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第十三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在浦东康桥开幕。本届峰会聚焦“解结构密码,向极端挑战”,汇聚十余位中外院士及数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高压科学与晶体技...
2025-09-23 0
9月22日,第十三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在浦东康桥开幕。本届峰会聚焦“解结构密码,向极端挑战”,汇聚十余位中外院士及数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高压科学与晶体技术领域内的前沿研究与应用前景。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李政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等领导会见了与会院士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毛河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共同担任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丁健主持开幕式。
吴金城在致辞中表示,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勇担国家战略使命,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诚挚邀请更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浦东紧密合作,携手共建创新平台。
开幕式上,多项重要成果发布、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签约。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目标,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康桥镇人民政府和康桥实业与毛河光院士团队、褚君浩院士团队和藤岛昭院士团队就成果转化落地项目进行签约。
国际著名高压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前瞻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毛河光长期从事高压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在高压物理、高压化学、高压材料学、高压地球科学等跨学科领域开创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工作,引领了半个世纪来世界高压科学与技术的爆发。
毛河光团队数十年来突破了一系列关键实验技术,特别是开创了金刚石对顶压砧技术,并将静高压技术与同步辐射结合,在高压物质科学领域开创了大量前沿性的研究工作,在金属氢、光电材料、金属材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极端条件下物质科学的蓬勃发展。上海前瞻物质科学研究院由此研发出了两面顶大腔体压机专有技术,该技术应用能够为高端制造业提供高性能的超硬材料和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促进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目前,该项目已于康桥落地厂房,并成立极端条件智造装备工程研发中心,预计年内竣工。
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是光催化科技领域的开创者、国际科学泰斗,由其领衔的上海光催化产业技术研究院瞄准清洁水、清洁空气、清洁能源三大领域及农业、医疗等板块,聚焦光催化应用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工业标准建设和应用基础研究、国际科技和企业合作交流,旨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新型研发机构,覆盖全创新链关键产业环节,推动上海打造全球领先的光催化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产业技术人才高地。
藤岛昭团队已落地浦东康桥院士之家,完成了果蔬保鲜应用场景的合作,并将继续推进“国际农业联合研究中心”项目进展,未来也将探寻更多产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助推项目落地产业化。据透露,“国际农业联合研究中心”以“破解农业科技转化瓶颈、培育全球农业创新力量、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旨在构建“政策-技术-资本-人才”深度协同的农业科技生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科技转化中国方案”,助力全球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
除上述项目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团队在康桥落地光子芯片超晶格半导体材料研发总部。该项目依托浦东康桥院士之家与复旦大学平台进行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在康桥东路1号落地1000平米项目研发中心。
本项目致力于研发基于超晶格半导体材料的高性能光电产品,以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为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基于该超晶格半导体材料多方面优异性能,逐步扩展至Micro-LED等产品研发。
作为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红外物理博士,上世纪80年代,褚君浩院士发现了最完整的碲镉汞红外本征光吸收光谱,提出了CXT公式和吸收系数公式,至今仍是国际上红外探测器研究的“金标准”。其潜心研究的多项原创成果更是有力推动了风云四号卫星、嫦娥探月工程等相关红外探测载荷的研制,使中国红外探测遥感技术走在国际前列。
经过10年的积累,褚君浩、雷雨声团队提出堆叠异质结晶体外延理论,研发成果3次发表在了国际学刊《自然》(Nature)上,并逐渐进行了理论和工艺的系统化完善和落地。近年来,在复旦大学“新工科”建设的政策支持下,团队自主组建了多项原创性设备,并于2025年4月完成了产业化验证,实现了8英寸超晶格半导体材料的快速制备(10分钟完成),并贯通了其化学机械抛光、微纳加工、封装集成的半导体全工艺,实现了该新型半导体的全链条突破,为高端医疗成像、下一代显示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康桥镇将继续发挥浦东康桥院士之家的创新孵化平台效应,依托院士团队和项目资源加强供需对接和科技转化,努力招引和孵化更多未来产业,落地前沿项目,为浦东引领区建设贡献力量。
“上海院士专家峰会”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成为科技界、产业界与城市发展跨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历届峰会汇聚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行业精英,共同探讨科技前沿、研判发展趋势,为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本届峰会与会院士专家涵盖物理、化学、材料、地学、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承纬,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褚君浩、林海青、丁洪等知名科学家,共同推动高压科学与晶体学领域的国际对话,也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智慧力量。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陆家嘴金融网
编辑:胡闻哲
责编:顾舒徐
相关文章
9月22日,第十三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在浦东康桥开幕。本届峰会聚焦“解结构密码,向极端挑战”,汇聚十余位中外院士及数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高压科学与晶体技...
2025-09-23 0
南方财经9月23日电,汉得信息9月2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和甲骨文(Oracle)有合作,是Oracle“白金级别合作伙伴”。在出海业务中,公司和甲...
2025-09-23 0
21世纪经济报道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综合报道早上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过去的24小时内,科技行业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来跟21tech一起看看吧。【巨...
2025-09-23 1
IT之家 9 月 23 日消息,小米官方刚刚宣布,全新小米平板 8 系列首发搭载澎湃 OS 3,兼容苹果 macOS 生态,可作为 Mac 电脑无线副...
2025-09-23 1
9月18日,山东港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港口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斌一行到访中电金信上海总部,双方围绕智慧港口建设、数智技术融合、国际合作、生...
2025-09-23 1
9月21日上午,在平漯周高铁接入高铁周口东站的施工现场,中铁十局的工人正紧张施工。据了解,该项目将通过新建三条轨道接入高铁周口东站,届时,高铁周口东站...
2025-09-23 1
观众在云南昆明举行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配套活动上体验智能眼镜。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摄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
2025-09-23 1
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9月23日,惠州机场原计划执行航班68架次,取消44架次,剩余执行24架次(以实际执行为准)。计划执行航班分别为天津航空:1...
2025-09-23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