暂时追不上你。但是,我不跟你玩单挑了,我要用系统级的创新,把成千上万颗芯片联结成一个“超级大脑”,用规模和协同的力量,实现整体算力的超越。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要让数万张AI卡像一个整体一样高效工作,最大的挑战是“通信”。

如果通信效率低下,堆再多的卡也只是“乌合之众”,算力无法实现线性增长。

英伟达的NVLink技术虽然强大,但其架构始终以CPU为调度中心,当规模扩大到数千卡时,通信瓶颈会急剧显现。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华为对此的解决方案,是自研的互联协议——“灵衢”。

“灵衢”的革命性在于,它打破了英伟达的传统架构,实现了NPU、DPU等计算单元的全对等互联,信息可以点对点高速传输,不再需要CPU这个“中转站”。

配合“UB-Mesh”这种可以无限扩展的拓扑结构,华为的超节点集群理论上可以做到算力随规模线性增长。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更狠的是,徐直军在发布会上宣布,华为将开放“灵衢2.0”的技术规范。

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它不仅是在展示技术自信,更是在向全中国的芯片企业发出邀请:别再各自为战了,一起来用我的标准,共建一个能对抗英伟达的国产化生态。

这等于是在英伟达封闭的“苹果生态”之外,另起炉灶打造一个开放的“安卓联盟”。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就在华为高歌猛进的同时,英伟达在中国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2025年9月15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经初步调查,认定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将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查。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调查的核心,直指英伟达在2020年收购迈络思时,涉嫌强制客户捆绑购买其网卡、对单独采购的客户实行差别待遇等垄断行为。

这并非孤例,英伟达在欧盟、法国甚至美国本土,都面临着类似的垄断质疑。

监管的调查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英伟达自己。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为了应对美国的出口管制,英伟达推出了性能大幅缩水(约80%)的“中国特供版”芯片,如H20。

这种傲慢且缺乏诚意的做法,彻底激怒了中国客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已接到监管机构通知,要求终止对英伟达RTX Pro 6000D等芯片的采购。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中国企业用实际行动投票,拒绝为这种“阉割版”产品买单。

一方面是华为提供了性能更优、生态更开放的国产替代方案,另一方面是英伟达产品性能缩水还附带垄断条款,这道选择题并不难做。

面对订单流失和反垄断调查的双重打击,黄仁勋“非常失望”的表态,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无力回天的哀叹。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他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呼吁对话解决问题,但似乎为时已晚。

华为的“集群破局”并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这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在重压之下,协同作战的成果。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当先进制程被锁死,中芯国际等国内代工厂通过优化现有14nm工艺,叠加Chiplet(小芯片)等先进封装技术,硬是实现了等效7nm的性能,为昇腾芯片的量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昇腾芯片出货量的激增,反过来又将带动国产先进制-程产能扩张,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美国的封锁,本意是想扼杀中国科技的未来,却意外地成为了中国科技自主的“最佳催化剂”。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它斩断了国内一些企业“造不如买”的幻想,倒逼整个产业链拧成一股绳,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系统应用,全方位地寻求突破。

如今,局面正在发生微妙的逆转。

过去是美国利用技术优势“卡”中国的脖子,现在,随着中国市场的集体转向和华为系统级方案的崛起,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巨头反而感受到了被市场“反卡脖子”的寒意。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美国政府或许很快就会发现,他们挥出的制裁大棒,最终打疼的却是自家的企业。

这场围绕AI算力的战争,远未结束。

华为的“集群”战略虽然面临着功耗、成本等挑战,但它已经成功地将竞争从单一维度的“芯片性能”拉到了多维度的“系统生态”层面。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这不仅是华为的胜利,更是中国科技产业在逆境中探索出的新道路。

它证明了,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拥有一件最锋利的武器,而在于建立一个能够持续造血、自我迭代的强大体系。

来源:黄仁勋最新回应

2025-09-18 10:12·观察者网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2025-09-15 16:40·京报网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