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中国 AI 独角兽 MiniMax 惹恼迪士尼!IPO 前夕遭好莱坞巨头联合起诉

排行榜 2025年09月21日 01:02 0 aa

MiniMax这下真的踢到铁板了。

刚刚在AI圈子里闯出点名堂的MiniMax,却收到了一纸来自美国的起诉书。

彭博社在9月16日报道,好莱坞三巨头——迪士尼、环球影城和华纳兄弟,已正式起诉MiniMax,指控其盗用知识产权,称其旗下的“海螺AI”应用,“完全无视美国版权法”。

通过生成IP角色进行推广宣传,涉及《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达、《神偷奶爸》中的小黄人和《神奇女侠》等。

起诉文件足足119页,更雪上加霜的是,被称为“AI四小强”之一的MiniMax划最早于今年上市。

不知道,此次风波,是否会成为影响局势走向的关键?

中国 AI 独角兽 MiniMax 惹恼迪士尼!IPO 前夕遭好莱坞巨头联合起诉

火得快,也摔得快

“海螺AI”2024年4月上线后,它迅速成为AI视频生成领域的“现象级”产品。

到了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这款产品连续两个月登上全球AI产品榜“视频生成”类榜首

MiniMax甚至给它贴上了“口袋里的好莱坞制片厂”的标签,短时间内生成超过3.7亿个视频。

但也正是这种“什么都能生成”的能力引来了麻烦,好莱坞方面指出,海螺AI生成的视频中包含大量未经授权的版权角色,且用于商业宣传,已经严重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其实在2025年8月,三家影视公司就曾通过律师发函,列出MiniMax涉嫌侵权的50多个知名角色,包括钢铁侠、死侍、蜘蛛侠等。

中国 AI 独角兽 MiniMax 惹恼迪士尼!IPO 前夕遭好莱坞巨头联合起诉

但MiniMax并未正面回应,也没有下架相关内容。如今被正式起诉,也算是意料之中。

这场风波也引发了一个现实问题:普通用户在使用AI平台生成内容时,是否也可能构成侵权?

律师董毅智表示,如果用户只是出于娱乐目的,生成一些“同人作品”,有时可以纳入“合理使用”的范畴。

一旦涉及商业用途或者广泛传播,用户同样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这意味着,MiniMax不仅要面对平台自身的法律责任,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被卷入侵权风险中。

而MiniMax作为平台方,在没有提供足够版权提示或内容筛查机制的前提下,是很难摘清关系的。

中国 AI 独角兽 MiniMax 惹恼迪士尼!IPO 前夕遭好莱坞巨头联合起诉

而 MiniMax 面临的麻烦,远不止 “海螺 AI” 的版权诉讼这一件。此前其另一款爆款产品 Talkie 的 “昙花一现”,早已暴露了公司在合规与产品运营上的隐忧。

作为曾撑起 MiniMax 主要营收的应用,Talkie 凭借 “虚拟陪伴聊天” 玩法在海外快速走红,用户可上传 20 张照片打造专属虚拟角色,还能通过会员订阅、充值 “抽卡” 解锁功能。

去年有业内人士预测,该应用成为当时MiniMax的主要营收来源,带来了超过7000万美元的收益。

但这款看似风光的产品,却因主打 “擦边” 和 “成瘾” 属性,触碰了监管与伦理红线 ——2024 年 11 月日本应用商店率先将其下架,一个月后美国应用商店跟进,Talkie 的增长势头戛然而止。

更值得注意的是,MiniMax 并非没有能力为大模型规避法律风险,却未对这类擦边内容进行有效引导和过滤,这也为此次 “海螺 AI” 的版权纠纷埋下了隐患。

中国 AI 独角兽 MiniMax 惹恼迪士尼!IPO 前夕遭好莱坞巨头联合起诉

爆款之后,没有第二增长曲线

为了挽回增长颓势,同时给冲刺 IPO 铺路,MiniMax并非没有尝试突破。

为了讲好“全栈AI”故事,它在2025年6月连续发布五款AI新产品,包括AI音色工具、AI视频模型、智能体等。

但无论是“星野”(Talkie的国内版),还是“MiniMax Music 1.5”,都没能复制Talkie的成功。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5年8月数据,“星野”虽进入月活TOP10原生 App中但用户规模仅为100-500万,远低于主流竞品。

“海螺AI”也没能挤进榜单,C端应用难起势,B端市场又不接受定制化服务,整体商业化进展缓慢。

中国 AI 独角兽 MiniMax 惹恼迪士尼!IPO 前夕遭好莱坞巨头联合起诉

与此同时,内部动荡也在加剧。

2024 年 9 月,MiniMax 产品负责人张前川淡出公司事务、改任产品顾问;2025 年 3 月,负责商业化的合伙人兼副总裁魏伟离职;2025 年 7 月,副总裁、战略投资负责人魏瀚曈正式离职”。

这些都在说明一个问题:MiniMax在产品矩阵上确实有想法,但没有一个能真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对手在追,资本在看,MiniMax走到十字路口

对比来看,竞争对手“智谱”在2025年7月刚完成10亿元人民币战投,估值已达300亿,正在加速推进IPO。

反观MiniMax,虽然估值也突破40亿美元,但从融资节奏、产品落地和合规风险来看,已经略显吃力。

MiniMax的To B路线坚持标准化,不接受企业定制,这种策略虽有技术理想,但在商业转化上并不占优。

中国 AI 独角兽 MiniMax 惹恼迪士尼!IPO 前夕遭好莱坞巨头联合起诉

在资本对AI商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MiniMax的故事是否还能打动市场,是个未知数。

爆款产品能带来短期流量,但无法掩盖合规和治理的长期短板。真正的独角兽企业,不仅要能跑得快,更要守得住底线。

这场与迪士尼们的较量,不只是MiniMax的一个商战插曲,更是整个AI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路上,一次重要的“刹车提醒”

技术再强,也绕不开法律;产品再好,也躲不过责任。

MiniMax该怎么走下去,不只是它自己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AI创业生态的缩影。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