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中国家电巨头为何在印度投资12亿美元建厂?为了赢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10日 05:01 0 aa
中国家电巨头为何在印度投资12亿美元建厂?为了赢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作者——兰台|媒体人


中国家电巨头为何在印度投资12亿美元建厂?为了赢

在国内不少声音并不看好印度、质疑其营商环境之际,中国家电巨头海尔却选择在印度默默加注:追加约12亿美元的新一轮投资,计划把海尔在印度的年产能提升至约400万台、新增3500个岗位,并将业务目标直接抬到2027年20亿美元(2024年已首超10亿美元、同比增30%+)。

这一系列并不张扬却极具决心的动作,清晰表达了海尔对印度长期需求与政策红利的看好,也表明其愿以本地化制造、渠道深耕与合规优化换取确定性增量。

海尔在印度“默默加码“,不知道算不算“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中国家电巨头为何在印度投资12亿美元建厂?为了赢

为什么此时“重兵压上”印度?

当然是看好印度市场,难道因为爱吗?

人口与城市化叠加中产扩张,让印度成为全球少见的“家电首次购买+多品类升级”双轮驱动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海尔在印度市场收入首次突破10亿美元,根据估算,大概占海尔海外市场总收入的5%。而海尔海外市场总收入在2024年已经达到52%,超过了国内市场。

10亿美元、5%,这两个数据看上去平平无奇,那么,大家知道海尔在印度白色家电市场的市场份额是多少吗?

根据总部位于德国纽伦堡的消费市场研究公司及全球市场研究组织GfK的数据显示,2024年海尔在印度冰箱/洗衣机/空调零售量份额分别为3.2%/5.7%/0.4%。

对于海尔来说,这意味着广阔的提升空间。

同时,海尔在印度高端冰箱市场——对开门冰箱上已拿到21%的市场占有率,这说明印度中产阶级已经接受“海尔=高端”的市场设定。

而在政策层面,莫迪政府以“印度制造”与PLI生产激励为抓手,配套基建与就地就业激励持续强化,“把产能种在需求地”的回报率在抬升。

对一家全球化家电龙头而言,印度兼具足够大的增量与可预期的产业政策,这就是把资本开支与组织资源优先投向印度的根本理由。

中国家电巨头为何在印度投资12亿美元建厂?为了赢

12亿美元扩产:把确定性写进产能与供应链

海尔这次在大诺伊达的投资并非“多一条产线”那么简单,而是端到端能力的升级:

供给半径更短: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降低物流与关税不确定性;

成本曲线下移:规模摊薄期间费用与折旧,改善单机毛利;

交付效率提升:贴近旺季节奏,提高安装和售后时效;

政策信用增强:产能、就业与税收绑定地方激励,后续扩线、认证更顺畅。

项目达产后,海尔在印度的年产能将提升至约400万台,与之配套的在地研发、测试与售后网络同步扩容,为后续份额与利润回收奠定基础。

中国家电巨头为何在印度投资12亿美元建厂?为了赢

海尔的印度路线图:从10亿美元到20亿美元

把路径拆解可更清晰:

收入—份额:当前印度收入10亿美元+,约占海外收入5%;目标2027年20亿美元,若维持海外总体高个位数增长,印度占比有望跃升至高单位数。

品类—价格带:以对开门冰箱、直驱洗涤、变频空调等中高端品类做“口碑爆破”,在三四线城市扩渠道,以“耐用+节能”叙事匹配印度电力/气候场景;

产销—研发:扩大在地研发与测试(高温、高湿、断电记忆等),提升本土适配力;

品牌—组织:卡萨帝与Haier双品牌分层,结合线上电商与线下现代渠道,强化售后服务与安装时效,继续用NPS与复购做增长第二曲线。

若目标达成,印度收入在海尔海外的权重将显著抬升,从当前约5%迈向更高位数,并以海尔在印度的年产能扩张为支点,印度对于海尔来说不仅是重要市场,还是面向南亚、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生产基地。

中国家电巨头为何在印度投资12亿美元建厂?为了赢

为了印度市场,海尔不惜出售49%的印度公司股份

海尔之所以向印度的合作伙伴出售49%的股份,目的正是为了在印度扫清合规障碍,让集团可以在印度市场大展拳脚。

自2020年边境冲突后,印度实施“Press Note 3”,来自邻国的投资需逐案审批。

海尔印度此前申请的扩产计划曾长期等待批复。

在此背景下,引入印度本土集团及国际PE作为少数股东,有三重意义:

合规通道更顺畅:本地资本+多元治理结构,有助于拿地、环评、许可、税务等关键节点的政策协同;

治理与市场深耕:印度伙伴可带来渠道、零部件与用工生态,提升在地影响力;

财务灵活性:以合资方式对冲地缘不确定性,未来若推进印度业务IPO也更具可行性。

市场流传的方案为:由巴帝电信创始人米塔尔家族办公室联合华平投资等收购海尔印度49%股权,报价约600亿卢比(7.2亿美元)。早前亦有约20亿美元估值的传闻,最新价格显著折价,外界将其归因于品牌与特许使用费占比较高,压缩外部投资者对现金流与利润率的预期。

无论交易价格最终落点如何,交易背后的战略逻辑是一致的: 海尔透过让渡49%股份给印度本地商界与西方资本,可形塑出一种“多元治理”、“间接本地化”的形象,降低在产能扩张与IPO等关键节点上被卡关的风险,在不丧失实控权的前提下,获得更多制度操作空间与政策通融余地。

中国家电巨头为何在印度投资12亿美元建厂?为了赢

所有“费尽心机”,都是为了在印度赢

把12亿美元砸进工厂,把49%股权用作合规与生态的钥匙,海尔在印度的一系列操作,表面复杂,逻辑单纯:看好印度的长期需求曲线。

在全球消费电子与家电行业,中国企业走到海外第二阶段,比拼的不再是“有没有”,而是谁能更像当地玩家,谁能把不确定变成制度化优势。

当产能上量、治理顺畅、渠道深入后,印度不只是海尔的“高增长样板间”,更可能成为其全球版图中的战略支点。

因此,所有“看似费尽心机”的安排,本质只有一条主线——海尔坚定看好印度,并且在用资本开支与组织半径把这条增长曲线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